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2018-01-21肖彬

中国集体经济 2018年35期
关键词:精准脱贫脱贫攻坚精准扶贫

肖彬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指出,“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对基层贪腐及执法不公等问题,要认真纠正和严肃查处,维护群众切身利益,让群众更多感受到反腐倡廉的实际成果”。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基层反腐败工作越来越重视,基层的反腐工作关系到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精准扶贫和脱贫攻坚是近期我们另一项工作的重心,全党和全国人民都将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首要任务。脱贫攻坚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脱贫攻坚的主力是基层干部,主战场在基层,基层干部队伍的主流是好的,但在一些地方、部门、单位,基层干部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还存在。特别是在脱贫攻坚战中,“微腐败”也可能成为“大祸害”,它损害的是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啃食的是群众的获得感,挥霍的是基层群众对党的信任。

关键词:脱贫攻坚;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一、充分认识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在脱贫攻坚战中的重要性

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强化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制,坚持大扶贫格局,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深入实施东西部扶贫协作,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脱贫攻坚是近期我们的第一要务,一般贫困地区大都在较偏远地方,较偏远地方的基层党支部很多都存在力量薄弱的情况,不少基层党支部,长时间不开展支部活动,或者是根本没有支部活动,存在着真空地带。党风廉政更是无监督、无管理、无执行的三无情况。然而基层却是跟老百姓联系最紧密的地方,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缺失从本质上影响着我党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基本形象,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要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带领人民不断创造美好生活。”这就要求我们要把基层工作落到实处,从最基层做起,从最基层抓起。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关系到基层党的建设是否落到实处和国家政权建设是否取信于民的重要内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出发点就是要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问题,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造福于民。

第一、打好脱贫攻坚战的同时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着力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是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举措。脱贫攻坚战是关系到群众切身利益的头等大事,容不得腐败问题的侵蚀,我党从建党之初的初衷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工作中坚持贯彻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

第二、打好脱贫攻坚战的同时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着力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是团结党群关系的纽带。党的群众基础在基层,基层党支部、基层党组织是党的根基之所在,党建大树要想枝繁叶茂,基层群众基础非常重要。基层党员干部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是上传下达的主心骨。如何将党中央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传达好、落实到位,需要基层党员干部首先自己要学习到位,自己学习的同时也要将政策宣传到位。基层党组织和人民群众联系最紧密,最能直面人民群众的困难,虚心听取人民群众的建议、诉求,解决好群众最关注、最关心的问题,才能把基层的基础打牢抓实。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一定要坚决杜绝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群众身边的腐败对党群关系影响之大,影响之深远很难预测,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真正实现中国共产党的执政使命。

第三、打好脱贫攻坚战的同时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着力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是调和当前我国主要矛盾的手段。当前我国的主要矛盾有所变化,在新时代形势的发展中人民群众的维权意识、法制意识、民主意识、不断增强。党员干部执法过程中执法不公问题、人民群众自身利益问题、社会公平正义问题、等变得更加敏感、社会关注度非常高。近几年一些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各有各的原因,但是有一个共同点,无一不是和当地干部有牵连,造成当地干群关系紧张。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就是要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缓解干群紧张,这个问题不容忽视,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社会和谐稳定,社会公平正义需要基层干部群众共同努力。

第四、打好脱贫攻坚战的同时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着力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是取信于民造福于民的大事。脱贫攻坚战中的腐败问题危害性极大,贫困群众是需要救助的对象,在救助对象身上腐败,直接侵害群众切身利益,群众往往是通过身边党员干部的言行来评价党和政府。原本扶贫的本质是解决基层群众的困难,由于一些腐败问题将本质扭曲,将初衷改变,完全影响了党和政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形象,所以只有切实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才能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造福于民,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支持和拥护。

