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中学的危机

2018-01-21郭芮青申大魁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18年11期
关键词:规范性

郭芮青 申大魁

[摘 要]中学在蓬勃发展的表象下,由于正统性与规范性的缺失危机四伏。主要表现在“管理主义”思想对于学校的控制,厌学、逃学情绪的蔓延以及校园暴力事件频发等多个方面,危及我国中学教育的发展,如果不能有效解决这个危机甚至会影响我国整个教育体制的改革和进步以及人才的培养与发展。因此,建议对学习、教师和学校进行重新定义,重塑中学的权威性,以此来应对危机。

[关键词]中学的危机;正统性;规范性

[中图分类号] G6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33-0063-02

根据佐藤学先生在《课程与教师》这部书中对“正统性”与“规范性”的描述,笔者将“正统性”的定义总结为:人们在自由的前提下,自觉承认该组织的权威与地位。将“规范性”的定义总结为:人们在自觉承认该组织权威与地位的前提下,自愿接受其规范。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现代化进程明显加快,教育教学也快速发展起来,中学的发展尤为突出。在中学的数量与学生规模飞速增长的同时,中学的正统性与规范性受到了动摇,阻碍了中学的改革与发展,主要表现如下。

一、当代中学正统性与规范性缺失的表现

(一)“管理主义”思想对于学校的控制

现代中学的规章制度越来越完善,它包括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细致到规定学生吃饭只能用几分钟,晚上几点几分宿舍必须熄灯,在熄灯前学生必须躺到床上……学生被死死地束缚在框架之内,丝毫不能越雷池一步。这种管理模式要求统一、规范,学生处处被强迫和约束,没有自由,教师的“权力”和“权威”发挥到了极致,学校似乎看起来越来越“正统”和“规范”。

这种表面上看起来的正统和规范恰恰是学校“正统性”和“规范性”缺失的表现。就像是男人在家里失去权威后无奈之下对于女人实行的暴力行为。学校在学生心目中失去了权威,学生不再自觉地遵守学校的秩序,因此学校便运用“压制”的方法来约束学生,繁多的规章制度由此而生,军事化管理由此而来。

(二)厌学、逃学情绪的蔓延以及校园暴力事件的频发

当代中学里,厌学或逃学情绪在学生中快速蔓延。因为支撑当代中学快速发展的重要动力是社会的流动性,简单来说便是学生希望通过升学来获得更高的社会地位和更好的生活条件。所以,当学生的学习成绩不理想时,学生和家长会认为不能够通过学习进入更高的社会阶层,进而产生悲观的情绪。因此,学生容易对学习失去兴趣,从而产生厌学或逃学的情绪。然而,厌学情绪不仅仅会出现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身上,在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身上照样会出现。一个重要的原因便是学习的强迫性,学校利用各种方法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强迫学生进行高强度的学习,很多学生不是厌恶学习而是厌恶被强迫。许多学校和学生都喊出了“为了高考,再多困难都要咬牙坚持”“面对压力,谁能坚持到最后谁就是胜利者”“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等口号。学生每天在教师、家长和自己制造的巨大压力下咬牙前行。当心里的压力一点点地积累达到质的变化时,学生的心理防线就很容易被压力击溃。学生在压迫下体会不到学习的快乐,从心里不喜欢学习,当实在忍受不住这种压力时,矛盾便显现出来。

当出现厌学情绪后,学生的学习成绩便会受到影响,出现成绩下降的情况。在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优劣的中学阶段,学生便会被贴上“学困生”的标签,在学校的主流价值中显得格格不入。教师的批评、家长的施压、同学的孤立,使正值青春期的学生觉得在学习这条路上无法体现自己的价值。青春期的学生尚未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自己脱离学习的心灵因无处安放而感到空虚,加之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有的学生便选择了以学校暴力来体现自己的价值。以此向长时间压迫自己的学校和老师示威,为自己的心灵找一个依托。这些学生是学校压迫下的受害者,他们是值得同情和帮助的。中学正统性和规范性的缺失使学生扭曲了对于学习的认识,没有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从而产生厌学和逃学情绪,对这类情绪处理不当是导致校园暴力产生的重要原因。

