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隆中的山水密码

2018-01-21陈通

海外文摘·文学版 2018年12期
关键词:武侯祠襄阳诸葛亮

陈通

山水与人有着怎样的关系?

关于这个问题,过去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接着可能还有一句“穷山恶水出刁民”。前一句全对,后一句错一半对一半。刁民不一定犯上作乱,单指民风彪悍罢了!出刁民的地方,也出革命家、科学家、教育家、作家、诗人呀。

大多数人都会懂得山水与人相互影响。怎样影响呢?这个就费思量了。简单来说,山水滋养出名人,名人又令山水扬名。山川灵气与人格魅力潜移默化,相得益彰,互相提升。谁说不是呢,襄阳城西二十里的古隆中,就因为诸葛亮在此“躬耕垄亩”住了十年,就因为“三顾茅庐”的故事发生于此而被世人传颂。我大约与大多数人一样,因为一部《三国演义》而认识了诸葛亮。罗贯中在这部名著中,把诸葛亮作为一个重点刻画的艺术形象,用36、37、38三个章回,演绎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辅佐的故事。当然,你可以把之当成小说家言。史学家认为这件事有基本史实、有虚构和艺术加工。只要有利于创作,有利于塑造艺术形象,什么偷梁换柱、移花接木、李代桃僵等技巧,都是可以采用无妨的。

对于古时的隆中,位置没有争议。隶属哪里?河南的南阳与湖北的襄阳却一直在打口水仗。复旦大学历史学教授谭其骧1990年3月,当了一回裁判,他写了一段话:“诸葛亮躬耕于南阳郡邓县之隆中,在襄阳城西二十里,北周省邓县此后隆中遂属襄阳。”这段话被勒石立在隆中武侯祠的前面,我看谭教授这样说,等于谁都不得罪。易中天先生在这个事情上,也和了一回稀泥,他说,“其实,隆中地理位置在襄阳城外二十里,行政区域却属于南阳郡的邓县,所以说襄阳、南阳都对。何况当时襄阳、南阳都属于荆州,也原本就没有问题。”最惨的是清代襄阳人顾嘉衡,跑到南阳当知县,当地人逼他在这个事情上表态,他也是两边都不想得罪,撰一联:“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阳南阳”,算是搪塞过去。这也可以理解,名人效应能够提升一个地方的文化软实力,从而带来无穷无尽的经济利益。别说诸葛亮这样千古流芳的正面人物,就连《水浒传》《金瓶梅》里的西门大官人,现在都有几个地方争得不亦乐乎,印证了部分国人的“逐臭”天性。只要是名人,只要名声够响,只要能带来利益,香臭倒无所谓了。

古隆中名字是怎来的?说法也不一,我倾向于“一山隆然中起”而得名。那么,古隆中到底长啥样呢?罗贯中在第37回里借刘备的眼睛这样描写:“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地不广而平坦,林不大而茂盛。猿鹤相亲,松篁交翠。”我有点疑惑,罗贯中创作《三国演义》之前,去过古隆中吗?

那天,公元2018年5月5日,青年节的翌日下午来到古隆中,我才发觉罗贯中的描写不确,得改为“山高而秀雅”,把“不”字去掉,海拔306米,还不高呀?山高了,地还怎么平坦。诸葛亮躬耕的田亩不知在何处,有一个说法是总共116亩,是他的叔父诸葛玄留下来的,应该是散在各处。当然,现在古隆中猿鹤是再也见不到了,罗贯中当年看到否?存疑。有一点倒是名副其实,环境非常幽雅。这个地方的形状是山环水绕,山势环抱成一个大太师椅靠背造型。诸葛祠、三顾堂等重点建筑在半山腰。山的最高处新建了一座金碧辉煌的腾龙阁,只有20年的历史。

还是先回到山脚处的山门,这是一座三门石牌坊,清光绪十九年(1893)湖北提督程文炳所建,上方刻“古隆中”三个字,左右对联“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概括诸葛亮一生丰功伟绩,倒也贴切。两边八个字“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则是诸葛亮的人生哲学。牌坊后背横额“三代下一人”,三代指夏、商、周,加上左右柱杜工部一联,对诸葛亮的评价,几乎拔到高耸入云的高度。“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伊指伊尹(商汤重臣)、吕是呂尚(姜太公),萧何(西汉第一任丞相)、曹参(西汉大臣,汉惠帝丞相)。如此评价一个人,还真没见过。

