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途径、宽领域、深层次 不断优化京津冀农产品流通环境

2018-01-21北京市发展改革委

中国经贸导刊 2018年31期
关键词:冷链流通京津冀

北京市高度重视并认真贯彻落实《京津冀农产品流通体系创新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多途径、宽领域、深层次开展工作,不断优化京津冀农产品流通产业发展环境,各项任务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在促进农产品流通产业提质增效、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保障首都农产品安全高效供给等方面取得了重大成效。

一、制定工作机制多措并举,加强市级统筹协调

按照《行动方案》要求,2016年8月,北京市发展改革委与市商务委、市交通委、市农委等八部门建立北京市京津冀农产品流通体系创新行动综合协调机制,同年12月1日,编制印发《北京市落实京津冀农产品流通体系创新行动工作方案》。结合首都实际,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协调工作机制、制定落实文件,加强市级横向联动,形成工作合力,为落实《行动方案》重点任务,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统筹做好北京市农产品流通体系创新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018年4月,京津冀三地质监部门联合发布《冷链物流 冷库技术规范》《冷链物流 运输车辆设备要求》《冷链物流 温湿度要求与测量方法》《畜禽肉冷链物流操作规程》《果蔬冷链物流操作规程》《水产品冷链物流操作规程》《低温食品储运温控技术要求》《低温食品冷链物流履历追溯管理规范》8项京津冀冷链物流区域协同标准。上述标准的统一,加快了区域协同发展相融合,为建设环首都一小时农产品物流圈,提高农产品流通标准化水平提供有力支撑。

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在深入贯彻落实京津冀三地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签订的《深化京津冀食品药品安全区域联动协作机制建设协议》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构建“区域协作、基地保障、全程监管”食品安全保障体系。2018年以来,先后与河北省保定市、张家口市、廊坊市,天津市武清区等属地政府签署监管协议,落实产地食用农产品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建立产销两地行政管理部门协同监管机制。监管机制的建立,强化了农产品生产源头属地管理责任,保障了食用农产品源头质量安全,实现了产地准出、销地准入、全程追溯、信息共享的监管模式。

二、有关部门切实履责,促进农产品流通全产业链发展

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方面。北京市农委自2017以来,连续两年整体部署“菜篮子”外埠基地建设工作,2018年1至7月份,全市共有14家畜牧企业申报外埠基地建设项目20个,品种包括肉鸡、蛋鸡、奶牛、肉牛、生猪等养殖产品;13家蔬菜生产企业申报外埠蔬菜基地建设项目30个,申报面积近5万亩。外埠基地建设工作的持续加强,不仅在生产源头上保障了首都农产品供给的“量”和“质”,有效增强北京市骨干企业对农产品相关生产环节的掌控能力,而且也带动了农副产品生产基地群众就业增加收入,支持精准扶贫。

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方面。北京市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形成合力,鼓励引导骨干企业在外埠建设仓储物流基地,切实促进京津冀农产品流通体系要素融合,构建农产品仓储物流体系,提升首都农产品综合保障水平。北京首农食品集团已与津冀多个地市县、企业建立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投资了农牧业、食品加工业、物流基地等30多个产业项目,建设了河北首农现代农业循环示范园、河北三元工业园、京粮天津粮油工业园等一批带动作用明显的重大项目。北京新发地市场按照环首都1小时鲜活农产品流通网络“一核双层、五通道、多中心”总体布局要求,在津冀地区继续以参股或者控股的方式增加合作市场,将农产品大宗仓储等非核心功能疏解到合作市场,根据北京区域内新发地市场的农产品销售情况随时调配,逐步布局新发地在京津冀区域内的农产品仓储物流网络体系,形成首都农产品供应保障新格局。

农产品运输效率方面。北京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与市商务委、市农委、市城市管理委、市经济信息化委、市交通委等部门建立沟通联络机制,按照各行业主管部门需求,为其办理货车白天五环路内通行证件,并由各行业主管部门负责审核发放给相关企业,同步采取季度动态调整机制,由各行业主管部门负责每季度对相关企业车辆信息进行统筹管理和动态调整,将调整结果以函告形式报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备案。2018年上半年,全市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车辆通行量180.8万辆,减免通行费7922.8万元,“量”“费”均同比增长近0.9%。沟通机制的建立有效提高了城市生活必需品的运输效率。

农产品销售网点建设方面。2017年6月,北京市商务委会同有关部门出台《关于“疏解整治促提升”工作中完善便民商业设施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北京市推进市场和物流中心疏解提升的工作原则、实施方式,进一步加强对疏解提升工作和完善便民设施的指导。2018年1—9月份,按照“升级为导向、建关相结合”的原则,以规范、改造、升级为主,统筹疏解和提升农副产品市场。按照“先建后拆、拆一补一”的原则,共新建和规范提升蔬菜零售等7类基本便民商业网点1436个(涉及蔬菜零售网点484个,其中新建蔬菜零售网点245个,规范提升蔬菜零售网点239个),超额完成市政府工作报告要求1400个任务。

同时,按照京津冀协同发展、優化首都核心功能、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要求,持续推进“双核”项目即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转型升级和北京鲜活农产品流通中心建设。目前,新发地批发市场升级改造项目蔬菜综合交易楼已建设至地上三层,预计2019年投入使用。北京鲜活农产品流通中心项目主体结构已于2017年11月30日封顶,预计2019年投入使用。

北京市各有关部门坚定有序推进“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工作,加大、加快、加密基本便民商业网点建设,在托底保障市民基本生活需要的基础上,努力适应市民多样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补齐便民商业服务设施短板,更好满足市民对美好生活便利性、宜居型、多样性、公正性、安全性的需要。

三、突出重点,确保北京2022年冬奥会食品供给安全

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将在北京市和张家口市举办。冬奥会食品安全标准高、保障任务重,也是对首都食品安全工作的全面检验。2018年6月22日,北京市组织召开了北京冬奥会食品安全“区域协作、基地保障、全程监管”动员部署会,各单位、各区及外埠食用农产品供京主要地市县政府、食用农产品供京企业和基地的主要负责同志参会。2018年7月,北京市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印发《北京冬奥会食品安全“区域协作、基地保障、全程监管”行动方案(2018—2021年)》。京冀两地与外埠食品安全区域的紧密协作,大力促进了跨区域、全流程、一体化监管模式和首都食品生产供应标准化、基地化、品牌化格局的逐步形成,全面提升首都食品安全保障,为高质量筹办好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下一步工作建议

(一)深化多层次的对接合作

北京市今年将在继续保持京津冀三地政府协同合作的基础上,重点推进在市、区(县)特别是企业层面的深度合作,在环京各区域内建设蔬菜生产、运输、存储及零售基地,构建好完善的环京农产品生产流通产业链。加强三地之间交流,尤其是信息交流,着力解决农民卖菜难,防止菜贱伤农的事情发生。

(二)六部门加强对地方的指导和协调

一是加强信息沟通和对相关政策的宣传、培训。二是按照职责分工加强统筹协调,由部委对口司局作为召集人,三地相关部门定期沟通,如遇地方协调解决有困难的事项,由召集人组织协调。三是三地加强交流沟通,及时通报各自出台的政策,指导本地企业做好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

猜你喜欢

冷链流通京津冀
中国冷链物流:应对冬奥的技术大考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
重庆市冷链物流共同配送模式的研究
重庆市冷链物流共同配送模式的研究
京津冀协同发展
我国流通产业现代化的路径思考
The Japanese keiretsu system
双色镶嵌流通纪念币前景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