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白穴的临床应用与机理研究概况*

2018-01-21张罗琴李金香潘诗敏

针灸临床杂志 2018年4期
关键词:电针胆道针灸

张罗琴,李金香,潘诗敏

(1.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湖南 长沙 410007;2.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 长沙 410000)

近年来四白穴正逐渐被医者重视并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临床。本研究以四白穴的理论源流、临床应用及机理研究进行文献检索,查阅近30年相关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发现四白穴临床应用前景广阔,但其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以下从四白穴的古籍记载、临床应用及机理研究3个方面进行概述。

1 古籍记载

四白穴最早记载于《黄帝内经》[1]中,《素问·气府论》云:“足阳明脉气所发者……面鼽骨空各一……”,王冰等注此处面鼽骨空即指四白穴;西晋《针灸甲乙经》[2]中提及了四白穴的定位及刺灸法:“在目下一寸……刺入三分,灸七壮”;宋《铜人腧穴针灸图经》[3]则记录了其功用及操作手法:“治头痛、目眩、眼生白翳、微风目□动不息……凡用针稳当……若针深则令人目乌色”;元《十四经发挥》[4]进一步明确四白穴的定位:“在目下一寸,直瞳子”;明《针灸大成》和《针灸聚英》[5-6]较为完整的总结了四白的取穴、刺灸法及主治:“目下一寸……令病人正视取之。‘素注’针四分……凡用针稳当,方可下针……主目赤痛,僻泪不明,目痒,目肤翳,口眼喎噼不能言”;清《医宗金鉴》[7]胃腑原文有:“从承泣直下三分……”;另《中国针灸大辞典》[8]补充了有关四白穴的主治:“目赤痛……眼睑眮动,迎风流泪,头面疼痛……”。

查阅古籍发现,历代医家对四白穴定位、操作手法及临床作用的认知随着时代发展越来越清晰全面,综上总结四白穴:①定位归经:在目下一寸,从承泣直下三分,颧空骨内,直瞳子处,属足阳明胃经;②刺灸法:针刺三或四分,不可深刺,可灸七壮;③主治:主头痛,眩晕,目赤痛、痒,僻泪不明,目肤翳,眼睑眮动,头面疼痛,口眼喎噼不能言。

2 临床应用

查阅近30年医学文献发现,四白穴临床上较少单用,常作为主穴用于治疗面神经炎、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近视、干眼、头痛和头晕等头面部疾患;急性胆绞痛、胆道蛔虫症等胆道疾病;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胃炎、肠易激综合征等胃肠道疾病。

2.1 四白穴治疗头面部疾病

四白穴是治疗面神经炎、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近视等头面部疾病的主要选穴之一。临床应用其治疗头面部疾病主要采用单纯针刺法,久留针,操作手法多为透刺和深刺。孙天晓[9]通过收集古今治疗面瘫的针灸处方分析发现,四白穴为现代治疗面瘫的主要取穴之一。张春萍等[10]通过分析总结文献发现:四白穴为治疗面肌痉挛的四大主穴之一。罗培等[11]通过研究分析数据发现,四白穴为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主要选穴。陈嘉荣等[12]分析文献数据结果表明四白穴为治疗近视的高频选穴之一。杨洪梅[13]采用四白透迎香、巨髎透承浆等针刺治疗面瘫患者,总有效率为100%。徐非等[14]采用以深刺四白及下关穴久留针为主并配合其他选穴治疗面肌痉挛,结果示总有效率为96.7%。边慧敏[15]单用四白穴针刺治疗三叉神经痛,结果示疗效确切,总有效率为92.86%。鞠胜等[16]用自制“梅花近视针”叩刺四白等眼周四穴治疗青少年近视疗效显著。

2.2 四白穴治疗胆道疾病

四白穴一直是临床治疗胆道疾病的经验取穴,其中针刺迎香透四白治疗胆道蛔虫症于1971年被明确提出[17],有关四白穴治疗胆道疾病的文献报道资料也多集中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临床应用四白穴治疗胆道疾病多采取透刺或深刺、动留针或久留针法,操作多为快速高频等强刺激手法。吴敬等[18]临证应用高频捻转补法针刺单穴四白穴治疗急性胆绞痛,症状缓解明显,总有效率90.6%。孙锦章等[19]采用针刺迎香透四白法治疗胆道蛔虫症,特别要求手法精确,进针强刺激,确保透刺穴位准确,留针时长达12~24 h,能迅速止痛且疼痛复发率低。李克林、宋宗俭等[20-23]用针刺迎香透四白法治疗胆道蛔虫症主要以深刺、动留针或电针为特点,其止痛效果明显。

