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抽搐电休克疗法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分析

2018-01-22崔文辉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27期
关键词:休克精神分裂症疗法

崔文辉

精神分裂症在日常生活中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精神类疾病, 它的发病原因和机制目前并不十分清楚[1]。但是大多数的抗精神疾病类的药物都会导致患者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 比如恶心、失眠等, 无抽搐电休克疗法(modifide electric convulsive therapy, MECT)是一种治疗精神类疾病的物理方法,与之前的常规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相比, 它的不良反应并没有明显增加。本次研究分别给两组精神分裂症患者使用文拉法辛和氯丙嗪、无抽搐电休克的治疗方法, 根据两组的结果对比分析采用无抽搐电休克疗法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某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86例, 均符合ICD-10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2]。采取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每组43例。其中对照组男21例, 女22例;年龄20~47岁, 平均年龄(34.7±5.1)岁;病程1~5年, 平均病程(3.2±1.1)年。治疗组男24例, 女19例;年龄19~51岁, 平均年龄(36.3±6.0)岁;病程1~5年, 平均病程(2.4±1.3)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使用常规药物治疗, 口服文拉法辛, 初始用药剂量为50 mg/d, 连续治疗3 d确定患者无不适症状出现后,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为其调整此药的使用剂量, 最大剂量为200 mg/d;同时口服氯丙嗪, 500 mg/d, 1次/d, 4周作为1个疗程, 共治疗2个疗程。在治疗过程中不使用物理疗法, 同时不与其他抗精神病药物一起使用, 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给予患者镇静催眠药物或抗胆碱能药。

1.2.2 治疗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无抽搐电休克疗法治疗, 使用美国SPECT公司生产的醒脉通四型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仪与电痉挛治疗仪对患者进行治疗, 在治疗前的8 h患者禁食, 在做好术前准备后让患者仰躺在手术台上, 给患者静脉注射0.45 mg阿托品, 根据患者的体重及身高给其静脉注射氯化琥珀胆碱和丙泊酚;等患者全身肌肉松弛时, 放入口腔保护器, 将导电胶接在电极上, 紧挨于优势半球颞侧, 固定患者的下巴, 依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年龄设定电量的大小,测定电阻<1000 Ω, 之后通电4 s;当患者脸部与四肢的抽搐停止之后, 给患者注射浓度为25%的葡萄糖溶液并给患者作加压供氧, 一直到患者恢复意识停止, 治疗的整个过程严密监测患者的脉搏、血压、心电和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变化。4次/周, 1个疗程为8次, 共治疗2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对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观察记录。疗效评价标准[3,4]:显效:临床症状明显减轻, 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下降>10分;有效:临床症状有所改善, PANSS评分下降5~10分;无效:临床症状无任何变化或出现发展迹象, PANSS评分下降<5分。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治疗完成后随访4个月, 观察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治疗组显效22例、有效1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3.02%;对照组显效15例、有效15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69.77%;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比较 对照组治疗期间出现失眠、头晕、头痛症状4例, 出现皮疹、搔痒症状7例, 出现恶心、呕吐、腹部不适、腹泻、食欲不振、腹痛症状5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7.21%(16/43);治疗组治疗期间出现失眠、头晕、头痛症状1例, 出现恶心、呕吐、腹部不适、腹泻、食欲不振、腹痛症状3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30%(4/43);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在精神疾病中不算罕见, 目前, 临床还没有针对精神分裂症的病理生物学机制做出合理的阐述和解释,且没有针对性的治疗药物和方案。传统抗精神药物的治疗效果虽然较好, 但是容易引起患者的一些不良反应, 使患者感到难以忍受, 安全性较低。且目前针对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5,6]。

无抽搐电休克疗法在临床中又被称为电痉挛疗法, 是当前临床精神科应用较普遍的一种物理治疗方法, 它的原理是通过短暂性的定量脉冲式电流刺激患者中枢神经系统, 致使患者的神经生理发生一些改变, 使大脑皮层出现广泛性放电现象, 从而提高神经元的敏感程度, 诱使细胞出现一系列反应和变化, 达到改善精神分裂症症状, 提高临床疗效的治疗目的[7,8]。无抽搐电休克疗法的起效机制相对复杂, 进行治疗时患者的意识会由于定量电流而发生暂时性的缺失, 从而实现其无抽搐治疗的效果, 所以对于该方法的使用是否会损害患者的大脑功能还没有定论。而根据李海林等[5]的报道,电休克疗法在损害患者脑功能的同时可能会刺激与之相关的修复因子或神经细胞自身修复等, 从而, 整体上来看, 患者的大脑功能并不受影响。因此, 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无抽搐电休克疗法, 可以显著改善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症状, 并且起效迅速, 功能基本不受损害[9-12]。

在本组研究中, 分别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采取常规药物治疗与无抽搐电休克治疗, 对两种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进行分析, 结果显示, 治疗组总有效率93.02%高于对照组的69.7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9.30%低于对照组的37.21%,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无抽搐电休克疗法治疗精神分裂症无明显不良反应, 效果显著、安全性高, 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休克精神分裂症疗法
食品防腐剂治疗精神分裂症,靠谱吗
早泄的房中术行为疗法
谨防过敏性休克
放血疗法的临床实践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2)
五行音乐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作用的对照研究
脑尔新胶嚢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初步临床观察
氨磺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
55例异位妊娠破裂休克的急救护理体会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麻醉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