学校对于学生的机械束缚愈加严重,感受不到学习快乐的学生产生了厌学情绪,使学生逃学和学校暴力事件时有发生,这是当代中学正统性与规范性缺失的重要表现。究其原因,笔者有如下归结。

二、改变当代中学正统性与规范性缺失现状的建议

(一)学习的重新定义

学习是与客观世界的對话、与他人的对话、与自己的对话。学习是与客观世界的对话是指学生对客观知识的掌握,这不是被动地接收或背诵,而应该是主动地探索,在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去探索问题发生的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通过对问题的解决得到内心的满足。在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知识与技能,这就需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力。学习是与他人的对话指学生要能够与他人进行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中学会与他人进行交流。这就需要给学生创造一起合作探究和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沟通与交流,在合作中收获友谊和快乐。学习是与自己的对话,是自我的提高。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提高自身素养,包括知识技能、能力以及情感态度各方面素养的提高,使学生通过学习,今天比昨天有进步。

学习是为了促进自身的发展,而不是为了达到某种功利化目的。如果学习被功利化,被当成实现某种利益的工具,那么当无法达到该目的时或是达到该目的后,工具便失去了其价值,便会被抛弃。

(二)教师的重新定义

教师是学习者,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传统观念中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者,教师就是权威,掌握着真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改变着学生,指挥学生向着教师设定的方向前进,让学生朝着教师满意的模式发展,把学生培养成统一的教师认为正确的样子。然而世界上不存在绝对的真理,正确的答案不止一个;世界是变化发展的,在这个提倡终身学习的时代,教师对于问题的理解和解决方式不一定正确或者不一定是最好的;学生是独一无二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让学生进行同一方向的统一发展是不科学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成为学习者和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与学生共同学习,教学相长。另外,与学生合作学习时,不要提前确定学生的发展方向和目的地,让学生自由发展,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和长处,从而达到最优发展。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当利用自己的经验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要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认识到自己是需要不断学习和进步的。只有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真正认为自己需要学习,才能与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和对话,与学生相互学习,最终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另外,要求教师有高尚的师德和强烈的责任心。教师对于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指引如果没有高尚的师德作为支撑,对于学生来说是有害无益的。教师最重要的职能是教育而不是服务,教育职能与服务职能最大的差别应该是责任,教师影响学生一生的发展责任重大,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责任心。

(三)学校的重新定义

学校是学生、教师共同学习的场所,应当具有公共性、公益性和开放性。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应当打破封闭的模式,倡导在生活中学习,在现实中学习,学习与生活紧密相关。提倡校园的社会化,使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知识来源于社会又服务于社会。同时,学校又是教师学习的场所,提倡终身学习的新时代不仅学生需要学习,教师也需要学习。学校应鼓励教师与学生合作学习、共同学习,不仅学习专业知识,教师还可以了解学生,研究学生的发展,促进自身不断向专业型教师发展。学校不仅是学生和教师学习和发展的场所,也是全民学习的场所。校门向社会打开可以促进打造学习型社会的进程,可以提高全民素质,也有利于实现学校的社会化,让学生接触到更加真实的社会。同时还可以重塑学校在人们心中的形象,提高学校的正统性和规范性,使学校真正成为学习的场所。

总之,当代中学正统性和规范性的缺失使人们不再信服学校的权威,学校在人们心中的形象已经变差,这对于中学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极其不良的影响。必须重新对学习、教师和学校进行定义,建立学校的正统性和规范性,使人们对学校重拾信心,从而促进中学教育的改革和健康发展。

[ 参 考 文 献 ]

佐藤学著.课程与教师[M].钟启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责任编辑 黄 晓)

猜你喜欢

规范性
论自贸区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的标准与方式
规则与有效——论哈贝马斯言语行为的规范性
自然资源部第三批已废止或者失效的规范性文件目录
作为非规范性学科的法教义学
规范性文件在行政诉讼中的司法适用问题
规范性论述兴起的实践背景与理论脉络
我国知识产权判例的规范性探讨
公文规范性特征的形成过程
开拓境外业务须重视境外汇款格式的规范性
从记者采访的非规范性看新闻采访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