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伴有血清酶活性升高肝功能异常类肌炎的预警研究

2018-01-21周桂华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27期
关键词:肌炎肌病脱氢酶

赵 雪 陈 奇 周桂华

(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苏 盐城 224005)

特发性炎性疾病主要以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为主,其中多发性肌炎多于皮肌炎。肌炎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其临床症状及体征:多累及四肢近端、颈肩带及骨盆带肌肉,造成活动困难。当消化道的平滑肌受累时导致食物反流和吞咽困难。除无力外,可伴肌痛及肌肉压痛。患者皮肤的特征表现为皮疹,包括水肿性暗紫红色斑、高雪征、眼睑部及颈胸部和上段躯干的扁平红斑,皮疹也可出现其他部位,肌痛与肌紧张常发生于“出疹期”,此时皮肤表现同时可见。肌炎常为隐匿、慢性起病,易疑诊为他病。少数呈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典型病例无皮肤表现,无遗传病史,无肌毒性药物或毒素接触史。病发时间难以确定,因为患者就诊前临床病变已持续数月。肌炎具有一定的潜伏性和多变性,容易误诊和漏诊。

肝功能异常也是肌炎的征兆之一,主要表现为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等酶活性升高[1]。乳酸脱氢酶是一种糖酵解酶,位于糖酵解途径的最后一步,催化乳酸和丙酮酸之间的相互转换。由于乳酸脱氢酶几乎存在于所以体细胞中,所以血清中LDH的增高是非特异性的,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活性一直以来被作为组织损伤的一个指示[2]。

对于肝病科临床工作者来说,因肝功能异常就诊的患者非常多见[3]。由于多种致病因素均可引起肝功能异常,肝损病因复杂,少数患者诊疗困难[4]。对伴有肝功能异常的肌炎患者,当临床表现不典型,至肝病科就诊时常出现误诊、漏诊,造成病情延误,医疗资源浪费,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因此了解肌炎,重视肌炎相关酶学特点,提高肌炎的诊断率十分关键。本文回顾性研究我院2010年3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伴有肝功能异常的特发性炎性肌病共50例,详细报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2010年3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伴有肝功能异常的特发性炎性肌病患者共50例,其中男15例,女35例,年龄13~75岁,平均年龄49.88岁。

1.2 检测方法:检测方法:分别采集50例患者的空腹血3 mL,分别采集两管。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丙氨酸转氨酶和天冬氨酸转氨酶,乳酸脱氢酶、磷酸肌酸激酶活性。指标判定标准:ALT>40 U/L、AST>40 U/L、LDH>215、CPK>200时为异常。

1.3 观察指标:统计肝功能异常的肌炎患者转氨酶异常情况,乳酸脱氢酶的异常率,磷酸肌酸激酶的异常率。

2 结 果

肝功能异常的肌炎患者,天冬氨酸转氨酶异常率较丙氨酸转氨酶异常程度显著,该50病例中AST的高于正常值的比例为100%,而ALT的异常率为88%,ALT/AST<1的比例为76%,表明ALT的活性往往低于AST活性,乳酸脱氢酶异常率为98%,磷酸肌酸激酶的异常率为86%。女性病例多于男性2.33倍。ALT女性异常率为91.4%,男性为80%,AST女性和男性的异常率均为100%,LDH女性异常率为97.1%,男性为100%,CPK女性异常率为85.7%,男性为86.7%。肌炎患者以中老年妇女比例较高,40~49岁占31.4%,50~59岁占17.1%,60~69岁占28.6%,这三个年龄段占女性总数的77.1%;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呈现出类似的规律,也是中老年男性为主,40~49岁占26.7%,50~59岁占13.3%,60~69岁占13.3%,70~79岁占13.3%。结果表明采用该指标对于女性而言更为准确,尤其是对于肝功能异常的女性。当出现针对肝病的医疗方案疗效较差时,可考虑为肌炎。为肝功能异常的肌炎患者提供宝贵时间。

3 讨 论

肝功能异常是肝脏受到致病因素的损害而发生的生化和病理改变,肝损伤主要表现为ALT和AST指标的改变。肝功能异常是我们肝病科临床工作中诊治的主要病种,对于ALT和(或)AST升高的患者,明确病因是治疗的关键。肝功能异常,常见于病毒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酒精性脂肪肝,药物性肝损,胆道系统疾病,也可见于遗传代谢性肝病,血液系统疾病,感染性中毒性肝病,寄生虫病等。由于病因复杂,对于少数特殊病例的诊断有时较为困难[5]。由于特发性炎性肌病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且肝病科医师对于肌炎警惕性不高,对于因肝功能转氨酶异常就诊的特发型炎性肌病患者,易造成漏诊、误诊。因此肝病科医师有必要对特发性炎性肌病提高认识。

特发性炎症性肌病是一组病因目前尚不清楚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常呈亚急性起病,在数周至数月内出现对称性的四肢近端肌肉无力,仅少数患者急性起病,在数日内出现严重四肢近端肌无力。本病女性多见,男女之比为1∶2。本研究中发病年龄22~75岁,男女比例为1∶2.3。治疗上主要为激素加免疫抑制剂,目前尚无根治方法,一般而言,治疗开始得越早,并发症越少,治疗效果越好,因此早期诊断十分重要。如果患者的特异性症状,如皮疹、肌痛、肌无力等不明显,或者未引起医师足够的重视,则极易被漏诊,如早期被诊断为肝功能异常者。本研究中特发性炎性肌病ALT和或AST升高,ALT/AST<1的比例为46%,提示特发性炎性肌病多以AST升高为主。

乳酸脱氢酶是一种糖酵解酶,位于糖酵解途径的最后一步,催化乳酸和丙酮酸之间的相互转换。由于乳酸脱氢酶几乎存在于所以体细胞中,所以血清中LDH的增高是非特异性的,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活性一直以来被作为是组织损伤的一个指示[6]。肝功能指标中乳酸脱氢酶因缺乏特异性,且肝炎亦可引起乳酸脱氢酶升高常被忽视。本组患者中肌炎患者97.1%出现乳酸脱氢酶偏高,提示ALT/AST升高伴有乳酸脱氢酶偏高的患者,排除常见的引起肝功能异常的如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脂肪肝、自身免疫性肝炎、药物性肝炎等基础上,需进一步排除肌炎的可能性。

磷酸肌酸激酶主要存在于骨骼肌和心肌。CPK是本病相对特异的酶,其增高与本病肌肉病变的消长平行,可反映疾病的活动性[7]。本研究中发现肌炎患者85.7%出现磷酸肌酸激酶异常。本病多有肌酶谱升高,并与病情严重程度一致,本组患者中CPK阳性率为85.7%,但低于LDH阳性率97.1%。因此,需联合检测,综合分析,方可作出早期诊断。

综上所述,肝功能异常病因复杂,肝病科临床工作中针对于病因不明的ALT和或AST异常,伴有乳酸脱氢酶和或CPK明显异常,需高度警惕肌炎,进一步完善自身抗体、肌电图等相关检查排查肌炎,以免延误病情。

猜你喜欢

肌炎肌病脱氢酶
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多发性肌炎的关键基因及发病机制
miR-340、Th17/Treg在皮肌炎/多发性肌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
“双剑合璧”共克肌病
春季仔猪白肌病如何防治
传说中的快速解酒方法有效吗?
酒量是可以练出来的?
血清乳酸脱氢酶测定在急性白血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乳酸脱氢酶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
秋水仙碱中毒误诊为吉兰巴雷综合征1例报道
双重血浆置换治疗重症多发性肌炎/皮肌炎25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