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苏沿海农区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研究进展

2018-01-22孙星星李红阳顾慧玲张俊喜周加春朱富强

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14期
关键词:农区防虫网卷叶螟

孙星星,王 凯,李红阳,高 波,顾慧玲,张俊喜,周加春,朱富强

(1.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盐城 224002; 2.江苏省方强农场,江苏盐城 224165)

1 江苏省沿海农区水稻产业现状

从世界范围来看,我国是世界上水稻种植面积最大、单产水平以及产量最高的国家之一[1]。江苏省为我国重要的农业强省,水稻种植面积超过226.7万hm2,随着时间的推移,水稻种植中心由苏南地区不断向苏中、苏北沿海地区迁移[2]。江苏沿海地区包括盐城、连云港和南通3个市,其中以盐城农区水稻种植面积最广,该地区受季风气候控制,兼受海洋性和大陆性气候双重影响,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是我国最重要的耕地后备资源基地[3]。江苏沿海农区现有超过65万hm2耕地[4],常年种植30万hm2左右水稻[5],为江苏省种植面积最大的农区之一。

2 近年来沿海农区病虫害发生情况

水稻有害生物威胁是影响水稻高产、稳产的重要因素之一。统计近年来的文献报道发现,江苏沿海地区病虫害暴发呈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主要病虫危害依然严重,2014年水稻纹枯病大发生;2015年盐城农区水稻稻瘟病大面积暴发,是15年来发生最为严重的1次,稻纵卷叶螟危害严重,8月下旬平均成蛾量达到9 000头/hm2,田间卷叶情况严重;二是病虫害种类增多,据不完全统计,从2015年5月底至9月上旬,田间调查发现稻瘟病、条纹叶枯病、黑条矮缩病、白叶枯病、稻曲病、大螟、白背飞虱、稻象甲、褐飞虱、灰飞虱、稻纵卷叶螟、纹枯病、病毒病、叶蝉、稻蓟马等病虫害,其中以稻瘟病、纹枯病、二化螟、灰飞虱、稻纵卷叶螟等5种病虫害常年发生较重;三是次要病虫害危害加重,白叶枯病、叶蝉等病虫害对江苏沿海农区水稻危害不断加重。

3 化学农药使用情况

我国是世界上化学农药使用最多的国家,水稻是我国农药施用量最大的作物。长期以来化学农药的发展及其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应用,对水稻病虫害的控制和保证水稻稳产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但使用过程中施用过量以及利用效率低的问题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其严重的破坏。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得知,2012—2014年我国农作物年均农药使用量为 466.5万t,比2009—2011年增长9.2%。江苏省2015年使用农药总量为9.51万t,其中化学农药用量占总量的78%以上。农民对产量损失风险的规避意识通常导致过多地施用农药[6],据笔者2015年对盐城农区实地调查发现,农民每年对水稻病虫害的化学农药防治达到10次以上,打“保险药”成为常态。有研究表明,仅有0.1%左右的农药直接作用于靶标生物,其他99%以上进入农田生态系统,可以说目前农药的使用对靶标生物的控害作用远远低于对环境的破坏。

4 沿海农区主要绿色防控技术

4.1 物理防控技术

4.1.1 无纺布育秧技术 近几年,江苏沿海农区水稻无纺布育秧技术得到迅速发展,成为水稻生产中一项最重要的技术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灰飞虱传毒危害,切断条纹叶枯病和黑条矮缩病的传播途径。无纺布覆盖技术配合塑料盘基质和机插秧技术,能够极大地减少人工及成本,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7]。通常采用菜园土、耕作熟化的旱地土或秋耕、冬翻、春耙过的稻田土作为床土,播种前进行营养土配制,播种后在盘面撒1层土覆盖,然后用标准规格宽为1.9 m的专用无纺布,四周封严,灌水没过秧板后排水[8]。

4.1.2 防虫网覆盖技术 防虫网覆盖水稻不仅可以有效地阻断灰飞虱、褐飞虱、白背飞虱、稻纵卷叶螟、稻象甲等害虫的侵入,还可以极大地减少水稻病害的发生,据研究报道,防虫网通过隔断飞虱刺吸等传毒途径可以有效地减少条纹叶枯病、黑条矮缩病等一系列病毒类病害[9-13]。2015年盐城农区报道,盐都区郭猛镇杨侍村水稻生产基地使用40目的防虫网全程覆盖水稻,水稻整个生育期内不施用任何农药,对水稻灰飞虱的防效达到97.8%,远远超过使用化学农药(25%杀单·毒死蜱)对水稻灰飞虱的防效(73.6%)[9];2013年连云港东海县水稻种植基地报道,防虫网覆盖后可将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病率降到1.2%~5.4%,而常规大田发病率为50%以上;同时防虫网覆盖还可以增加水稻穗数、结实率和产量[13];卢百关等研究发现,覆盖防虫网后可将条纹叶枯病的发病率由24.9%降至1.2%,水稻产量也有明显提高[12];

