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曼苏运用温针治疗不寐证的临床经验浅谈
2018-01-22黄剑卫王曼苏
黄剑卫,王曼苏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中医医院,广东 广州510030)
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增大,失眠的发病率明显升高,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 。王曼苏主任医师从事临床及教学科研工作30余载,是广州市名老中医,累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笔者有幸侍诊王曼苏主任医师3年余,受益颇丰。现将王曼苏主任医师治疗不寐经验简述如下。
1 病因病机
中医也称不寐为“不得眠”“失寐”“不得卧”,为临床常见病证,容易反复发作,为非独立性疾病。不寐的典型症状为入睡困难,时常觉醒,睡而不实或醒后难以入寐,平均睡眠时间不到5 h,深度及消除疲劳作用不足。主要病因为心胆脾肾的阴阳失调、气血失和,心神失养或心神不安导致睡眠质量下降。《灵枢·大惑论》载“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跷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瞑矣”。张仲景将失眠的病因分为外感和内伤两大类,提出“虚劳虚烦不得眠”的论述。《诸病源候论》曰:“大病之后,脏腑尚虚,荣卫未和,故生于冷热。阴气虚,卫气独行于阳,不入于阴,故不得眠。若心烦不得眠者,心热也。若但虚烦而不得眠者,胆冷也。”指出脏腑功能失和,阳不入阴是不寐的主要病机。《医宗必读》将不寐的病因概括为“一曰气虚,一曰阴虚,一曰痰滞,一曰水停,一曰胃不和”5个方面。总体来说,其病位多在心,多由情志所伤、饮食不节、久病年迈体虚、禀赋不足、心虚胆怯所致。
2 治疗方法
失眠的根本原因为脏腑阴阳失调,治疗以调和阴阳为大法辨证论治,使白天阳气振奋,精力充沛,夜间阳入于阴,睡眠安稳。相比其他疗法,针灸治疗失眠具有操作简便、疗效肯定、无毒副作用的优势。临床多选用头针、背俞穴、心经及心包经腧穴治疗失眠,以达到调整阴阳、补虚泻实、安神定志的功效。王曼苏主任医师依据病因病机并结合临床经验,利用温针夹脊穴及耳穴贴压疗法治疗不寐,方法简便、高效、安全,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操作方法:①体针。主穴取背部双侧的T5、T7、T9、T11、L2夹脊穴,另加百会、安眠(双侧)、神门(双侧)。穴位局部常规消毒后用0.30 mm×40 mm一次性无菌毫针,在T5、T7、T9、T11、L2双侧夹脊穴垂直进针,百会以45°角进针。针刺行平补平泻手法,有酸胀麻重感后施灸,将药用艾炷(南阳绿莹艾草生物制品公司,规格:2 mm×15 mm)插在针柄上点燃,每炷为1壮,每穴2壮,使药力循针内传。安眠、神门得气后留针30 min。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②耳穴贴压。以华佗磁疗贴 (耳贴),贴压于心、脾、神门、交感、皮质下、枕。嘱患者按压刺激,每日3~5次,每晚睡前按压1次,每穴位按压1~3 min,刺激强度以轻刺激量或耐受即可。隔日换贴1次,5次为1个疗程,双耳交替。
3 典型病例
患者,女,55岁,2015年2月10日初诊。失眠6年余。患者自49岁绝经后出现失眠,睡时觉心中胸闷不畅,出汗,入睡困难,早醒多梦,眠中易醒,每晚睡眠维持3~4 h,睡前服用2 mg舒乐安定片,伴有健忘,乏力头晕,纳差,腰酸,夜尿多(每晚3~4次),口淡,舌质淡苔薄少,脉缓细。西医诊断:失眠。中医诊断:不寐(心脾两虚,肝肾不足),治以调理脏腑阴阳,健脾养心,宁心安神。应用温针夹脊穴及耳穴贴压疗法治疗3个疗程,疗程间休息3 d。疗程结束后患者诸症消失,不服药时睡眠时间可维持约7 h。随访半年未复发。
按语:本证患者为更年期女性,天癸已竭,肝肾不足,心脾两虚而不寐。治疗当调理脏腑,健脾养心,补益肝肾。取T5、T7、T9、T11、L2夹脊穴,调理脏腑阴阳,宁心安神;百会属经外奇穴,可引阳入阴;安眠穴为经外穴名,上通脑髓,下达肢体五脏;神门为心经原穴,补益心气,安定心神,是安神定志要穴。诸穴相配,共奏安眠之功效。
4 体会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完整的整体,以五脏六腑为中心,以气、血、精、津液为物质基础,以经络为联络通道,共同完成各种生理活动[1]。王曼苏主任医师认为,不寐的发生常与心神失养、情志失调、心虚胆怯、劳逸欠调及体弱、病后阴阳失调等因素相关,主要与心、肝、胆、脾、肾关系密切,以阳盛阴衰、阴阳失交为病机。华佗夹脊穴是人体除背俞穴外与经络脏腑有直接相互转输流注关系的腧穴,是人体最大的经外奇穴。夹脊穴依附于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借助气街起到其他腧穴所不及的调节枢纽的作用。此独特作用,使其治疗脏腑疾病及疑难杂病疗效肯定[2]。研究发现,针刺华佗夹脊穴后,可以引起针感传导,通过机体的神经及体液调节,促使交感神经末梢释放化学介质,从而达到调节脏腑功能的目的[3]。操作上,针刺夹脊具有风险低、不易伤及内脏的优点。以椎棘突下旁开0.5同身寸为标准,深刺时均能抵达椎板,在椎体上测椎板侧缘距中线宽度,最窄处也达1.01 c m,近于0.5同身寸,提示直刺夹脊C5~L5不致刺入胸腹腔而损伤脏器。《灵枢·本神》中提出“肝藏魂,肺藏魄,心藏神,肾藏志,脾藏意”,故选用双侧T5、T7、T9、T11、L2夹脊穴针刺可进一步调节脏腑气血,疏通经络,平衡阴阳,健脑安神,达到安眠的作用。另加百会、安眠、神门等安神定志要穴。
《本草纲目》认为:“艾叶可以取太阳真火,可以回垂绝原阳……灸之则透诸经而治百种病邪,起沉疴之人为康泰,其功宜大矣。”艾灸华佗夹脊穴还可以通过调节自主神经,改善睡眠,有引阳入阴、宁心安神的作用[4],故加以艾炷灸之。《灵枢》曰:“十二经脉上结于耳。”据《内经》《难经》记载,耳与五脏均有生理功能的联系。《厘正按摩要术》曰:“耳珠属肾,耳轮属脾,耳上轮属心,耳皮肉属肺,耳背玉楼属肝。”进一步说明耳与五脏在生理功能上息息相关。故王曼苏主任医师选心、脾、神门、交感、皮质下、枕等穴位协调脏腑功能,发挥安神镇静、利眠的功效。
王曼苏主任医师常言:“善思,苦读,勤临床。”要成为一名出色的中医临床工作者,需学会融会贯通,删繁从简,用所学的中医知识认识疾病,灵活变通,临证时才可放任自如,心中有数。王曼苏主任医师在临床中也运用夹脊穴对一些内科疑难杂病开展治疗,取得了肯定的临床效果,疗效正待进一步验证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