2.3 四白穴治疗胃肠道疾病

四白穴临床治疗胃肠道疾病的疗效作用正逐渐被重视,针刺四白穴可较好的调节胃肠道功能,临证应用四白穴治疗胃肠疾病多采用配穴常规针刺法。朱江等[24]运用针刺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选用章门、四白等为主穴,疗程结束后经胃镜检查示有效率为73%。李阳[25]运用针刺治疗十二指肠溃疡,选取主穴四白、内关等,溃疡愈合率95%。孟立强等[26]采用针刺法治疗消化性溃疡,选用主穴足三里、四白等,临床疗效显著。严教授科研团队独创“胃经三段组穴法”, 以四白、梁门、足三里为主穴,治疗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胃溃疡等胃肠疾病的效果优越[27-30]。自2000年以来严洁教授为代表的科研团队经过反复实验研究证实针刺四白穴对胃肠功能具有良好的调节作用,其效甚至优于目前临床广泛运用的足三里穴[31]。

2.4 四白穴治疗其他病症

近年有关四白穴的应用范围被拓展推广,如临床用于治疗关节痛症、精神疾病等,更进一步肯定了四白穴的临床治疗价值。秦丽娟等[32]通过临床对照试验观察发现针刺单穴四白穴对于治疗临床失眠伴轻度焦虑抑郁状态的患者有一定的疗效,可较明显改善其睡眠质量及焦虑状态。王铁刚[33]以针刺足运感区及四白穴为治疗组,设局部常规针刺对照组和药物对照组,分别观察其临床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病疼痛的疗效,结果表明治疗组可在短时间内明显减轻膝关节疼痛及其关节活动度,有效率达95%,明显高于其他组。李广利等[34]临床采用足运感区配合四白穴针刺治疗膝关节痛,总有效率为93.33%。

3 机理研究

目前涉及四白穴机理阐释的研究主要从信息传导、激素分泌、胃肠及胆道运动及基因表达等方面切入,其中临床试验研究较少,大多采用动物实验研究,实验研究对象以大鼠、家兔为主。

3.1 针刺四白穴可调节三叉神经旁核及孤束核信息

针刺四白穴的部分治疗效应与其针刺传入信息在三叉神经旁核及孤束核的汇聚整合、从而反射性调节机体功能有关,其治疗胃肠疾病主要与调节孤束核反馈功能密切相关,治疗胆道疾病主要与信息调节三叉神经旁核相关。常小荣等[35]通过对大鼠实验研究发现针刺四白穴后孤束核内反应神经元出现机率明显增高。孟庆龄等[36]表明孤束核通过迷走神经接受胃的传入信息,并通过汇聚分析进行调节。有研究显示[37-38],针刺四白穴具有显著的内脏镇痛效果,针刺四白穴和胃伤害信息可在三叉旁核汇整并传至孤束核。李江山等[39]通过实验研究发现,电针四白穴的躯体感觉信息和胃扩张的内脏信息可在孤束核内汇合调整。另有研究[40]发现电解损毁孤束核后针刺四白穴对胃肌电的作用较前明显减弱,此结论进一步证明了针刺四白穴的疗效作用关键是通过针刺信息反馈整合调节于孤束核。现代医学认知到,针刺四白、迎香的传入信息可经过三叉神经汇聚待孤束核的胆道节段,并经迷走神经反射调控胆道系统运动,松弛Oddi括约肌、增加胆道蠕动,从而起到治疗胆道蛔虫的作用。但黄龙祥专家[41]提出质疑:这一结论无法解释其他同样与三叉神经关系密切的穴位不被用于临床治疗胆道疾病现象。

3.2 针刺四白穴可影响机体激素分泌

目前实验表明,针刺四白穴可通过影响胃肠激素及胆囊收缩素等激素的分泌,从而调节机体功能,起到治疗效应。常小荣等[42]通过临床试验观察得知,针刺四白穴可以使血浆中胃动素的含量明显升高。易受乡等[43]通过实验发现针刺胃经穴可使大鼠机体内胃窦、延髓内P物质、血浆胃动素、胃泌素水平发生相关波动变化,且其中四白穴对胃肠激素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血浆胃动素的含量上。有临床试验观察[30-31]发现针刺四白等穴可使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的血清胃动素及胃泌素含量增高,使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的胃泌素降低。故针刺四白穴能使胃肠激素分泌发生变化,从而调节胃肠功能。张泓等[44]通过对家兔实验研究发现,针刺四白穴能促进胆囊收缩素的分泌,并使受抑制的Oddi括约肌产生电兴奋,而此现象有可能是由于针刺激发肽能神经释放脑肠肽胆囊收缩素而起作用的。故针刺四白穴可能通过调节脑肠肽中的胆囊收缩素来作用于胆道运动系统,实现胆囊收缩、Oddi括约肌调整、胆汁分泌的功能。

