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巢小气候与产蜜的多少
2018-01-21
苏州市临顿路混堂弄13号,215001
当每年风和日丽、百花盛开的季节,蜜蜂就在田间花丛不知疲倦地吮吸着花蜜。一旦蜜囊“满载”,便飞回蜂巢,经自我加工处理,就酿制成了具有极高营养价值的蜂蜜。
蜂蜜的生产和蜜蜂的传花授粉效率一样,受着蜂巢小气候条件的影响,而蜂巢小气候则是由蜜蜂来控制的。早在18世纪末,一个叫休伯(Huber)的人就发现了蜜蜂对蜂巢环境温度的调节能力。许多测量结果表明,每只蜜蜂之所以在一定冷空气中保持体温,是通过抖动其飞行肌加强新陈代谢以增加热量的结果。如果蜂巢不够绝缘,那么多数蜜蜂就留在蜂巢中,以利于控制孵化和蜂窝的温度。当温度过低时,蜂群则都围绕在蜂窝周围,并且抖动飞行肌以增加蜂巢温度。不难看出,蜂巢温度条件的稳定性,与蜜蜂集群强度有很大关系。有人观察,暴露在野外的标准蜂巢中的蜂群,总是维持在近于36℃。在气温较低的天气条件下,觅食地点较远时,蜜蜂则很少飞出。在蜜蜂飞行期间,蜜蜂胸腔温度比周围环境温度高达20℃以上。当气温在10℃以下,蜜蜂的飞行活动基本停止。因为大多数植物分泌花蜜的界限温度为14℃,所以低于此限温度,蜜蜂出外觅食是无收获的。
那么蜂巢的湿度条件又如何呢?在气温较低的天气条件下,蜜蜂需要较强的新陈代谢,因此蜂巢要通风,以供给充足的氧气。在气温较高的夏天,也需要蜂巢通风,以便增加蜂巢中的蒸发冷却。据测定,蜂巢内的相对湿度,在早晨较凉的数小时,与外部空气相对湿度近似相等。然而,白天温度升高后,蜂巢内相对湿度则大于外部空气的相对湿度,其最大值出现在午后。对于调节蜂巢湿度,如有必要,蜜蜂会从附近的水体携水,并把水置于窝上,使其在蜂巢中蒸发,增加蜂巢的湿度。有趣的是,花蜜中的水分还可通过蜜蜂的呼吸来减少,这样便可以把花蜜提炼成蜂蜜的浓度。
既然蜂巢温度不适宜,会明显影响蜜蜂的生活和酿蜜,那么蜂巢设计相应地应有不同考虑。对于冷的状况,蜂巢设计应有利于保温;而对于暖的状况,蜂巢设计应考虑有利于降温和充足的通风。毫无疑问,如果对现有的蜂巢做一些诸如遮阴、太阳加热预热室等方面的改进,就能明显影响蜂巢温度调节所需要的蜜蜂数量,从而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
蜜蜂产量与温度是有关系的。通常气温越高,蜜蜂也越趋活跃,蜜蜂产量自然也越高。有人在某相对温暖的地区,对蜂蜜产量与夏季各月、日最高气温大于或等于20℃、25℃的日数作了统计分析。结果是,不论何地,7月和8月的温度与蜂蜜产量(每箱蜂蜜产量)关系都最为密切。没有哪一年蜂蜜产量很高,而7月份日最高气温20℃以上的日数在21天以下的;也没有哪一年蜂蜜产量很低,而7月份日最高气温在20℃以上的日数在18天以上的。8月份的结果与7月相似,但不及7月那样明显。下面的数字可以说明这个问题。
7月、8月日最高气温大于或等于20℃,7月为23.7天,8月为23.3天,蜂蜜产量为34.9kg/箱。
7月、8月日最高气温大于或等于20℃,7月为11.6天,8月为13.9天,蜂蜜产量为5.7kg/箱。
7月、8月日最高气温大于或等于25℃,7月为9.6天,8月为6.5天,蜂蜜产量为34.9kg/箱左右。
7月、8月日最高气温大于或等于25℃,7月为1.5天,8月为1.9天,蜂蜜产量为5.7kg/箱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