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迈入节能新时代
2018-01-21公丕芹
公丕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节能工作正是一项直接作用于目前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产业和社会发展现状,而给人民提供美好生活的重要事业。粤苏沪是目前国内经济发展领先地区,节能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因此,粤苏沪的优秀实践和经验可以在全国进行推广复制,成为发展标杆,同时在节能工作中碰到的困难很可能正是改革矛盾尖锐和集中的地方,亟待找准痛点,总结经验教训,以创新驱动为主导,摆脱制度、市场、技术困境,推动我国节能事业迈入新时代。
一、节能政策机制与技术发展现状和成效
(一)地方节能政策机制持续完善
“十一五”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工作,把节能减排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抓手。为落实具体工作,地方政府部门持续出台相关节能政策,创新节能机制,地方节能政策体系持续完善,为节能减排工作提供政策制度保障。调研地区均出台了节能减排工作方案或工作安排,从淘汰落后产能、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能效、强化节能技术支撑、加强责任考核等方面搭建立体化、多层次政策体系。部分地区创新性出台了个性化政策,如《南京市节能监察条例》为全国首个地方节能监察条例,形成了完整的执法链条。调研地区均大力推行合同能源管理、节能自愿协议、电力需求侧管理、能效电厂等节能新机制。苏州发起了“能效之星”创建活动,上海率先尝试新建建筑合同能源管理市场化机制。地方节能机构在节能监察、节能服务、技术推广、宣传培训和国际交流等领域开展了大量有益的实践和探索,是推进地方节能工作开展的中坚力量。
(二)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发展
调研人员累计走访了十家绿色技术创新和服务企业,企业致力于以综合绿色能源技术创新和研发为核心,以发展一站式综合性能源大服务为重点,以技术创新、服务创新、商业模式创新、资本运营为主要发展模式,立志于成长为具有国内国际领先地位的大型综合绿色能源技术与服务提供商。同时,随着大数据、能源互联网以及云计算的发展,能源物联、能源管理和能源市场能够通过网络进行串联,节能技术产品提供企业抓住市场时机,将控制中心与工业、商业、公共机构等节能项目联系起来,开展综合性能源服务。市场导向强化绿色核心技术,开发多元化产品。作为节能技术和产品的提供商,调研企业均在各自不同的技术领域掌握核心科技,并以此为依托开发多元化的产品。
(三)能源管理人才培养规模化市场化
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和苏州节能管理进修学院作为两所节能先驱学校均致力于能源管理人才的培养,通过几年的发展,已经实现人才培养的规模化和市场化。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开设29个专业38个专业方向,建立起从环保源头清洁生产到中间循环经济再到末端工程治理及其延伸专业全覆盖的专业体系,既是广东省环境政策研究、环保相关行业技术研发、人员培训基地,也将为南海区作为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循环经济的“试验田”提供人才力量。苏州节能管理进修学院则完全市场化运作,通过推进规范化办学、标准化教学和信息化助学,致力于建成助推节能减排、服务生态发展的节能人才培养基地,已经累计培训能源管理师、助理能源管理师、能源管理员9000人次。
(四)节能环保产业蓬勃发展
节能环保产业既是拥有巨大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同时又能够促进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为传统产业提供新的发展空间。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力度加强,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节能环保产业也得到了蓬勃发展。节能环保装备制造业市场占有率排名的数据显示,江苏、上海、广东分别位列第二、第四和第六,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显示出强大动力。江苏省2017年上半年节能环保收入破427亿元,居全国省市之首;围绕节能减排重点领域,加强技术研发,攻克了一批关键技术,建成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86家(国家级11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0家,建成节能环保高新技术企业850多家,占全省高新技术企业的10%。
通过推广和使用节能环保新技术、新工艺、新流程、新装备、新材料,采用合同能源管理市场化节能机制,对传统产业的生产设施、装备、工艺进行改造,提高先进产能比重。节能技术水平的提高,极大推动了调研地区生产用能效率的大幅提升。如深圳广泛开展公共机构的合同能源管理节能模式,2015年较2010年,人均综合能耗下降25.56%,单位建筑面积能耗下降22.03%,人均用水量下降16.20%。
二、节能工作中存在问题及分析
(一)体制机制障碍
节能是一项基本国策,宏观层面的节能政策较为完善。但在具体节能项目落实过程中,存在一些体制机制的漏洞。一是建筑工程招标方式需改进。目前尚未出台节能技术和装备招投标的具体细则,节能技术和装备无法展现其在节能、节材和成本上的优势,核心竞争力难以体现。二是公共机构节能推进艰难。原因在于:大部分公共机构未建立能源分项计量制度,基础能耗数据缺失;财政机制不健全、政策不落地,限制了市场潜力的释放。
(二)市场环境障碍
