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稳”字当头 助力经济发展行稳致远

2018-01-21马艺菲刘文华

中国经贸导刊 2018年31期
关键词:客运量客运降幅

马艺菲 刘文华

一、前三季度交通运输运行情况

(一)固定资产投资企稳,铁路投资发挥“稳定器”作用

前三季度,铁公水航合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375亿元,同比增长0.5%,相比上半年,增速由负转正。其中,铁路投资同比增长4.9%,增速较上年同期加快4.3个百分点,成为固定资产投资企稳重要“稳定器”。公路、水路、民航投资分别下降0.5%、7.9%和3.5%,降幅较上年同期分别扩大24.4个百分点、0.6个百分点和19.9个百分点。 与上半年相比,交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加快0.8个百分点,其中,铁路增速加快4.8个百分点,民航、水路降幅收窄1.1和14.5个百分点,公路降幅扩大1.5个百分点。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企稳,体现了交通领域坚决落实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稳投资”的安排部署。前三季度,交通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的比重为4.6%,继续发挥稳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

(二)客运量下降态势回稳,公路客运量降幅放缓

前三季度,全社会客运量完成135.62亿人,同比下降3.4%,降幅较上半年和一季度分别收窄1.1个百分点和2.0个百分点,客运量下降态势有所放缓。与上半年相比,公路客运量降幅收窄0.9个百分点,降幅放缓态势显现;水路客运量降幅收窄0.5个百分点;铁路客运增速加快1.1个百分点;民航客运量增速放缓0.4个百分点。

整体来看,结构优化仍是当前客运市场的主旋律,民航、铁路客运量同比增速12.0%和9.2%,公路、水路客运量分别下降6.7%和0.9%。前三季度,高速公路7座及以下小客车流量59.2亿辆,同比增长10.0%。随着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小汽车普及以及民航、高铁等航线网络布局不断完善,人民出行日益聚焦高铁、民航、小汽车等舒适性、个性化的高品质出行,进一步推动客运市场结构优化和调整。

(三)货运稳步增长,各种运输方式齐头并进发展

前三季度,全社会货运量(不含管道)完成367.38亿吨,同比增长7.0%,铁路、公路、民航、水路货运量均实现增长,分别为7.9%、7.5%、6.5%和4.1%。快递业务量累计完成347.4亿件,同比增长26.8%,增速略有放缓但总体保持稳定。

与上半年相比,除公路货运量增幅回落0.2个百分点外,铁路、水路和民航均保持了加速增长,分别加快0.5、1.6和0.1个百分点。究其原因,钢铁、煤炭、粮食等行业去产能、去库存等改革推动产业复苏发展,煤炭、铁矿石、钢铁、粮食等大宗物资物流需求旺盛。前三季度,初步统计我国粗钢产量达到6.9亿吨,同比增长6.1%。1—8月,全国规模以上企业原煤产量22.8亿吨,同比增长3.6%。

(四)港口货运增速基本稳定,运价总体坚挺

前三季度,我国规模以上港口分别完成货物和集装箱吞吐量99.51亿吨和18598万标准箱,同比分别增长2.6%和4.9%。与上半年相比,增速分别加快0.2个百分点和回落0.5个百分点,总体变化幅度有限。运价指数方面,前三季度国际及沿海港口货运价格指数在波动中逐步上升。9月底波罗的海综合运价指数报1540点、中国出口集裝箱综合运价指数报853.61点,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13.6%和6.3%。内河长江集装箱、长江干散货综合运价指数同比则分别增长12.7%和27.8%。

总体看,港口物流活动有力支撑了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前三季度,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2.28万亿元,同比增长9.9%。支撑港口货运增长和运价坚挺的可能原因:虽然中美贸易摩擦给外贸发展及预期带来一定冲击,但对集装箱货物影响较大的摩擦刚开始,加之部分船东运力缩减、美方企业加紧备货和我方企业加快出货,中美贸易保持稳定增长。此外,与欧盟、东盟等主要传统贸易伙伴及“一带一路”沿线部分国家进出口也保持较快增速,港口国际物流总体需求旺盛。前三季度,我国与东盟、欧盟、美国、俄罗斯、波兰和哈萨克斯坦进出口分别增长12.6%、7.3%、6.5%、19.4%、11.9%和11.8%。

二、影响全年交通运输发展的主要因素分析

(一)有利条件

宏观经济有韧性确保交通运输需求总量规模稳步增长。前三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完成65089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7%,虽较上年同期小幅回落0.2个百分点,但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经济结构继续优化升级,新动能持续显著成长,表现出较强韧性。社科院、清华大学等机构预测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将维持在6.7%—6.8%之间。宏观经济稳步增长的韧性将带来大量商务、旅游等交通出行和产业、贸易、流通等货运物流需求。