4.1.3 太阳能杀虫灯诱杀害虫技术 太阳能杀虫灯利用害虫的趋光、趋波等特性,可以有效地诱杀水稻上的稻纵卷叶螟、二化螟、大螟、稻飞虱等有害成虫,极大地降低田间害虫基数,减少农药用量,节约防治费用,降低稻米中农药残留,提高稻米品质,保护生态环境,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显著。太阳能杀虫灯使用寿命较长,平均寿命达到10年左右。据不完全统计,太阳能杀虫灯诱集范围主要包括鳞翅目、鞘翅目、半翅目、双翅目和脉翅目等,其中以鳞翅目和鞘翅目为主[14]。通常太阳能杀虫灯与其他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相结合,可以最大限度地控制有害生物对水稻产生的危害。但由于目前太阳能杀虫灯选择性较差,对于草蛉、异色瓢虫也具有一定的杀害能力,如何能够通过改变光波长来避免杀害天敌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4.2 生态防控技术

4.2.1 稻鸭共作技术 稻鸭共作技术是一项种养结合、省工节本增效的生态型综合农业技术。稻鸭共作是利用役用鸭旺盛的杂食性特点,取食稻田内的杂草和害虫,利用鸭不间断的活动刺激水稻生长,产生中耕浑水效果,同时鸭的粪便作为肥料。鸭为水稻除虫、除草、施肥、刺激、松土,而稻田为鸭提供劳作、生活、休息的场所以及充足的水、丰富的食物,两者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相得益彰,同时鸭肉也可以食用。赵灿等连续13年对稻鸭共作兼秸秆还田的有机稻麦连作田土壤杂草种子库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稻鸭共作技术可以减少看麦娘(Alopecurusaequalis)、通泉草(Mazusjaponicus)、碎米荠(Cardaminehirsuta)等18种主要杂草,总体的降低幅度高达97%[15]。

4.2.2 水稻害虫性信息素诱杀技术 性信息素诱杀害虫技术是近年来国家倡导的绿色防控技术,其原理是通过人工合成雌蛾在性成熟后释放出一些称为性信息素的化学成分,吸引田间同种寻求交配的雄蛾,将其诱杀在诱捕器中,使雌虫失去交配的机会,不能有效地繁殖后代,降低后代种群数量而达到防治的目的。

国内以中国科学院动物所和宁波纽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的诱芯与诱捕器在水稻生产上应用较好,诱捕器类型主要分为干式和湿式2种。翟宏伟报道,在水稻上以75个/hm2的密度使用中国科学院动物所的水盆诱捕器诱杀二化螟效果较为理想,随着水稻生长高度的变化调整水盆高度能够更好地诱集二化螟[16];2015年盐城农区稻纵卷叶螟外来虫源多、迁入量大、峰期长,杨侍村水稻生产基地以30个/hm2的密度在水稻田间布置稻纵卷叶螟诱捕器(宁波纽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2015年8月27—30日期间诱捕器平均诱捕到稻纵卷叶螟雄虫达300头/d以上,对照区水稻卷叶率达到10%以上,而性诱剂防治区的卷叶率发生极轻,仅为0.56%,未达到需要用药的指标。

4.2.3 生物农药应用技术 生物农药防治水稻病虫害以保护农业生态系统稳定性为出发点,充分协调各个生态因子的抗病能力,与其他农业防治措施相结合,效果显著,经济效益明显,水稻品质能够得到极大地提高[17]。生物农药由于其特殊的作用机制,使用难度较大,一般农户难以准确把握,须要结合植保部门的预测预报提前施用。江苏沿海农区以“三虫两病”为主,主要为稻飞虱、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瘟病和纹枯病,防治水稻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用苏云金杆菌[18-19]、印楝素[20-21]、阿维菌素[22-23]等生物农药效果较好,防治水稻飞虱以藜芦碱、球孢白僵菌[24-26]效果较好,防治水稻稻瘟病和纹枯病主要采用春雷霉素、枯草芽孢杆菌、申嗪霉素和井冈霉素等效果比较明显[27]。

5 总结与展望

江苏沿海农区地理位置优越、气候适宜,是我国重要的水稻种植基地之一。近年来响应国家、省(市、区)各级的号召,大力推广化学农药减量技术,应用水稻绿色防控技术可以极大地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近年来,江苏沿海农区对水稻绿色防控各项农业措施已有初步应用,但点较为分散,大面积推广较少,目前主要应用于有机稻米生产。本文总结近几年来江苏沿海农区已经使用过以及其他区域应用效果较好的绿色防控技术,笔者也在盐城市盐都区杨侍村进行水稻有害生物绿色防控研究,并取得一定的成果,但如何更加高效、便捷地生产出优质稻米仍须进一步田间验证与探索。

猜你喜欢

农区防虫网卷叶螟
太仓市近年稻纵卷叶螟发生情况及防治进展
棉大卷叶螟识别与为害症状
防虫网作用大 种类多巧选择
不同颜色防虫网下豇豆光合生理及叶绿素荧光参数分析
西藏农区奶牛异食癖的诊治
中国热科院专家研发新型简易防虫网种植蔬菜基本可以不打农药啦
纵卷叶螟绒茧蜂对稻纵卷叶螟的控制作用
西藏农区奶牛乳房炎的抽查报告
5%环虫酰肼防治稻纵卷叶螟田间药效评价
巴彦淖尔市农区饲养巴美肉羊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