3.3 针刺四白穴可平衡胃肠及胆道运动

针刺四白穴可双向调节胃肠及胆道运动,反射性增强或抑制调控其运动功能。研究显示[45]胃泌素、胃动素能正向调节肝外胆道系统运动,使胆囊收缩及胆汁分泌,P物质、生长激素抑制剂等能抑制胆管运动及其分泌功能,而针刺四白穴可以调节影响上述相关激素的分泌。常小荣等[46-47]通过人体及动物实验研究发现针刺多个胃经穴中,四白穴对胃电、胃阻抗总功率的影响意义最为显著。李江山等[28,48]发现通过电针刺激可使家兔胃的平滑肌收缩增强,且通过研究对比发现在同样刺激胃经四白、梁门、足三里三个穴位中,四白穴最能增强胃运动功能。赵艳玲等[49]在针刺实验前后分别观察鼠胃肌电变化,发现四白穴可影响胃肌电,增强大鼠的胃运动。综上,针刺四白穴可影响胃平滑肌电活动并显著增强胃的运动功能,且四白穴对胃的调控作用具有一定的穴位特异性,其效应甚优于足三里穴。

3.4 针刺四白穴可促进损伤修复及基因表达

针刺四白穴可通过促进胃粘膜的细胞增殖、增加胃粘膜血流量、促进相关因子在胃黏膜的分泌及合成,从而调节修复受损的胃粘膜;可经多种通道促进部分相关基因表达。陈平国[50]采用电针法发现四白穴等对损伤的大鼠胃粘膜具有修复作用,可以促进胃粘膜的细胞增殖,促使胃粘膜表皮生长因子和转化生长因子的合成与分泌。陈楚淘等[51]发现电针四白等穴后,明显降低大鼠胃黏膜损伤指数,促进胃粘膜细胞增殖,实现胃黏膜损伤修复。林亚平等[52]实验研究观察发现电针四白等穴有可能是因为针刺影响了胃窦及延髓SS 的含量变化,从而改变增加了胃粘膜血流量,促使胃粘膜损伤修复,且电针四白效果最优。严洁等[53]研究发现针刺四白等穴可以增强其胃黏膜上皮细胞的蛋白激酶C的活性表达,可能通过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后IP3/Ca2+和DG/蛋白激酶C双信号转导通路激活信号分子蛋白激酶C的表达,从而诱导胃黏膜细胞的增殖。有研究表明[38],针刺四白穴能增强三叉旁核的c-fos表达,减弱孤束核的c-fos表达,从而反射性减轻机体疼痛。实验研究发现[54-55],针刺四白穴可能通过刺激相关脑肠肽的释放及影响相关脑肠肽受体基因的表达,从而调节胃、胆道运动的运动功能,其中四白穴组能加强Oddi括约肌CCKA-R-mRNA的表达,且优于阳陵泉及足三里组。

4 小结

综上,四白穴最早记载于《黄帝内经》,其定位、主治、操作及注意事项等在古籍记录中较完整,其临床常应用于治疗头面部、胆道及胃肠道疾病等。现代机理研究表明针刺四白穴可通过多种途径调节机体功能,且其对胃的调控作用具有一定的穴位特异性,其效甚优于足三里穴。笔者通过分析四白穴的临床应用及机理研究文献,总结以下几点:①本穴较少单用,临床多作为主穴或采用配穴治疗疾病;②本穴操作手法较单一,除在治疗胆道疾病采用透刺或深刺、高频捻转补法、久留针外,其余大多采用常规针刺法;③本穴运用疗法较单一,古籍中明确提及本穴可灸,但临床报道未见提及相关疗法,多见普通针刺、电针、梅花针;④机理研究中临床试验研究较少,多以动物实验研究为主。报道示研究多集中在与胃肠相关的激素分泌、粘膜修复、基因表达等,且研究观察中较少单以本穴为观察组,常涉及足阳明胃经多穴研究。