沿着山势往上走,足音跫跫敲在石阶上,仿佛叩问那段风云变幻的历史,而历史总是沉默不语,总是留下谜语让后人猜测。

古隆中的核心建筑是武侯祠,这是座依山势而建在半山腰的四进三院的层台式建筑,大门上方刻着“汉诸葛丞相武侯祠”几个字,下方灰塑着“福、禄、寿”三星,两边还有“掀天,揭地”四个字。这些饰件与文字都分布在正面一个类似于牌坊的装饰之中,这种建筑装饰风格在古建筑上被称之为四柱三坊牌科式门楼,门楼上的四根柱子是不落地的,称之为浮柱。好比将祭祀武侯的祠堂抬了起来,成为一座悬浮于半空中的神仙府邸。

武侯祠的一进殿上方有“卧龙遗址” 四个大字,是老一辈革命家董必武在1965年所题写。殿的正中立着诸葛亮仿真铜像,与真人大小,头戴纶巾,身披八卦衣,手持鹅毛扇。穿过纪念诸葛亮襄阳籍文臣武将的二、三殿,则到了武侯祠的主殿。这里供奉着诸葛亮夫妇及儿子、孙子共三代人。诸葛亮塑像正中的匾额写有四个大字:“天下奇才”,取自诸葛亮平生对手司马懿的评价:“亮,真天下奇才也。”殿内两侧分别是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和孙子诸葛尚。诸葛亮晚年得子,所以对诸葛瞻寄予厚望。诸葛瞻也很争气,17岁就被后主刘禅封为羽林中郎将,并被招为驸马。在公元263年和魏军的邓艾作战时,由于寡不敌众,诸葛瞻战死沙场,年仅37岁。一同战死沙场的还有他的儿子——诸葛亮不满20岁的孙子诸葛尚。后人遂撰联纪念:“一生阳刚正气死而后已父子赴国难,三代满门忠烈鞠躬尽瘁祖孙勤王事”。

“三顾堂”里有刘备与诸葛亮塑像隔几而坐,书童躬身侍立,演绎隆中对的情景。堂前有三棵后人所种柏树,象征刘、关、张三人当年拴马之树。当然,岁月流逝了1800多年,兵燹频仍,三国时代的建筑不可能存留至今,许多都是后人重建的,毁了再修,修了再毁,而且建筑物的原址位置也可能因种种原因发生挪移。得到史学界公认的三国遗物唯有三顾堂后的那口“六角井”,相传诸葛亮隐居隆中时开凿并饮用。现在,六角井已成为古隆中包浆厚重的一件古文物,井壁布满苔藓,足见年代久远。井栏被后人用青石板围护着,钢条捆绑加固,井里仍然有水,只是不再饮用了。

诸葛亮原籍琅琊郡阳都县,是根正苗红的“干部子弟”,先祖西汉时当过司隶校尉,位列三公之下,九卿之上,搁现在比正部级高一点,比总理低一点,父亲诸葛珪当过郡丞,可能相当于省长,叔叔诸葛玄当过太守,现在相当于地级市的市长吧。如此家世,为什么要跑到湖北的隆中呢?原来,诸葛亮的父亲早逝,家道中落,姐弟五人只好随叔父诸葛玄到襄阳投靠刘表。不久,叔父也去世了,留下110多亩田产,散落乐山、旗山、老龙洞一带,在两个姐姐都出嫁了的情况下,诸葛亮带着弟弟诸葛均从襄阳城搬到了隆中山躬耕,这一住就是十年。这十年中,诸葛亮都干了哪些事?我不太相信诸葛亮一年四季亲自下田耕种,这只是个障眼法,何况他是个出身名门的子弟,一个彻头彻尾的知识分子。我猜想耕种或许只是当时读书人的一件雅事。他是个有宏大政治抱负的人,喜“抱膝长啸”“好为梁父吟,每自比管仲乐毅”。所以,诸葛亮在隆中一方面读书养气,一方面搭建自己的圈子,培育人脉资源,再是积极研判时局,密切关注国内政治动向。“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草堂如今立着一幅示意图,标明诸葛亮当年的社会关系。其文化圈子以庞德公、司马徽为代表,骨干分子有博陵崔州平、颍川石广元、徐元直、汝南孟公威,他后来的岳父黄承彦也与年轻人混一起,要不也不会慧眼识珠把女儿嫁给诸葛亮。政治圈子有刘表、蔡瑁、蒯越等骨干。刘表是诸葛亮妻子的姨父,蔡瑁是妻子的舅舅,大姐夫是蒯祺,二姐夫是庞德公的儿子庞山民。这些人都是襄阳的豪门,与他沾亲带故,对诸葛亮了解及研判全国政治形势颇有裨益。所以,当刘备三顾茅庐隆中问计的时候,此前已经做足功课的诸葛亮才能从容不迫地拿出了全国形势图。未出隆中,已知天下三分。

