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中生如何提升法律素养
2018-01-22崔然
崔 然
(271100 山东省莱芜第一中学 山东 莱芜)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国有国法,就国家而言,法律法规就是我们社会得以和谐稳定的“规矩”。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价值观树立的关键时期,也是法律素养形成的黄金阶段,面对新时期全球化发展给社会生活方方面面所带来的深刻影响,面对纷繁复杂社会中的种种诱惑和挑战,如何能够守住底线做一个良好的公民,是高中生必须认真思考和面对的一个问题。为此,高中生法律素养的培养和提升不容小觑。
一、法律素养相关概述
针对素养来讲其主要是对人类生理机能的一种表达,在社会发展下素养概念也被予以了新的定义和内涵,目前来看素养主要包括一个人的素质与教养,其涉及思想政治、文化道德、身心健康、业务技能等多方面,较多应用于对一个人的评价与认可。因此,素养一词既带有一定的主观能动性,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客观性。素养我们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那么法律素养也就浅显易懂了,法律素养就是一个人在法律领域所具有的素质教养,其主要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是社会层面的法律素养,作为一个普通的中国公民其自身应该具备相应的法律意识与法律素养。另一方面是专业层面的法律素养,以专业角度对法律素养进行评判,利用个人所具有的专业知识与法律体系,做出公正、客观的判断。
二、高中生如何提升法律素养
1.增强法律意识,树立法制观念
我国是一个法治国家,全民守法是建设法制国家的基础,是实现法制中国伟大理想的必由之路。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虽有良法,要是人民不能全部遵守,仍不能实现法治”。高中生群体作为社会大家庭的重要成员,他们的法律意识势必也会影响和谐社会与法治中国的建设。近年来,校园违法犯罪行为时有发生,校园欺凌、非法传销、非法校园贷、校园投毒、校园间谍等诸多事件无不冲击着人们的内心,这些问题的存在引人深思,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些原本前途光明的莘莘学子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甚至断送了自己的前途和生命,这不仅是高中生的陨灭,更对家庭、社会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这些行为和案件虽然与学生家庭环境、校园环境、社会环境离不开关系,但是他们法律意识不足、法制观念淡薄才是最主要的一方面。通过对这些案件进行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许多时候当事人法律意识淡薄,在事发过程中他们不屑用法律解决问题,也不知道怎么正确的运用法律途径保护自己。因此,新时期学校必须灌输学生法律法规意识,在学生心中播撒法制观念的种子,让他们能够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在生活中、学习中都能够自觉尊法守法,不仅要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还要尊重他人的合法权益。
2.提高学生道德与法律关系的认识
一个社会的稳定运行需要法律与道德两方面的结合来相互协调、制约。法律是社会发展下不断完善、补充而形成的规章制度,其充分反映了国家政权与社会各阶层的共同意识与根本利益,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用以保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规范标准。而道德是人类历史文化持续发展积累沉淀所产生的一种信念,其主要依靠社会舆论、文化风俗等自发的行为规范。在长时间的发展下,社会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仅仅依靠道德规范、约束人们的行为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在这种情况下法律应运而生。在日常生活中,学生接触最多的是思想道德,高中生在社会发展中应该充分认识道德与法律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与法律素养,做一个新时代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的接班人。需要注意的是,法律与道德对一件事物的评判标准不可能永远保持一致,当两者存在冲突的时候法律才是我们应该遵守的最后一道防线,也是社会道德的最低标准,道德可以对法治社会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而法律又可以辅助道德标准的实现,两者是相互作用、共同发展的状态。正如“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时刻告诫自已坚守道德与法律的底线。
3.加强高中生法律素养学习
高中生法律素质培养是当前高中教育应当关注的一个重要话题,素质培养像播种一样,要想开花结果,还要坚持不懈的浇灌,即需要不断丰厚知识基础与补充法律素养。高中阶段素质教育应将法律素养提升列入重要内容,深化法制教育课程,联通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法制教育网络,积极邀请国家机关法制教育宣传方面的专家走进校园,向学生普及基本的宪法、民法、刑法、国家安全法等基本知识,引导学生了解法律,保证高中生能够在合理、合法的范围内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努力提升学生社会层面的法律素养。
综上所述,法律素养是即将步入社会的高中生必备的素养之一。高中生法律素养如何,往往是通过其法律意识、道德约束和掌握运用法律知识的技能表现出来的。由于条件限制,虽然法律素养的提升对于高中生来说存在一定的困难,但是为了提高我国公民的法律基础,做好高中生法律素养的提升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