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原体肺炎CT影像研究
2018-01-22张文武
张文武
支原体肺炎是一种发生范围全球化, 在肺炎支原体作用下形成的一种肺部炎症, 在社区获得性肺炎中占比较高[1]。患者的年龄跨度较大, 多发于儿童和青年人。当患者病情恶化时, 身体内的其他器官也会受到相应的威胁性伤害[2]。而要对支原体肺炎进行确诊, 就需要对特异性抗体进行检测。但对支原体肺炎特异性抗体的早期检测通常为阴性, 不能进行有效的确诊, 因此掌握其影像学特点, 对支原体肺炎的确诊和治疗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于2015年3月20日~2017年8月31日收治的经实验室检查确诊的66例支原体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年龄5~55岁, 平均年龄(19.0±12.3)岁, 其中男37例, 女29例。按年龄将≤14岁的患者作为实验组(30例),将>14岁的患者作为对照组(36例)。实验组患者中, 女13例,男17例;年龄5~14岁, 平均年龄(11.0±2.1)岁。对照组患者中, 女15例, 男21例, 年龄16~55岁, 平均年龄(24.0±10.5)岁。此次研究经由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同意。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使用西门子全身螺旋CT机作为检查工具, 对两组患者进行肺部平扫, 并根据患者的病情, 将层厚和层间隔控制在5~10 mm, 运用合适的电流和电压进行扫描工作。邀请1名放射科专家和1名呼吸科专家分别对CT图像进行分析, 当2名医生出现分歧时, 应通过协商讨论达成一致意见。
1.3 观察指标 由医生对患者的影像学形态、病变累及部位和肺部的其他影像表现进行评估。其中CT影像学特点包括实变影、网织结节影、肿块、磨玻璃影等。肺部其他影像表现包括肺气肿、肺不张、淋巴结增大和胸膜改变。比较两组患者的CT影像学表现, 并分析所有患者不同时间的CT影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CT影像表现比较 实验组30例患者的胸部CT影像中, 出现5例(16.7%)磨玻璃样变、6例(20.0%)小斑片状实变影、18例(60.0%)大片状实变影、6例(20.0%)肺不张、7例(23.3%)淋巴结肿大、4例(13.3%)支气管扩张;对照组36例患者的胸部CT影像中, 出现15例(41.7%)磨玻璃样变、16例(44.4%)小斑片状实变影、10例(27.8%)大片状实变影、1例(2.8%)肺不张、1例(2.8%)淋巴结肿大、0例(0)支气管扩张;对照组的磨玻璃样变、小斑片状实变影比例明显高于实验组, 大片状实变影、肺不张、淋巴结肿大、支气管扩张比例明显低于实验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4.842、4.400、6.956、5.119、6.491、5.110, P<0.05)。
2.2 不同时间支原体肺炎患者的CT影像表现分析 两组患者入院时的胸部CT影像显示, 30.3%(20/66)患者呈现磨玻璃样变, 其中单侧占75.0%(15/20), 双侧占25.0%(5/20);33.3%(22/66)患者呈现小斑片状实变影, 其中单侧占81.8%(18/22), 双侧占18.2%(4/22);42.4%(28/66)患者呈现大片状实变影, 其中单侧占60.7%(17/28), 双侧占39.3%(11/28);10.6%(7/66)患者呈现肺不张;12.1%(8/66)患者呈现淋巴结肿大;6.1%(4/66)患者呈现支气管扩张。治疗后3周, 观察患者胸部CT影像, 发现磨玻璃样变、小斑片状实变影、肺不张、支气管扩张情况完全消失, 4.5%(3/66)患者仍可见大片状实变影, 但病变范围和入院时相比已经明显变小, 6.1%(4/66)患者仍存在淋巴结肿大。治疗后5周, 患者复查胸部CT影像发现, 以上影像已经完全消失。
3 讨论
支原体没有细胞壁, 在形态上具有多态性, 主要通过呼吸道进行传播, 是介于病毒和细菌之间能在无生命培养基中生长繁殖的最小微生物[3]。支原体肺炎具有致命性, 当支原体入侵肺组织细胞后, 首先会对呼吸道黏膜上皮进行黏附和破坏, 引起肺间质水肿和充血, 同时通过炎性细胞侵润进一步引发肺泡病变。由于患者间存在着个体差异, 免疫应答也有所不同, 因此支原体肺炎在CT上的表现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现象, 儿童与成人之间都表现差异也较大。大部分支原体肺炎表现出一定的间质性, 且与肺实质病变共存, 表现出支气管壁增厚、细支气管炎和网状影等症状, 其中, 支气管壁增厚是其主要特征[4]。
本次研究通过对患者胸部CT的观察分析, 对支原体肺炎的发病部位进行了研究探讨。研究发现儿童表现出双侧叶或单侧叶段感染现象, 但由于其肺部还没有发育完全, 两侧炎症的发生率较高, 导致双肺受累的情况出现较多。同成人相比, 儿童的生理结构和免疫系统发育都不完全, 肺泡数量也相对较少, 对支原体感染的防御低下, 在染病后病情发展十分迅速且炎症难以控制, 导致两组患者在CT影像上存在较大的差异。支原体肺炎在胸部CT中的变现随着病情的发展进行变化[5-10]。成人在CT上呈现的多发部位为左肺舌叶和两肺下叶, 且以出现磨玻璃样影和小斑片状现象为主, 病情发展相对较慢, 症状也较轻。而儿童在CT上的多发部位为肺下叶, 主要表现为出现大片实变影像, 病情进展和成人相比较快, 症状也较重。另外, 成人支原体肺炎患者会出现临床症状与CT不匹配的现象, 具体表现为临床症状出现明显的好转或完全消失, 但肺部阴影的吸收却不明显。
综上所述, 在临床诊断工作中, 胸部CT可以为医生提供更多信息, 帮助其对患者进行确诊治疗, 弥补胸部X线片提供信息的不足, 为排除其他慢性疾病或先天性疾病提供帮助。因此, 对胸部CT影像的变化特点进行动态观察, 并结合相应的临床表现、血常规检查和流行病学相关知识, 对其他疾病进行相应的排除, 可进一步提高临床预测性诊断支原体肺炎的符合率, 为支原体肺炎的早期治疗工作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