正在形成的全球增长最快最具潜力的消费市场,刺激客货运输需求。当前,我国正处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近14亿人的全面小康和约3亿人中等收入阶层的消费升级,为我国积极应对贸易摩擦、培育内需市场提供充足底气。前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8.0%,较去年同期提高14.0个百分点。庞大内需市场及消费升级,一方面,将带动庞大旅游、境外旅游等客运需求和区域分拨、城市配送等货运需求。另一方面,将影响人们出行向高品质、个性化、多元化等需求转变,推进客运市场结构优化;同时,培育国际快递、农村电商、农村物流等货运物流新服务。

运输结构调整,优化交通供给,增强可持续发展后劲。今年以来,聚焦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党中央、国务院对调整运输结构做出诸多重要部署。《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推进运输结构调整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对“优化和提高运输组织水平,减少公路运输量,增加铁路运输量”等做出了具体安排,明确了路线图、时间表和实施方案。通过制定调整运输结构的引导性方案,优化市场对于铁路、水运等运输方式的供给及全流程多式联运组织和设施设备无缝衔接,整体交通运输发展将获得强大后劲,支撑经济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二)不稳定因素

中美贸易摩擦范围扩大可能引发物流市场,尤其是航运市场动荡,主要影响在需求侧。根据9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前行长周小川接受美国媒体CNBC采访时的说明——“中美贸易摩擦对于中国经济的影响不到半个百分点”,确定影响GDP规模约600亿美元。结合GDP、二产增加值等与工业总产值之间的关系看,影响相关产值2400亿美元左右。按照经验数据测算,影响集装箱需求数量约500—600万标准箱,进而影响港口外贸集装箱吞吐量约3个百分点。对于缓慢增長的航运业来说,影响较大。且可能逐步传导至与之相关的公路集装箱运输等领域,需要引起重视。

油价上涨带动企业运营成本快速上升。进入2018年以来,国内成品油价格总体呈现快速上涨态势,给交通运输企业带来较高的成本上升压力。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9月3日,我国汽油今年累计涨幅为700元/吨,柴油涨幅680元/吨。货运领域,油耗成本至少影响企业总成本比例达到15%,油价上涨后,经营压力进一步加大。客运领域,为应对油价上涨带来的成本压力,南航等多家航空公司已调整国内航线燃油附加费征收标准。

此外,在铁路运输条件不完善且铁路运价无下浮政策支持下、部分区域“一刀切”推进“公转铁”政策;银行信贷收紧导致企业融资难;营业性客运受冲击较大可能引发员工失业安置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大了行业不稳定发展概率。

三、全年交通运输运行形势研判

综合前三季度数据变化情况、未来有利条件和不稳定因素分析,对全年交通运输形势做出预测:

交通固定资产投资将基本与上年持平。“稳投资”不是“大水漫灌”。随着我国综合交通网日益完善,新增交通骨干路网投资逐步减少,总量规模增量有限,更多投资将聚焦于交通基础设施“补短板”以及交通服务提升等方面。预计全年交通投资与去年持平,达到31000亿元左右。

客运市场总量下降趋缓,结构优化趋于稳定。一方面,随着公路市场主动适应民航、高铁等快速发展,及时调整策略做好旅客联运服务,加快拓展共享巴士、定制巴士、旅游包车等新市场;另一方面,民航、高铁等大规模发展后,挤占公路市场的边际效应递减,各运输方式有望形成相对稳定结构,服务旅客联程联运和出行需求。预计全年全社会客运量降速收窄至-3%以内,公路客运量降幅收窄至-5%以内。

货运市场持续稳步增长,但增速有所放缓。我国宏观经济的韧性将有力推动货运总体需求继续稳步增长。但是考虑到中美贸易摩擦范围扩大影响,相关企业短期内面临需求减少和重新调整供应链和寻找新市场压力,一定程度上影响增速。预计全社会货运量同比增速在6.5%—6.8%之间。

港口货运增速放缓,相关运价指数承压。虽然有“公转水”等利好,但考虑中美贸易摩擦影响以及企业重新寻求新市场和调整供应链的时间差,短期港口货运增速会有所下降。预计全年规模以上港口货物、集装箱吞吐量增速分别降至2%和4%。相关出口、沿海、公路价格指数因为需求减少会有所下降。

(作者单位: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运输所)

猜你喜欢

客运量客运降幅
2019年6月汽车产销同比降幅有所收窄
2019年5月汽车产销同比降幅有所扩大
2019年1月汽车产销比上月均呈下降商用车降幅更为明显
澳门国际机场客运量创历史新高
零售量额降幅环比收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