二、坚决查办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在脱贫攻坚战中存在的问题

1. 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缺乏主动性

在当前基层党风廉政建设过程中,存在一些观点:有些人认为基层党员干部权力小,腐败基础条件不足,强调党风廉政建设没有多大意义;有些人认为党风廉政建设在基层问题不大,不必拘泥于形式;还有些人认识上不足,导致不少地方在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中的缺乏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认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没有太大的现实意义,忽视基層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趋于表面化、形式化,无实质意义。

2. 部分基层党员缺乏公信力

部分基层党员素质不高,作风不正,工作浮夸,态度冷淡,严重背离了党的宗旨;部分基层党员缺乏法制观念与纪律观念,做事方式简单粗暴。还有部分基层党员干部利用手中特有职权,在工作中为己、他人牟利,严重败坏了党员干部的形象。此外,在基层党员干部选举工作中,拉票、贿选现象频繁发生。这些行为都背离党的“为人民服务宗旨”,严重败坏了党的形象。

3. 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泛滥

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严重阻碍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这使得基层党员干部不能贯彻落实相关文件要求,党风廉政建设知识学习活动浮于表面、蜻蜓点水。有些部门表面文章做得很好,但不能真正深入基层职工、深入工作第一线。部门内部宣传教育工作松懈,不能落实责任制,党风廉政建设流于形式,对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思想,不能及时把握,同时也使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缺乏针对性与有效性。

4. 形式主义扶贫的“懒汉思维”

目前江西有25个贫困县、3400个贫困村、119万贫困户、346万贫困人口。低保户占比较高,低保户又分为2档,A档每月补助305元,B档每月补助240元。贫困户和低保成了很多乡镇的隐形福利,不少人都以自己是贫困户为荣,以拿到低保户补贴为傲,村里村干部“家里人”,搞这种“隐形福利”理所应当,张榜公示也只是走走过场,有贴上拍张照片后,马上撕下来,号称是被风吹走了。还有些人为了取得贫困户资格,跟政策打擦边球的各种版本,扭曲精准扶贫的初衷,影响帮扶干部和群众的积极性。

5. 基层党风廉政建设落实到村一级的缺失

第一、体制机制导致村一级的干部廉政建设难落实。目前村干部中腐败问题很普遍,相对应的的管理体制、制度有缺失。由于乡镇与村的关系比较微妙和复杂,也由于一些乡镇干部与一些村干部结成了利益共同体,尤其是一些“先富能人”村干部在当地有比较大的影响,所以不少乡镇对这些村干部不愿管,有的也不敢管。一些村干部被查的时候满脸的不在乎,口口声声说,你们用什么制度管我,我又不是公务员,你们根本管不到我。而且农村基层情况复杂,涉及领域广,范围大,如果不是群众村民举报,一般很难及时掌握情况,这对廉政建设的落实比较难。有些即使有举报,真正处理起来很多都碍于情面,不少都不了了之。

第二、廉政教育内容不接地气造成村一级难落实。一说到廉政教育,村一级的干部大多感觉这个和自己没多大关系,都是县里、市里、省里的事情,都是大官们的事。有些乡镇、村部即使开展干部的党风廉政教育,不少也是内容“大而空”、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都是大话、套话,不接地气。具体表现在没有根据本地实际进行教育,而是照本宣科,简单应付。材料和文件都是上面给的,文件内容似乎跟当地的生产生活没有多大关系,震慑力也不够,不少村干部认为,天高皇帝远的,自己捞点好处是正常的,没谁能知道。干部自身的党风责任意识和廉洁自律意识淡化也是造成难落实的本质原因。

第三、村一级干部监督和制约的制度缺失影响廉政教育的落实。相应的监督和制约机制是反腐败的一个重要手段,但是在村一级却没有相应的好的有效地监督和制约制度。没有制度不成方圆,没有对应的监督机制也容易让村干部产生一种没有制约、约束全凭自己自律自觉,容易不小心放错误的想法。建立健全村一级的干部监督制度迫在眉睫。