市场环境还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为诚信不足。这一问题集中体现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应用上,合同能源管理具体实施过程中,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道德风险较大,不诚信、不履约现象时有发生。同时,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实施方存在良莠不齐、一哄而上、恶性竞争等问题,严重扰乱市场秩序,阻碍合同能源管理节能项目顺利开展。
(三)技術推广障碍
在调研过程中,节能技术企业普遍表示,目前企业节能技术在推广应用方面还存在一些障碍,这些障碍犹如横亘在节能技术提供企业与用能企业之间的涧溪,阻碍了先进节能技术的对接和应用。一是意识障碍,缺乏节能技术应用后节能效果的判断能力,需要借助外部力量来确定节能机会;二是资金障碍,用能企业在未获得确定的节能投资收益前不愿支付费用;三是技术障碍,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和高附加值的节能环保产品,一些节能技术的关键技术与核心元器件及材料还依赖进口。
(四)节能人才培养问题
基础性的节能人才培养存在较大的空白。国家在高等教育及职业教育体系中设置节能相关专业的大专院校较少,科班出身的能源管理人才缺乏,没有形成既懂专业技术、又懂能源管理的系统性、专业化人才队伍。节能专业与国家人社部职称评定体系不匹配,毕业生在专业技术职称评审中得不到认可,也挫伤了优秀学生进入节能专业学习和就业的积极性。
三、持续推进节能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一)建立创新政策协调审查机制,完善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支持和鼓励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发展
建立创新政策协调审查机制,组织开展创新政策清理,及时废止有违创新规律、阻碍新兴产业和新兴业态发展的政策条款,对新制定政策是否制约创新进行审查。如完善合同能源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最大程度降低法律和会计风险。对合同能源管理、节能自愿协议、电力需求侧管理、能效电厂等节能新机制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进行鼓励和推广,特别是新建建筑合同能源管理市场化机制。要重视发现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下成长和发展起来的创业群体和企业家个人,及时树立典型和标杆,同时促进模式和产业的发展壮大。
(二)整合资源深化节能技术推广,建立高层次、常态化的企业技术创新对话咨询制度,形成系统化的节能技术标准
节能技术的系统化、综合化趋势应当引起重视。单个节能企业只应用一个或者几个领域的节能技术,应用效率难以与系统化的综合节能解决方案相比。用能企业与节能技术企业之间的兼容性需要一个企业技术创新对话咨询制度予以协调和支持。对话咨询制度应当邀请业内技术专家定期参与,由政府部门引导,完成新技术推广、技术内容兼容、技术平台标准设立等工作。对接高等院校,形成节能技术成果转化和节能人才就业的信息沟通平台。打造创新驱动的对话共识平台和发动机。
(三)推动自动能源数据采集与物联网技术应用,推动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管理能源网络,推动基于物联网的监管科技
首先,大力推动能够自动采集能源数据的各类计量仪表设备的应用,推动能源互联网的建设。针对人工抄表效率低,难以进行实时的汇总和衡量等问题,尽快进行数字化改革。其次,大力推动区块链和人工智能技术在能源互联网上的应用。区块链技术可以解决设备上网数据不可篡改、具有唯一性的问题,可以防止各用能设备上传虚假用能信息,维护能源物联网数据的真实可用性。区块链技术的加密部分也可以维护和保证能源互联网的安全。最后,依托物联网技术,将监管科技融入,使得节能监察从技术上在线、可靠、可控。将节能规范和政策嵌入到能源互联网应用的各类软件当中去,节能管理部门有获取和分析能源互联网上全部数据的权限,也有在紧急情况下进行临机处置的权限。网上在线节能监管运用最新的监管科技,切实可信可行的履行法定的监管职责。
(四)加强和完善能源管理人才培养和就业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人才是创新的根基,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加强能源与节能专业职业技能培训与校园教育多层次、多方面体系建设。促进高校不同阶段和层次开设节能相关专业,系统培养专业人才,形成人才梯队。编制不同层次、不同行业的培训教材,创新教育培训模式。促进解决节能相关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职称和晋升问题,让其有较好的发展空间和晋升渠道。
(五)发挥“无形的手”作用,形成要素价格倒逼创新机制
能源浪费是市场失灵的体现,必须在政府规范和引导下,建立新的要素价格体系,如碳交易、拟建立的用能权有偿交易等,发挥“无形的手”作用,将不注重节能的行为以创建要素市场的方式开展行为重塑,倒逼用能行业和全社会重视节能,积极应用节能技术。在要素市场机制下,节能创新活动才能获得应有的回报,创新才能有动力源泉。才能真正磨练出先进节能技术和负责任有能力的节能服务企业,形成有效的节能正向反馈和激励机制。
(六)着力搞好节能宣传活动
树立运用新科技、构建新平台的阵地建设理念,以新的思路推动节能宣传工作实现新发展。要利用目前多样化的媒体形式,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对节能重大意义的认识,增加紧迫感、使命感和责任感。组织节能宣传周、节能宣传月等活动,集中时段普及节能知识。与义务教育部门形成合作共识,联合开展节能活動,从小培养节能意识。
四、结语
新时代背景下,节能工作既要承前启后,又要继往开来,要以推动创新驱动为主轴,以节能技术为锋刃,以新机制新业态为发动机,通过体制机制、技术产品、人才企业等方面的创新实践,节能工作必将稳步迈入节能新时代的高峰,为实现两个百年目标、建设美丽中国做出积极贡献。
(作者为国家节能中心推广处主任科员、经济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