APP下载

进一步健全社会普法机制的思考

2018-01-22

法制博览 2018年28期
关键词:普法机制法律

王 锦

沈阳师范大学管理学院,辽宁 沈阳 110011

一、社会普法机制的一般构成与运行

普法教育主要是对公民进行一些法制观念与法律常识的素质教育,使其依法行使权力、履行义务、开展管理。社会普法教育机制是影响普法教育实效的重要因素,主要是指普法教育整个过程中,主体与客体各个要素之间的联系以及管控模式。普法机制主要包括组织者(主体)、受众(客体)以及教育方式(教育渠道)三大基本要素。从运作角度看,普法机制可以分为组织机制、运营机制、创新机制、评估与保障机制等。主体可以通过组织机制的协调职能平衡各方面力量。同时,通过拓展教育模式,丰富客体的教育活动,利用评估与保障机制对客体实际需求进行分析,并将有效信息反馈给组织者,以实现教育理念以及教育策略的改革创新,为教育活动的贯彻落实奠定良好基础。

二、社会普法机制运作中的成效与启示

(一)强化普法各方责任是形成普法合力的关键

为全面贯彻党中央精神,各级政府部门应该对普法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充分发挥宣传部、教育部、文化部以及各民间组织的作用,坚持“谁执法谁普法”的基本原则,明确各机构的普法责任。尤其是对于党委党政府等主管部门更是要发挥普法组织、协调、评估以及反馈等职能,全面贯彻落实普法主体职责,真正解决普法执行不到位的问题,以避免因权责不清互相推诿。此外,还应拓展普法宣传渠道,鼓励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到普法教育当中。

(二)法治理念与法治精神是普法教育的核心内容

在普法初期,普法工作是在知法、守法或者知法、维权、守法的基础上开展的,这个阶段普遍存在一个误区:认为普法的基本工作就是要让公民充分了解法律知识,而公民的守法几率会随着其法律知识储备的增加而提升。但是,实际则不然,知法与守法二者之间并没有必然联系,权力观对法律信仰的形成也不具直接影响。也就是说,即公民具有一定法律知识,但是并不意味着一定能养成依法办事、依法维权的理念,法制宣传工作的实效性也无法得到有效保障。据可靠数据显示,司法公正、政府公信力、社会法律氛围是影响“信法”的重要因素,其所占比重分别为:73.61%、69.02%、51.88%。由此可见,开展普法工作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通过法律综合知识的宣传,培养公民养成核心法律价值理念。

三、健全普法机制的对策与建议

(一)完善普法分工机制

完善普法分工机制,要坚持“党委领导——人大监管——政府执行——政协支持——社会力量参与”的基本路线,充分发挥普法主管部门的带头作用,对普法工作进行统筹规划,拓展普法渠道,不断积累总结经验,增强协调指导能力,全面落实普法原则,完善沟通协调机制。根据普法内容、普法对象等,精细划分普法任务,将普法职责具体化。同时,文化宣传机构应发挥职能效用,利用舆论优势,建立以社会核心价值体系为中心的普法机制,为法制社会建设创造便利条件;动员一切可用社会力量,利用人才资源,拓展普法教育渠道,促进普法教育工作向社会化、商业化发展。

(二)健全普法运行体系

想要提高普法工作的实效性,就必须创新普法教育工作的传播途径,采用“分众式”普法模式。在法律本身所涵盖的领域内,根据年龄、文化的不同,提高教育模式的针对性与可行性。全面发挥司法职能,集宣传与服务为一身,实施体验式普法策略。加大法制文化设施投入,将普法工作融入到娱乐文化之中。可以采用游戏、动漫等娱乐活动,增强普法工作的趣味性,寻求大众与个性需求的平衡点,进而形成多元化的普法运作体系。

(三)构建综合性普法保障机制

加强普法队伍建设,激发社会人员参与普法工作的积极性,拓展基层普法范围。引入专业技术强、职业素养高的法官、检察官以及法学专家等,构建普法人才数据库,并将其细分为宣传、服务、创作、管理等。可以利用现代先进科技手段,有效整合普法资源,创新媒体宣传模式定期组织培训工作,完善奖惩机制,不断提高普法运行效果。同时,应充分利用当地优势,设置法制公园、法制街道、法制广场等,利用文化氛围推动普法工作顺利开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普法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应针对受众的具体情况,制定可行性方案,尽可能满足不同层次的不同需求。同时,现代普法教育工作还应采用“双向互动”模式,对教育接受者的本位理念进行综合考量,加强组织者与受众之间的沟通协调;细化普法工作内容,明确普法职责,有效避免逃避推诿现象的发生;健全普法运行体系以及综合性保障机制,动员一切可利用资源,全面激发社会力量参与普法宣传的积极性,为普法实效的提高奠定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普法机制法律
法律解释与自然法
“互助献血”质疑声背后的法律困惑
破除旧机制要分步推进
注重机制的相互配合
打基础 抓机制 显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