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年游击战争时期的岗垅革命根据地

2018-01-22王道亨

红土地 2018年3期
关键词:寿宁福寿闽东

王道亨

岗垅革命根据地的形成和发展

岗垅,地处闽浙边的寿宁、福安、泰顺(浙江省辖)三县交界的三角地带,距寿宁县城约60华里。垅东、垅西分别矗立着两座高峰,海拔均超千米。四周群山起伏,洞窟密布,沟壑绵延。20世纪30年代初期,纵横50多华里的岗垅范围,分布着以甲坑为中心的大小60多个自然村,散居着930多户、3000多人贫苦农民。

当时,岗垅地区的4500多亩耕地中的70%为县城、犀溪、洪岭、南阳、好坑等地的地主豪绅所占有,农民多靠租种田地以维持生计。由于土地贫瘠,粮食产量低,农民积一年所获,还不够纳租,还要遭受国民党的苛捐杂税和土匪的勒索,贫苦农民过着“甘薯当粮草,火笼当棉袄”的极端贫困生活。

1932年冬,寿宁县革命的先驱者之一范浚三下岗垅,走村串户,秘密发展了一批“赤色农会”会员和共产党员。随后,又派范式人、黄登今、叶大进、范江富等人,在岗垅的10多个村庄,发展了大批“赤色农会”会员与贫农团员。1933年5月,范浚派范江富到甲坑,组织起岗垅地区第一个红带会,打出了岗垅地区的第一面红旗。随后,又在甲坑周围的古岭宅、三家岭、郑家坑等村组织起了一批红带会。这几个红带会在范江富的带领下,先后参加了由中共寿宁特别支部领导的著名的“西区暴动”和由中共寿宁县委、寿宁县革命委员会领导的“东区暴动”以及建立乡、村苏维埃政府和“打土豪,分田地”斗争。在1934年春至1935年春这段时间里,他们与全体岗垅人民一道投入了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洪流之中,经历了国民党反动派对寿宁苏区的两次大“围剿”,经受了残酷斗争的洗礼。而岗垅地区顽强不息的革命斗争,为中共闽东特委在此建立革命根据地奠定了基础。

1935年春,国民党反动派对闽东苏区发动了大规模的“围剿”(对寿宁苏区已是第二次“围剿”)。苏区党政军一批重要领导人相继牺牲。时任闽东苏维埃政府副主席和委员的叶秀蕃、范式人分别因病、伤回到寿宁岗垅的官宅村疗养。中共福寿县委机关亦于此时从福安的蛇头洋迁到岗垅的含溪。在叶、范的主持下,重建了新的福寿县委,由缪明出任书记。恢复了含溪中心区委,并在含溪周围的麻竹宅、南山下、石头岗、甲坑、郑家坑、谢坑、天星岗、富家村、好坑、瓦窑坪、院洋等村进一步恢复和建立了一批基层党组织与乡、村苏维埃政府,并建立了福寿游击第六、第七支队以及甲坑、郑家坑游击小组,分别由许威、金阿达、许齐纂、缪矮擂、叶家亩负责。随着党组织与区、乡、村苏维埃的恢复与重建,以及几支游击队的建立,形势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岗垅地区的革命又出现了转机,岗垅游击根据地逐渐形成。

1935年5月,由于叛徒缪矮擂的出卖,闽东苏维埃政府副主席叶秀蕃不幸牺牲。此后,范式人独自领导福寿地区游击战争。

与此同时,叶飞及闽东红军独立师二团到达岗垅地区。经叶飞提议,闽东党组织的负责人在含溪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含溪紧急扩大会议。会议作出三项重大决策:(一)恢复和重建中共闽东临时特委,叶飞任书记,委员有阮英平、范式人、许旺、苏敏丹等人。(二)制定今后斗争的基本方针:对内恢复老区,向外发展新区,军事上改变打硬仗、攻碉堡、守阵地的作战方针,采取机动灵活的游击战术,部队行动与地方工作相结合。(三)调整了以适应游击战争的具体需要的各项政策,在经济上不提分田,不侵犯富农及小地主的利益,对地主采取按亩征粮的政策,对大土豪除少数罪大恶极者须予严惩外,在游击根据地内采取“借款”,在白区采取“派款”的政策;放宽商业政策,允许白区商人到根据地经营生意,强调买卖公平,使其有利可图,对白区大商店也不随便没收。为争取地方武装势力,会议决定,民团武装只要不为非作歹,红军不予攻击。对于国民党地方组织(保甲制度),会议确定了“白皮红心”政策,即派一批没有暴露身份的共产党员当保长或联保主任,对国民党选派的保甲人员则分别对待,争取好的,团结中间的,打击坏的。

含溪会议的这些决策,对于打击敌人,壮大革命力量,巩固和发展游击根据地发挥了十分重大的作用。含溪会议后,特委作了工作分工,范式人坐镇福寿地区,主要负责岗垅革命根据地的建设工作。这时,红军独立师也改团的建制为纵队建制,全师下辖三个纵队。第二纵队归范式人指挥,纵队长陈挺配合,以福寿地区为依托,向浙江的泰顺、景宁、庆元、龙泉、丽水方向发展。