三、建立健全解决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在脱贫攻坚战中存在问题的长效机制

1. 抓住重点不放手,坚决查处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

当前脱贫攻坚战是重点,这个重中之重的问题一定不能让腐败问题扭曲了我们实施这项工程的初衷。让全国人民都脱贫是一项艰巨的工作,范围之大,涉及面之广,涉及钱数之巨大是从未有过的。因此抓住重点不放手,才能真正把握好全局,做到帮扶真正需要帮扶的。把钱用到点子上,让懒汉行为为人唾弃,把蛀虫剔除出我们的队伍。

第一、解决群众最关注的问题。群众最关注的问题往往是跟群众生产生活靠的最近的问题,也是关系到最基本民生的问题。解决好这类问题是实实在在为民办实事。第二、解决群众最担心的问题。“村霸”、“狠人”每个村里都有,往往这些人在村里还担任一些一官半职,当地老百姓都怕惹上这些人,即使是受了委屈也不敢提,被人黑了钱,也只能打碎牙齿往肚子里咽。拔毒牙要有决心有力度。第三、解决群众最痛恨的问题。到了痛恨的程度就非同一般了,要充分利用好相关法律武器,该按照司法途径处理的不能姑息养奸,定要用好法律武器,保护群众利益。

2. 强化监督追责力度,打好脱贫攻坚战,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和谐发展

追责、问责不能只停留在文字上、文件中,覆盖面只到县区,要真正落实到管理每一名干部,小到村里的干部,干部是群众选出来为大家做事的,而不是瓜分群众劳动成果的,以前有句谚语: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种红薯。虽然这句话很粗糙,但是道理很深刻,为民服务就是做官的本质工作。监督工作要具体落实到位,不能只是走过场,一时兴起监督一下,风过了就散了,廉政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打老虎”“猎狐”我们都很成功“苍蝇、蚊子”最影响基层百姓的生活。乡镇干部年轻化,村里的干部不少都是外面“有头有脸”的人。乡镇对村的管理难落实问题普遍存在,建议廉政监督工作要提高半级管理。

3. 完善制度建设,把纪律挺在最前面,管好干部用好干部

基层有一大批能干事,想干事的干部,完善基层制度建设,对用好人,用对人,管好人,管对人,至关重要,基层的干部和群众接触最多,也最代表我们党,只有基层风清气正,廉洁办公,为民办事,才能正真的实现人民群众住在美丽乡村,过上幸福小康生活。第一、从警示教育入手,以身边人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在思想上构筑不能腐的道德防线。第二、从完善制度入手,规范从政从业行为。第三、加强奖惩考核机制,让做事的人有动力。

4. 调动广大群众,建设无死角的群众监督机制

群众的眼光是雪亮的,光有制度还是远远不够的,要把制度建设和监督建设一起抓,一起落到实处才能正真实现防范、发现、解决、处置相结合的长效机制。第一、建立畅通诉求渠道。公开举报电话,建立投诉举报“绿色通道”,将电话举报和网络举报相结合,定时安排走访、接访群众将群众上访和干部下访相结合,做到有问题第一时间受理,有情况第一时间调查,情况属实第一时间处理。第二、强化群众监督平台。积极发动群众构建上下联动的监督网络体系,在村级设置纪检监督员等,定期选举更换监督员,保证全员参与全体监督。第三、 公开亮剑问责机制。发现問题,解决问题以后一定要张榜公布,让处理的过程全透明,处理的结果发挥更大的威慑效应。

参考文献:

[1]王恒.关于完善当前党内巡视制度的思考[J].世纪桥,2017(07).

[2]段建英.机关廉政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9(06).

[3]王祝元.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现状及改善策略[C].“决策论坛——企业行政管理与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2016.

(作者单位:中共九江市委党校)

猜你喜欢

精准脱贫脱贫攻坚精准扶贫
打赢脱贫攻坚战,民主党派如何作为
十八届五中全会以来的脱贫攻坚——基于新闻联播相关报道
光山县实施土地整治项目助推精准脱贫方法研究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精准脱贫”要注重“三个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