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蜂群越冬
2018-01-21
内蒙古土默特左旗农行家属楼4单元3楼东户,010100
一、蜂群越冬基础
蜂群越冬好坏取决于当年秋繁,蜂群群势强、蜜粉足,适合当地饲养蜂种。北方寒冷地区饲养黑色蜂种为好,如:喀尔巴阡、“松丹一号”、双喀、东北黑蜂等品系及其杂交种(以下简称黑色蜂),普遍具有越冬安全、省饲料,存活率高,死亡率低,来年春繁快的特点。而意蜂黄色蜂种(简称黄色蜂),本身不耐寒。越冬表现在死亡率高,存活率低,消耗饲料多,春繁群势弱,增长缓慢。
二、越冬群势
北方室内越冬,一般以单王6框或6.5框蜂,放6张脾。群大,抗寒、抗逆能力强,越冬效果好,饲料消耗少。
全年各阶段尽量不养弱小群。秋繁前,就消除弱小群,以强群繁殖越冬蜂。双王秋繁,群势应达到至少14框蜂以上,越强越好。如单王秋繁,群势至少满平箱,达9~10框蜂,放8张脾,此为下限,尽可能单王继箱秋繁。需要指出的是:黑色蜂种比黄色蜂种群势偏小,“松丹一号”例外。于越冬前定群时,合并中等群达标后越冬,越冬蜂以6框为准,最好6.5框蜂,放6张脾;少数5.5框蜂放5张脾,也可安全越冬。但春繁定群时,以5.5~6框蜂为准,稍加合并达标再繁,则春繁效果好。越冬是保蜂,并非多保留蜂王,王越多,则相对蜂群越小,对越冬及来年春繁均不利。
三、越冬方式
北方寒冷地区尽可能以室内越冬为主。我地有室内、室外越冬的,当暖冬时,室外越冬效果也可以,不会有太大损失;但当寒冬时,则越冬效果很差。室内越冬的优点:整个冬季,温、湿度好控制,蜂群处于室内气温相对稳定的状态下,温差小,蜂群好适应。缺点:处于封闭的室内环境,通风(供氧量)不如室外。室外越冬与室内越冬正好相反,湿度、通风不是主要问题,重点解决温度问题。要想保暖,必须盖保温物,而包装与通风又是矛盾的。室外越冬重点在于包装后,解决好通风透气,防止受闷。
室内越冬:温度控制在10℃最好,即使室温变化,也应控制在-2℃~2℃,湿度75%~85%,注意通风(指新鲜空气)。越冬室设上通风口,提前将越冬室四周用草帘立于墙上,并固定好。放蜂箱位置垫锯末等保温物待用。入室前一段时间,随气温下降盖保温物。
四、入室时间及管理
我地约11月下旬前后入室越冬。常收听天气预报,当外界达0℃~-15℃时,且此后均不高于此温度,便可入室。巢门向内,箱靠墙,室内四周放不下,可于中间再起一行码放。一间4m×5m,高2.8m的房间,可放80~100箱。放4~5层。与传统摆放,下层放强群,上层放弱群不同。四角及底层应放中等群,因此处通风不好,放强群易缺氧受闷,特强群应放在对准门的位置和中上层,通风较好的地方。因越冬前定群时,已合并弱小群,此时只存在特强群6.5框与5.5~6框较强群之分。群势相对均衡,便于管理。箱顶、箱底、箱后均有保温物(草帘等),箱与箱之间以及箱前不需要保温。
越冬前期:入室至12月底,天气不太冷,室温较正常;越冬中期:进入来年1月份,正值最严寒阶段。此时,室温偏低,且越冬进入中后期,是最容易出问题的阶段。1月份是越冬关键期,此期越冬效果好,2、3月份越冬顺利,如果越冬效果差,则1月底最易出问题。2月份,天气转暖,室内防升温,傍晚开门降温。如排泄早,可再入室,或摆放室外,盖保温物继续越冬;如排泄晚,则直接放室外,待3月初转入春繁。室外背阴处,室内各挂一只温度计,室内再放湿度表。留心观察,室外、室内温度及变化规律,不必天天入室查看。但为解决通风问题,除设上通风口外,应隔2~3天入室查看,通过开门,人员走动,带动室内空气流通,换入新鲜空气。刮风降温,下雪天应勤查看。北方室内越冬,天气干燥,主要解决增湿问题,可以通过洒水增湿。入室查看可用手电或开灯,并无不良影响。
进入1月份最冷阶段,如室温低,0℃以下时,应将房顶盖草帘、篷布等增温。如室温还低,则用电炉升温。切记用电炉时,不能离人,以防火灾。达到2℃时,关闭电炉,并在地面洒水增加湿度。
关于越冬其他问题,已发表于《中国蜂业》2012年第6期,请参考。在此不再赘述。
五、越冬效果的检验
1.黑色蜂种
存活率应达85%~90%,部分群可达90%以上;越冬前6.5框蜂,应存活6框左右。饲料消耗约40%~50%,6张大蜜脾,只消耗中间4张的60%左右,两侧边脾基本不动。开繁30天,群势增长,应达8~9框蜂。如持平或下降,则越冬不利。
黑色蜂种在越冬良好的状态下,且强群6框蜂开始繁殖,其哺育力可达到2.5个幼虫,哺育能力随越冬效果不一,区别很大。存在于0~90%区间。“0”代表越冬死亡,故春繁哺育能力为0,而存活50%~60%代表越冬不成功。
春繁时,开繁30天为标志,则出现下降、持平、稍增长、增长快等群势变化状态。存活率的多少,表现出是数字的变化,其实关系到存活群质量及越冬老蜂的春繁哺育能力以及老蜂寿命,并在春繁前期(开繁30天)得以体现。越冬好的群,工蜂个体小,呈年轻状态。春繁时,有很强的哺育能力,新蜂出房多,而老蜂寿命长。春繁增长率等于越冬老蜂存活数量与所育工蜂数量之和,随蜂种越冬效果和春繁群势大小而变化。越冬是关键,春繁是体现。
2.黄色蜂种
其存活率一般70%,最好达80%;饲料消耗70%~80%。饲料消耗多少,不只是耗蜜量的问题,食量越多,则活动量越大,消耗饲料所用的体力越多,从而加速工蜂个体的衰老,导致春繁哺育能力下降,春繁增长缓慢。所以南方及中原地区有群势太弱培养的蜂群赶不上采集油菜、洋槐等蜜源一说,笔者认为原因在于越冬群势小,越冬效果差,且多养意蜂、浆蜂等黄色蜂种所致。如改养黑色蜂种,强群越冬及春繁,以一个5~6框群,经50天左右春繁,肯定是继箱强群了。
还有一说:北方蜂场去南方春繁起蜂快。试问:他们养黄色蜂种吗?肯定养黑色蜂种,黑蜂所具有很多优势,其一就是春繁起蜂快。
笔者于1988年与1989年春做过越冬、春繁试验。1988年从吉林蜂研所引进三交种蜂王即“白山五号”,育新王成功;有朋友送来意蜂王台多个,也育新王成功。当时,技术有限,越冬均以5框为确定群。越冬后“白山五号”一代王平均存蜂4.5框左右;消耗蜜40%~50%;意蜂王平均存4框蜂,消耗蜜70%~80%;春繁时,将两类群均定群为4.5框蜂,放3张脾开繁,各10箱试验。经30天春繁,前者群势介于5~6框不等,后者降为2~2.5框,最大群个别有3框蜂,第一次感到良种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