1935年8月,中共闽东临时特委在柘洋(今柘荣)楮坪召开会议,充实了特委组织机构:书记叶飞,组织部长阮英平,宣传部长范式人,委员有许旺、陈挺、范义生、郑宗余、谢作霖、黄固生、詹嫩弟等。会议还决定独立师政委叶飞兼任师长,范式人任政治部主任。特委下辖周墩、福寿、霞浦、鼎平4个中心县委。根据特委决定的“波浪式地向外发展新区,同时对内恢复老苏区”的总方针,会议批准设立宁屏古、福寿、霞鼎、鼎平4个办事处,分别以阮英平、范式人、许旺、谢作霖为书记。福寿办事处下辖福寿中心县委和寿泰、寿宁、寿景庆3个县委,以寿宁为中心,以寿宁岗垅与福安柏洋为根据地,由范式人指挥独立师第二纵队坚持该地区的斗争。

这个时期,在特委福寿办事处和福寿中心县委的领导下,岗垅根据地及其周边游击区的党组织有了很大的恢复和发展。办事处共辖有基层党支部38个,党员200多名。特委办事处尤其注意游击武装的建设,在加强了独立师第二纵队的建设之外,还整顿和组建了福寿游击第六、第七、第十九、第二十一支队,以及寿泰县游击队、寿景庆县游击队、第二区游击队等共10多支游击队。办事处亦先后指挥了含溪村与仙宫岗两次战斗,给进犯根据地的国民党军以沉重打击。

福寿办事处设立后,直接指导和促进了岗垅地区的各项工作。在重建与整顿了各级党组织与区、乡、村苏维埃的基础上,恢复了贫农团、妇女会与共青团组织,使党的组织与党的外围组织在岗垅得到迅猛发展,党员比例达到岗垅总人口的7%以上,党的外围组织人员比例达到岗垅总人口的20%以上,他们紧密团结在办事处的周围,形成岗垅根据地的斗争力量核心。

1935年冬,特委福寿办事处决定在岗垅的郑家坑设立后方办事处,由张阿现负责。在后方办事处的努力下,建起了修枪厂、军服厂、医疗所,负责医疗红军伤病员和军政机关人员给养供应。前方各游击区红军、游击队的枪弹、军费开支,全赖岗垅大后方供应,因而,“努力筹款物,支援红军”,也就成为岗垅人民的首要任务。为此,福寿县委与福寿县苏维埃政府以及含溪中心区委与中心区苏维埃政府自成立后,便全力以赴地担当起这项任务。县、区两级机关干部、游击队员常常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或奔走于各乡、村之间,组织担架队、支前队,布置岗哨,盘查行人;或冒险潜入白区黑市,布置购买枪支弹药、医疗用品,一些同志还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1935年至1936年,岗垅地区即筹集各种款项达上万元银圆以上。其中的山(石祭坑)诸(仙岗)青(潭渡)村苏政府是完成任务最出色的单位,受到特委福寿办事处的表彰。

筹款支援红军、游击队的活动,使岗垅根据地在经济上也赢得了自给,粉碎敌人企图将红军游击队困死在深山里的美梦。而党的“买卖公平,不侵犯白区来的商人的利益”政策的贯彻执行,既解决了根据地物资紧缺的困难,又起了一个很好的宣传根据地、宣传红军的作用,从而打破了敌人丑化红军、丑化根据地的谎言。

在特委办事处的统一领导下,岗垅根据地出现了昌盛现象,成了闽东红军独立师的“狡兔三窟”战略战术中的重要一“窟”,即重要的战略支撑点,闽东革命的大后方。在闽东三年游击战争中作出了巨大贡献,发挥了特殊作用。

岗垅革命根据地的历史地位与作用

首先,岗垅革命根据地作为三年游击战争中闽东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使闽东红军独立师各纵队在闽东的崇山峻岭中运动自如之后有了一处休整与隐蔽的依托地,红军指战员回到岗垅根据地就有一种回到家里的感觉,晚上睡觉都踏实。如果没有岗垅根据地,闽东独立师开展游击战的指导思想“狡兔三窟”战略战术就会因为缺了一“窟”而难以施展,也许整部闽东三年游击战争史就要改写。

其次,就闽东三年游击战争中的四块根据地来比较,岗垅根据地也最具特色,发挥的作用巨大。一是它延续的时间最长,1933年至1937年,革命斗争三起三落,此起彼伏。二是革命斗争最惨烈。岗垅人民前赴后继,不屈不挠。仅3000多人口的红土地上,就涌现了300多名知名和不知名的烈士和勇士。新四军六团北上的行列中,有100名寿宁籍的指战员,而其中三分之一都是从岗垅地区走出来的。三是作为根据地其功能最完整,党政军群团组织完整,县、区、乡、村苏维埃政权完整,后方办事处有修枪厂、军服厂、医疗所。

再次,从几次重要会议放在岗垅根据地召开来看,也足以说明岗垅根据地的历史地位。一是1935年5月的中共闽东特委含溪紧急会议。二是1935年10月5日闽东独立师与红军挺进师在郑家坑的会师。三是1935年11月7日,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的含溪会议。如果岗垅革命根据地不安全,这些会议与会师地点是不会选择在这里的。

此外,岗垅地处闽浙两省与福、寿、泰三县的接合部,该地区革命斗争的成功开展与根据地的形成和发展,为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边区斗争提供了一个榜样与一套成功的斗争经验,在中国革命斗争史与三年游击战争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猜你喜欢

寿宁福寿闽东
拌嘴
闽东才女潘玉珂往事
传统木帆船闽东“复活”
作品赏析(1)
闽东古法制糖“老树发新芽”
寿宁获评“中国木拱廊桥文化之乡”
千年回望福寿沟
华丽天成的寿宁石雕艺术
功过 朱福寿
台湾“闽东新娘”:最想念妈妈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