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永和县养蜂业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建议

2018-01-21

中国蜂业 2018年12期
关键词:养蜂业蜂产品养蜂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太原 030001

永和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位于山西省西南部,地处吕梁山脉南端,黄河中游晋陕大峡谷东岸,独特的自然环境和区域气候使这里具备优质的蜜源植物资源。在贫困地区发展养蜂业,不仅可以帮助山区农民脱贫致富,而且蜜蜂授粉可以有效降低经济作物(枣树、苹果等)提质增效方面的相关投入,为山西省政府实施的七大产业振兴翻番工程之“发展设施农业”和“水果提质增效”工程建设助力。

一、养蜂业生产现状

永和县是革命老区,县域总面积1212km2,人口6.4万,其中农业人口5.3万,辖2镇5乡79个行政村。目前饲养蜂种为意大利蜜蜂,据统计,2015年12月,全县蜜蜂饲养量为200余群。多数蜂农沿袭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传统饲养方式,以生产蜂蜜为主,平均单产10~15kg,养蜂收入仅占家庭收入的10%~20%左右。

1.养蜂资源条件

永和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9.5℃,极端高温35.8℃,极端低温-22.2℃,无霜期平均183d,气候温和,光照充足,年平均降水量554.3mm;地势东北高西南低,最高海拔1521m,最低海拔511.9m,山峦起伏,梁峁层叠,三大山系九座大山成“川”字形排列,大小2500多条沟谷纵横交错,属典型的黄土高原梁峁残垣沟壑区。据调查,2017年完成造林面积6586公顷,增加121.1%,其中,荒山荒地造林面积3588公顷,增加348.5%,经济林面积2998公顷,增加416.8%。

枣花蜜是山西地区主要蜜种,永和县作为省级红枣主产区之一,有2000多年的红枣种植历史。近年来,随着山西省扶贫攻坚力度的进一步加强,枣树面积不断扩大,尤其是沿着黄河乡镇的枣树成为本地铁杆蜜源资源。永和县的第二大蜜源植物为刺槐,分布范围广,生长环境多样,阴阳坡花期交错,可持续开放15~20d,泌蜜量大,为优质刺槐蜜生产的理想场所,成为许多外地大型养蜂场每年必到之地。此外,还有苹果、山楂、榆、油松等经济林木及以沙棘、黄蔷薇、虎榛子等灌木丛为主的野生蜜粉源植物。当地丰富的蜜源资源非常有利于本地小型蜂场组建强群,为各类果树授粉及采集优质枣花蜜、洋槐蜜提供便利。

2.养蜂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蜜蜂饲养技术落后

蜂农养蜂技术参差不齐,实际操作能力差,如移虫养王成功率低,出现了蜂种退化现象;部分蜂农对蜂群周年管理技术一知半解,缺少蜂病防控知识,盲目用药;采蜜期不采取有效技术措施,蜂群采集效率低,效益差。

(2)蜂农思想观念陈旧,管理水平低

大部分养蜂人员把养蜂当做一项“捎带型”的家庭副业,计划性不强。春季有一种普遍现象即春季无蜂,大家都急急忙忙购买蜂群,补充蜂量。根本原因是枣花期结束以后,疏于管理,不重视秋季治螨和蜂群繁殖,导致秋繁效果差,越冬效率低。养蜂者思想保守,信息闭塞,基本没有技术和相关信息交流,甚至相互保密,更谈不上合作及新技术推广;同时,对蜂蜜采集缺乏安全和标准化生产理念。这种落后的饲养管理方式很难适应目前规模化养蜂的发展要求。

(3)养蜂技术服务体系缺失

由于地方政府主管部门对养蜂业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没有把蜜蜂授粉作为促进农业高产、优质、高效的一项必要措施提上议事日程,更没有养蜂专项补贴经费。加之宣传力度不够,蜂农缺乏绿色、生态观念,仍旧以生产蜂产品为主,对参与蜜蜂授粉的积极性不高,蜂农抗风险能力较低。没有养蜂合作社及养蜂协会等组织进行政策和产销等方面的信息传递。到目前为止,本地还没有一家标准化蜂蜜加工企业和地标品牌产品,蜂产品附加值偏低,产销一体化的产业链没有形成;没有统一的蜂产品生产和收购质量标准和价格标准,蜂蜜零星销售价格以蜂农个人信誉为标准,挫伤了养蜂积极性。

