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磁共振脑功能成像的现状与挑战

2018-01-21于春水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18年8期
关键词:体素活体人脑

于春水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医学影像科,天津 300052)

磁共振成像(MRI)的问世给活体脑功能的研究提供了工具。1992年,Ogawa等提出了血氧水平依赖(BOLD)成像方法,使得活体脑功能成像成为现实。随后,磁共振脑功能成像(fMRI)技术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新的成像与分析方法不断涌现。目前,已经形成了以三维结构像为基础的脑形态学分析技术、以扩散成像为基础的脑解剖连接分析技术、以BOLD-fMRI为基础的任务及静息状态脑功能分析技术、以动脉自旋标记(ASL)为基础的脑血流分析技术及以磁共振波谱成像(MRS)为基础的脑代谢分析技术。

脑形态学分析技术初期主要进行人脑的各种径线、脑体积及脑室容积测量。随着统计学方法的进步,逐渐出现了基于体素的形态学分析(VBM),可以逐个体素量化比较两组之间体积或浓度的差异。随后,人们开发出了基于脑表面的分析技术,可以量化分析皮层厚度、皮层表面积和皮层复杂度。

扩散成像包括扩散加权成像(DWI)和扩散张量成像(DTI)。DWI对扩散指标的量化与扫描方向有关,不适合进行量化评估。DTI技术可以更加准确地刻画水分子的扩散,能进行基于体素的扩散指标分析(VBA)及基于纤维骨架的统计分析(TBSS)。近年来开发的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是目前唯一能够活体显示人脑白质纤维束的技术,可用于研究解剖连接及解剖网络。扩散谱成像(DSI)是目前最为可靠的脑白质纤维束跟踪技术。

任务态fMRI最初用于脑激活区检测,如今发展到复杂认知功能的研究。实验任务设计包括组块设计、事件相关设计及混合设计。基于任务态fMRI数据可以研究效应连接变化,分析方法包括Granger因果分析(GCA)、结构等式模型(SEM)、动态因果模型(DCM)等。静息态fMRI信号最初被当作噪声,而后被认为可以反映人脑功能特性。常用分析方法包括局部脑活动分析 (局部一致性和低频波动振幅等)、功能连接分析(独立成分分析和种子区分析等)及功能网络分析。

顺磁性对比剂动态增强(DSC)技术是最早被使用的脑灌注成像技术,需要外源性对比剂为其不足之处。动脉自旋标记(ASL)技术以氢质子为内源性标记,无需注射外源性对比剂即可获得脑血流信息。此外,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技术也可以提供脑灌注信息。

MRS是能够活体显示脑内代谢产物含量的方法。最初主要显示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胆碱(Cho)、肌酸(Cr)、乳酸(Lac)等代谢产物,在 3.0T 甚至更高场强情况下还可以检测肌醇 (mI)、肌酐(Cre)、γ-氨基丁酸 (GABA)、 谷氨酸和谷氨酰胺(Glu+Gln)等化合物。

fMRI面临诸多挑战。首先是基于体素的分析方法容易产生假阳性结果,应用过程中需要使用恰当的多重比较统计学校正方法。其次,多数fMRI只适用于组水平分析,如何应用到个体水平仍然是一个挑战性问题。最后,设备的型号、参数等很多因素会影响fMRI定量分析的结果,如何标准化不同单位的数据是应用到个体水平之前必须解决的问题。

未来fMRI的研究将重点关注应用的个体化、采集的标准化、不同技术的融合、跨尺度信息的关联分析及成像新技术的开发等。解决应用个体化问题是fMRI技术能否真正应用到临床的瓶颈,也是未来研究的重点。个体化应用最核心的问题是fMRI数据的异质性,如何克服不同设备采集数据的异质性将是亟待解决的难题。不同MRI模态从不同角度刻画神经精神疾病的脑损害特点,有机整合这些信息将更好地解决临床问题。跨尺度关联分析是一个刚刚兴起的研究领域,如何解析微观、介观、宏观及外表型信息的内在关联将是未来的重要研究方向。虽然近年来fMRI技术不断发展,但划时代的新技术多年来未取得突破,开发新的脑功能成像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fMRI经历了创建、发展、成熟的过程,在认识人脑功能及脑疾病所致的脑损害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展望未来,机遇与挑战并存,需要研究人员瞄准关键瓶颈问题开展研究,使fMRI技术在未来成为临床医生的好帮手,成为科学研究的好工具。

猜你喜欢

体素活体人脑
瘦体素决定肥瘦
人脑拥有独特的纹路
Dividing cubes算法在数控仿真中的应用
让活体肝移植研究走上世界前沿
活体器官移植,你怎么看?
让人脑洞大开的绘画方式
基于安全加密的人脸活体检测技术
基于距离场的网格模型骨架提取
基于体素格尺度不变特征变换的快速点云配准方法
让人脑洞大开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