笔者认为临床试验方面:①可扩大四白穴的应用范围,验证本穴对其他疾病的治疗效应,如关节痛症、精神疾病及妇科疾病等;②采用其他疗法,如灸法、皮内针法等;③施以多种操作手法,如捻转法、动留针法等;④以本穴为主穴或单用本穴为治疗组,另设对照组,充分挖掘其功用,证明其临床效应及其穴位特异性。机理研究方面:①可深入研究针刺四白穴对脑肠肽分泌及分布的机制影响;②探究四白穴与其他脏腑的关系,如心、脑等,以进一步明确其治疗精神疾病的作用途径;③从针刺四白穴可能影响的其他机制途径出发,如尝试研究四白穴与内分泌系统的作用关系。四白穴临床配伍灵活,简便易取,涉及病证广泛,疗效显著,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总结。

[1] 程士德.素问注释汇粹[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69-70.

[2] 山东中医学院.针灸甲乙经校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9:366.

[3] 周仲瑛,于文明.中医古籍珍本集成·针灸推拿卷·铜人腧穴针灸图经[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99-100.

[4] 承淡安.校注十四经发挥[M].上海:上海卫生出版社,1956:21.

[5] 黑龙江省祖国医药研究所.针灸大成校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751.

[6] 闫志安.针灸聚英校注[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7:25.

[7] 丁文庆,王建平,王琼瑶,等.御篡医宗金鉴[M].太原:山西出版集团·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839.

[8] 张大千.中国针灸大辞典[M].北京: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1988:271.

[9] 孙天晓.基于复杂网络社团结构划分的面瘫腧穴配伍规律研究[D].成都:成都中医药大学,2016:40.

[10] 张春萍,张议文,谭奇纹.针灸治疗面肌痉挛的取穴规律探析[J].针灸临床杂志,2016,32(3):64-66.

[11] 罗培,方剑乔,陈勤,等.针灸治疗三叉神经痛文献的选穴规律分析[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3(3):485-487.

[12] 陈嘉荣,卢阳佳,黄泳,等.针灸治疗近视取穴规律文献研究[J].中医杂志,2011,52(16):1413-1416.

[13] 杨洪梅.针刺透穴治疗面瘫54例疗效观察[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6,7(4):30.

[14] 徐非,陈杰,潘华.四白下关深刺长留针配四关等穴治疗面肌痉挛疗效观察[J].四川中医,2007,25(10):107-108.

[15] 边慧敏.针刺四白穴治疗三叉神经痛56例[J].中国中医急症,2004,13(4):233.

[16] 鞠胜,王柳棋.自制“梅花近视针”叩刺眼周“四穴”治疗青少年近视[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0(4):715-717.

[17] 北京中医学院.新医疗法资料汇编[M].北京:北京中医学院,1971:201-203.

[18] 吴敬,仝桂兰.针刺四白穴治疗急性胆绞痛32例临床观察[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1997(1):29.

[19] 孙锦章,吴凇.针刺迎香透四白穴治疗胆道蛔虫症22例[J].中国针灸,1986(2):13.

[20] 王万袒.针刺迎香透四白治疗胆道蛔虫症45例[J].中医研究,1994(4):44.

[21] 李克林.针刺治疗胆道蛔虫症31例[J].天津中医药,1996(2):17.

[22] 马登旭.针刺治疗胆道蛔虫症45例[J].陕西中医,1989(7):316.

[23] 宋宗俭.针刺为主治疗胆道蛔虫症252例[J].中国针灸,1981(2):15.

[24] 朱江.针刺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的研究[J].上海针灸杂志,1995(3):144.

[25] 李阳.针刺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1999(10): 601.

[26] 孟立强,秦媛媛.消化性溃疡的针灸治疗[J].河南中医,2000(3):30.

[27] 李洪亮,薛智慧,龙抗胜,等.严洁教授“三段取穴法”治疗胃肠病经典医案举隅[J].中医药导报,2015,21(19):47-49.

[28] 谭涛.浅析严洁教授针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学术思想[J].中国针灸,2016,36(1):75-77.

[29] 赵博峰,李金香,范凌燕,等.电针胃经三段组穴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疗效及对血清GAS、MTL的影响[J].国医论坛,2017(4):22-24.

[30] 马文娟,李金香,范凌燕,等.电针“胃经三段组穴”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7,36(9):1033-1037.

[31] 李江山,严洁,常小荣.电针足阳明经穴对家兔胃运动和胃动素的影响[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4,10(3):36-39.

[32] 秦丽娟,付于,石学敏.针刺单穴治疗失眠伴轻度焦虑抑郁状态的临床观察[J].四川中医,2013(10):133-134.