二、永和县养蜂业发展优势及建议

1.发展潜力

永和县地处红枣主产区,除枣树资源外,这里具备优质丰富的地被植物、种质资源和野生蜜粉源资源。据调查,2014年永和县拥有干果经济林地38万亩,其中,枣树25万亩、750万株,苹果3.5万亩,刺槐6万亩。按照5亩/群推算,单刺槐即可容纳1.2万群蜂。蜜粉源充足,流蜜期长,泌蜜量大,刺槐花期持续半个月以上,枣花期1个月左右,是优质枣花蜜、槐花蜜生产的最佳集结地。这些资源为发展本地养蜂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近年来,永和县政府积极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与交流,先后同山西农科院等单位签订了院县合作协议,实现产、学、研结合,依靠科技进步推动养蜂业稳步健康发展。

2.永和县养蜂业发展建议

(1)政府关注

养蜂属于空中农业,不与农业争土、争肥、争水、争原料,而且具有投资少、见效快、收益大的特点,还可以促使农业增产增收,是绿色生态农业的典范。2006年7月1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第14条规定:国家鼓励发展养蜂业,维护养蜂生产者的合法权益。国家不断加大对养蜂补贴政策,如实行养蜂机具补贴及开放养蜂绿色通道,为养蜂人减轻购买蜂机具和缴纳昂贵的高速过路费、过桥费的压力。因此,建议从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入手,积极支持、鼓励发展养蜂业,因地制宜制定、宣传全县养蜂发展规划,同时,在项目和资金上加大投入,出台相关政策,保障蜂农权益,协调解决好养蜂生产中出现的实际困难和突出问题。把更多农村剩余劳动力吸引到养蜂队伍中来,加快贫困地区农民依靠养蜂脱贫致富的步伐,充分发挥养蜂业在农业增产增收、改善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2)建立养蜂技术管理服务体系

建立养蜂协会或专业合作社等养蜂管理机构,协助主管部门进行法制化、规范化管理。为蜂农提供技术咨询、技术指导培训、推广良种以及引导蜜蜂授粉、蜂产品销售、安排放蜂场地等。在主要蜜源花期,不论本地养蜂户还是外来蜂场,统一听从协会安排,协调放蜂授粉场地和进场时间选择等事项。

(3)提倡科学养蜂

传统保守型养蜂模式已经不适应当前养蜂业发展的趋势,结合永和县刺槐和枣花两大蜜源植物开花泌蜜气侯特点,针对性的组织科学养蜂技术培训,提高饲养技术含量。具体从以下几点出发:一是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开展院、校、地合作,请专业老师传授高效养蜂技术,手把手进行操作示范,把科学养蜂落到实处。二是相关部门应组织大家走出去,向养蜂业发展较好的地区学习,把适合本地的好经验、好技术学回来,用于养蜂实际。

(4)大力宣传示范蜜蜂授粉技术

据统计,在人类所利用的1300种植物中,有1100多种植物需要昆虫传粉,如果没有授粉昆虫,这些植物将无法繁衍生息。来自美国农业部的数据显示,美国蜜蜂授粉每年创造约200亿美元的产值,为农作物授粉而产生的价值是蜂产品本身价值的143倍。

要认真贯彻《农业部关于加快蜜蜂授粉技术推广促进养蜂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和《农业部蜜蜂授粉技术规程(试行)》文件精神,加强蜜蜂授粉技术的宣传普及,特别是向林果、设施果蔬种植者及更多的人大力宣传蜜蜂授粉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使人们认识到蜜蜂授粉的重要性,并自觉应用蜜蜂授粉。推动传统农业特别是设施果蔬栽培,向高产、绿色、优质、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转变。

(5)制定政策保护养蜂生产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纯天然蜂产品的保健功能的认识不断增强,亟需保障和提高蜂产品质量。建议加快成立养蜂协会并积极协同主管部门制定一个相对合理的价格保护政策,使蜂产品市场得到有效监督和管理。以质论价,拉开差价,鼓励生产优质成熟蜂蜜,有条件的可以生产巢蜜,以稳定蜂农收入,杜绝只顾产量、不顾质量甚至掺假现象,推动养蜂业健康、快速发展。

猜你喜欢

养蜂业蜂产品养蜂
主动回应社会关切增强蜂产品科普宣传工作有效性
河南多甜蜜养蜂科技有限公司
河南多甜蜜养蜂科技有限公司
鄂西武陵山区五峰县及周边主要木本蜜源植物资源调查及开发利用策略
河南多甜蜜养蜂科技有限公司
蜂产品认知与消费行为调查研究
蜂产品科普比蜂产品销售更重要
湖北省将蜂产品纳入农商互联重点支持农产品范围
养蜂人用上养蜂专用车
对绍兴市柯桥区养蜂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