必要的质疑与争论,会帮助我们拨开云雾,靠近或抵达历史的真相。对于是诸葛亮毛遂自荐,还是刘备上门去请,有些史书提出了诸葛亮主动上门寻找刘备的观点,代表作是《魏略》。陈寿的《三国志》看法刚好相反,采信了“三顾茅庐”的说法,但是简约成一句话“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算是留下了伸缩的空间。《三国演义》是一本小说,假如当成历史来读,非大错特错不可。就是正史,也不足以全信。盖因历史是胜利者写的。所以,易中天先生一惯主张“读史要疑史,正史要与野史对照着读”,也是为了互相印证,以便厘清史实。他在《品三国》里,对这段历史进行探究,认为诸葛亮先找刘备的可能性是存在的,而刘备“三顾茅庐”的事实也轻易不能否定,而且是见了三次,也谈了三次。诸葛亮的《出师表》开头部分就写到,“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这是诸葛亮打给后主刘禅的出征报告,从出山到上表只不过才21年,许多当事人都还健在,不可能凭空杜撰三顾之事,也捏造不出来。

历史总是云遮雾罩。然而,隆中是诸葛亮躬耕垄亩的唯一现场,在这个问题上史学界却毫无争议。东晋习凿齿《襄阳记》和南北朝盛弘之《荆州记》都有关于“三顾堂”的记载。习凿齿还是襄阳人,两人离诸葛亮生活的年代都不久远,因此,其记述可信度较高。此后,历朝历代都由官方出资修缮。有史可查的有明成化、正德、嘉靖、万历年间均有维修。现在的“三顾堂”于清康熙五十八年重建,此后乾隆、光绪年间分别给予维修。颇有意思的是,1932年冬,豫鄂皖三省“剿匪”总司令蒋介石巡视至此,看见隆中诸葛故居日渐颓败,遂拨款5000块大洋,着湖北省主席刘冀督修,第二年还立了一个“重修隆中功德碑”。这个碑“文革”时期失踪了,被人当成铺路石铺在地下,好在因为面朝底、底朝天才躲过一劫。现在找回来的石碑伤痕累累,项顶的“青天白日”徽记被人磨掉了,碑上的字迹也有点模糊不清,这是历尽沧桑的印记。现在,它与“武侯祠志铭功德碑”一起,重新立在“三义殿”内,供后人辨认那段历史。

假如说古隆中还有什么令人印象深刻,那就是树。树是大地的毛发,保护肌肤不受侵害,以一种向上的形态彰显生命的蓬勃。而时间的刻度,早就隐藏进那一圈圈年轮之中。树,既增加山的密度,亦增加山的高度。古隆中的树,最有代表性的是松柏与皂角。松柏高聳伟岸,皂角腰粗膀圆。漫山的树,无数的树,森森然营造出清幽气象。明襄简王毁掉草堂建设坟墓,被后人誉为心术不正,其坟墓周围的树也就长得歪歪斜斜。而明代武侯祠主持道人在“静轩”院子里种的那棵金桂,四百多年来,由于沾了三顾堂的仙气,枝繁叶茂,满院飘香,树干一个人还环抱不住,树干分为三杈,每个杈又分为三丫,一年开三次花,结三次果,被后人引以为奇。

漫漫历史长河,诸葛亮绝对是一个“正能量”人物,从庙堂到民间,都受到尊崇。欲破解古隆中的山水密码,必先找到开启密码的金钥匙。这把钥匙在诸葛亮的身上。他身上最闪亮的特质是足智多谋,忠贞不渝,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那天在襄阳客舍,我与同事钟半仙闲聊诸葛亮,不约而同总结出四个字:智慧,忠诚。返湛后翻阅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第三版《三国演义》的前言,果然不谋而合。只不过书里写的是“忠贞”,意思基本一样。一个人干事创业成功与否,有多方面的因素,三国中所讲的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但是,智慧与忠诚,却是终身都不能或缺的标配。

这也是古隆中的山水密码。

猜你喜欢

武侯祠襄阳诸葛亮
过武侯祠
诸葛亮喂鸡求学
潮涌汉江“两新”红
大侠都爱襄阳城
神秘的包裹
诸葛亮没看过的书
《腊八危家饷粥有感》
武侯祠
诸葛亮隆中决策
城市热门景区周边居民社会心理承载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