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基于“飞腾八法”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研究

2018-01-21崔光豪李长慧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17期
关键词:八法血管性脑血管

田 洋 崔光豪 李长慧

(1 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第一临床医院,吉林 长春 130021;2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吉林 长春 130021)

血管性痴呆(VD)是由于患者脑血管疾病,如缺血性卒中、出血性卒中或全脑性缺氧缺血导致的智力障碍及认知能力的综合性疾病,是目前临床上老年性痴呆的最常见病因之一[1-2]。一般患者常见的早期症状有情感障碍、头痛、头晕、睡眠障碍、轻微思维迟钝、记忆损害、言语能力下降等,严重者可出现精神障碍、对发型梗死痴呆,甚至器官衰竭。有研究显示,VD患者中大约有55%的患者患有原发性高血压,好发于60左右的中老年人,发病率较高。目前临床上主要通过针对脑血管疾病治疗血管性痴呆,增加脑血流量,恢复脑功能、改善脑供血、降血压、预防脑梗死等方面达到改善和缓解症状的目的,常用药物有促进脑代谢药物(甲磺酸双氢麦角毒碱、茴拉西坦)、血管扩张药(桂利嗪、长春胺)、抗焦虑药(奥沙西泮、劳拉西泮)、抗精神药(利培酮)等,但是由于这些药物不良反应及不良反应较大,治疗效果往往达不到预期效果。本院采用基于“飞腾八法”针刺法治疗血管性痴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12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血管性痴呆患者12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63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男39例,女24例,年龄55~79岁,平均67岁,病程1.5~2.5年,平均病程2年;对照组患者中有23例轻度痴呆,31例患者中度痴呆,9例患者重症痴呆;43例二次脑卒中患者,20例首次脑卒中发作患者。观察组63例患者中男35例,女28例,年龄56~78岁,平均67.0岁,病程0.5~3.5年,平均病程2.0年;21例患者轻度痴呆,31例中度痴呆患者,11例重症痴呆患者;41例患者二次脑卒中,22例患者首次脑卒中发作。两组患者均符合2002年中华医药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血管性痴呆诊断标准草案》中对痴呆的诊断标准,主要为记忆力下降,认知功能明显降低,以及达到定向、言语、注意力、视觉空间等2个以上认知功能障碍等,并对患者进行身体各项功能检查,详细分析患者精神情况,检查脑CT,确定患者确实患有脑血管疾病。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疾病程度及发作方式等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治疗方法:治疗前先给两组患者服用降压药物,使患者血压稳定在正常范围内,对症治疗,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在此基础上,两组患者采用不同针灸方法进行治疗,操作方法具体如下:

对照组参照统编教材《针灸学》中治疗痴呆的头针治疗方案,选取顶中线、顶颞前斜线、顶颞后斜线,局部常规皮肤消毒后,选0.25 mm×50 mm毫针,刺入帽状腱膜下40 mm,快速行针,使局部有热感。配穴:中医辨证分型属心肝火盛者,加神门、内关、行间、侠溪;痰浊阻窍者,加内关、中脘、丰隆、足三里;气滞血瘀者,加膈俞、内关、血海、气海;肝肾亏虚者,加太溪、肝俞、肾俞。留针30 min。

观察组患者用“飞腾八法”针灸法治疗,以八脉八穴配合八卦,按每日各个时辰的天干推算开穴。其法,逢壬、申时,开公孙(属乾);逢丙时,开内关(属艮);逢戊时,开临泣(属坎);逢庚时,开外关(属震);逢辛时,开后溪(属巽);逢乙、癸时,开申脉(属坤);逢己时,开列缺(属离);逢丁时,开照海(属兑)。

操作方法:患者先取仰卧位,首先根据患者治疗时间,根据飞腾八法开穴表,准确算出此时应开的腧穴,取单侧穴用0.20 mm×25 mm毫针直刺0.5寸,得气后迅速提至皮下,顺时针捻转180°,留针30 min。

疗程:周一至周六,1天1次,每周休息1 d,2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

1.3观察指标:采用MMSE表研究患者的认知能力,采用ADL表研究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记录情况。两种调查表均有同一人进行调查和记录,以免发生不必要的误差[3]。

1.4疗效评判:MMSE表评分标准:10分及10分以上表示显效,5~10分表示有效,1~4分表示有所改善;ADL表评分标准:显效:各量表分值改善≥40%;有效:各量表分值改善在20%~40%;改善:各量表分值改善在20%~40%;无效:各量表分值改善小于10%。疗效判断:①痊愈:患者主要症状基本消失,意识清醒,反应灵敏,回答问题正确,能生活自理。②有效:主要的痴呆症状和精神症状均有所减轻,回答问题基本正确,反应稍有迟钝,智力和意识有部分障碍。③无效:所有病情或症状无明显改善,患者神志依然痴呆,生活依然不能自理。总有效率=痊愈+有效[4]。

1.5统计学处理:采用SPASS19.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

2 结 果

2.1患者针灸治疗结果:经统计学分析,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9.84%。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89%。两组比较,P<0.05。

2.2治疗后患者各项评分结果:基于“飞腾八法”针刺治疗后,观察组的患者在智力、反应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等方面均有所提高,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0.05。

3 讨 论

血管性痴呆,又称血管性认知障碍、脑血管性痴呆或者血管性认知缺损,常由出血性卒中、缺血性卒中或全脑性缺氧缺血引起,是由于脑血管疾病导致的智力及认知能力出现障碍的综合性疾病,是临床上老年性痴呆的常见病因之一。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改变,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血管性痴呆的发病率也越来越多,目前用于治疗血管性痴呆的药物确达不到我们预期的效果,因此寻找高效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有效方法尤为重要[5-6]。目前,临床上针灸治疗血管性痴呆已经表现出简单、便捷、廉价的特点,应用较广[7-9]。

本文研究基于“飞腾八法”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的应用,取得较好的预期效果。经治疗后,患者反应能力、思维能力、智力水平、言语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均有所提高,疗效可靠,痊愈的患者有20例,有效患者36例,有效率高达88.89%,针灸治疗不仅可以有效减少病者的痛苦,还可以减轻患者家庭负担,且针灸治疗无不良反应,多途径、多环节、多水平等优点,值得在临床是应用及推广。

猜你喜欢

八法血管性脑血管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脑血管造影中实施改良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的临床意义
离心率求解策略八法
CT脑血管成像和造影的区别是什么
心理护理对脑血管疾病后抑郁的辅助疗效观察探讨
初中数学课导入“八法”
八法解决物理选择题,高考分数十拿九稳
开心解郁丸对血管性抑郁大鼠单胺递质及BDNF的影响
石杉碱甲联合尼麦角林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效果观察
血管性痴呆大鼠脑室管膜下区和齿状回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动态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