[33] 王铁刚.针刺足运感区及四白穴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病疼痛的临床观察[D].哈尔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9:6.

[34] 李广利,金泽,金亨镐,等.针刺足运感区为主治疗膝关节痛30例[J].针灸临床杂志,2012,28(6):31.

[35] 常小荣,严洁,何军锋,等.针刺大鼠“四白”传入信息对孤束核神经元放电的影响[J].针刺研究,2005,30(4):234-237.

[36] 孟庆玲,李江山.孤束核与心胃关系的研究进展[J].湖南中医杂志,2012,28(3):157-159.

[37] 陈杰斯.电针四白穴和胃传入信息在三叉旁核汇聚向孤束核投射研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13.

[38] 刘健华,符文彬,徐振华,等.神经蛇毒处理眶下神经对电针镇痛作用的影响[J].针刺研究,2010,35(4):281-286.

[39] 李江山,常小荣,严洁,等.电针大鼠“四白”穴和胃扩张传入信息在孤束核的汇聚-c-fos表达的研究[J].针刺研究,2005,30(1):39-42.

[40] 李薇晗,邓静文.面口部腧穴对胃调节作用路径的研究[J].内蒙古中医药,2012(4):46-47.

[41] 黄龙祥,黄幼民.从三个著名案例看针灸临床研究的复杂性[J].科学通报,2012,57(14):1210-1221.

[42] 常小荣,严洁,林亚平,等.针刺足阳明经穴对健康人血浆胃动素及胃泌素含量的影响[J].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1,9(2):69-70.

[43] 易受乡,林亚平,严洁,等.针刺足阳明经穴对大鼠胃运动及脑肠肽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1,9(1):17-19.

[44] 张泓,易受乡,常小荣,等.电针对家兔Oddi括约肌运动及其相关脑肠肽的影响[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9,13(7):1329-1333.

[45] 李亮,赵敬军,贲卉,等.针刺对肝外胆道系统运动功能的调节作用及机制探讨[J].世界中医药,2015(3):412-416.

[46] 常小荣,严洁,林亚平,等.针刺足阳明经穴对健康人胃电、胃阻抗总功率的影响[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0,6(12):56-57.

[47] 常小荣,严洁,李江山,等.针刺足阳明经穴对兔胃粘膜损伤前后胃运动功能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2,10(6):334-336.

[48] 李江山,严洁,常小荣.电针足阳明经穴对家兔胃运动功能影响的腧穴特异性研究[J].湖南中医学院学报,2004,24(3):43-45.

[49] 赵艳玲,常小荣,严洁,等.针刺足阳明经穴对大鼠胃肌电穴位特异性及胃电传出途径的实验研究[J].中医药学刊,2005,23(10):1788-1790.

[50] 陈平国.电针“四白”、“梁门”、“足三里”穴对急性胃粘膜损伤大鼠胃粘膜细胞增殖及生长因子的影响[D].长沙:湖南省中医药研究所,2008:6-7.

[51] 陈楚淘,田浩梅,严洁,等.电针足阳明经(穴)促大鼠胃黏膜损伤修复过程中P-RAF-1表达的影响[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30(7):64-67.

[52] 林亚平,易受乡,严洁,等.电针足阳明经穴对胃粘膜损伤大鼠胃粘膜血流量及生长抑素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3,11(2):75-77.

[53] 严洁,杨宗保,邹晓平,等.电针胃经穴后胃溃疡大鼠胃黏膜细胞蛋白激酶C活性的变化[J].中国临床康复,2006,10(9):122-124.

[54] 易受乡,张泓,严洁,等.电针足阳明足少阳经对胃窦及奥狄氏括约肌缩胆囊素-A受体基因表达的影响[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4,8(12):2292-2293.

[55] 张泓,严洁,易受乡,等.电针足阳明经穴对胃窦胆囊收缩素受体基因表达的影响[J].中国针灸,2004,24(10):717-719.

猜你喜欢

电针胆道针灸
不同时长电针治疗膝骨关节炎的镇痛疗效观察
电针基于不同参数治疗坐骨神经损伤的实验研究进展
面向未来的中国医学——针灸篇
术前营养状况对胆道闭锁Kasai术后自体肝生存的影响
滇南小耳猪胆道成纤维细胞的培养鉴定
俯卧位手法整复结合电针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
分析肝胆结石实施肝切除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效果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中医针灸的发展与传承
腹腔镜胆道手术中Luschka管损伤致胆漏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