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消化道出血贫血程度与院内感染的关系

2018-01-21田世媛陈晓芸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30期
关键词:心脑血管消化道贫血

田世媛 陈晓芸

消化道出血是指从食道、胃部再到直肠的消化道任何部位出现出血症状。该疾病起病急, 在短时间内大量失血时会导致呕血、便血等。长期的消化道小量失血会使患者出现贫血的症状, 表现为虚弱无力、脸色苍白、时常眩晕等[1]。导致消化道出血的病因通常是肠道炎症、癌症、痔疮、肝部疾病等。根据研究显示, 消化道出血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 并且在男性中较为常见, 该疾病的致死率约在6%~30%[2]。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贫血程度会对院内感染有所影响, 但是临床上相关研究不多, 数据较少。基于此, 本文研究消化道出血贫血程度与院内感染的关系, 为读者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2月~2017年4月本院治疗的140例消化道出血贫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根据是否发生院内感染分为感染组(60例)和未感染组(80例)。感染组纳入标准:①患者在入院前并无感染症状的出现, 且未采取抗感染治疗;②入院后血浆降钙素原(PCT)>0.5 ng/ml;③白细胞升高, 经过CT、X线或其他检查设备检测诊断为感染[3]。未感染组在临床上诊断为消化道出血患者, 但Hb<90 g/L, 在入院后并未出现感染症状。感染组患者男38例, 女22例,年龄53~76岁, 平均年龄(64.5±11.5)岁。未感染组患者男53例, 女 27例;年龄 54~78岁, 平均年龄(66.0±12.0)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患者有出血症状, 如呕血、黑便、失血表现, 出现头晕、乏力、心悸、大汗的症状;②辅助检查有贫血症状, 尿素氮升高, 肠胃镜检查发现出血病灶。

1.2.2 排除标准 ①因外伤和手术导致的消化道出血;②因心脑血管疾病、烧伤等导致的应激性溃疡出血;③口腔、气管、咽喉等部位出现损伤而造成的出血。

1.3 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病历资料, 收集患者的个人信息, 包括性别、年龄等信息, 患者的所患疾病和既往病史(胃病、肝炎/肝硬化、消化道肿瘤、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心脑血管疾病等)、贫血程度、输血量、输血次数、抗生素使用时间及改善贫血持续输血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4.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基本疾病比较 感染组患者中男38例(63.33%), 高血压12例(20.00%), 胃病史21例(35.00%), 糖尿病23例(38.33%), 心脑血管疾病13例(21.67%), 消化道肿瘤13例(21.67%), 肝炎/肝硬化26例(43.33%);未感染组患者中男53例(66.25%), 高血压8例(10.00%), 胃病史23例(28.75%), 糖尿病7例(8.75%), 心脑血管疾病14例(17.50%),消化道肿瘤3例(3.75%), 肝炎/肝硬化8例(10.00%)。两组患者糖尿病、消化道肿瘤、肝炎/肝硬化例数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821、10.873、20.718,p<0.05);两组患者男性、胃病史、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例数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128、0.621、2.800、0.382, P>0.05)。

2.2 两组患者贫血及输血情况比较 感染组患者Hb为(65.42±13.25)g/L, 输血量为 (542.55±451.81)ml, 输血次数为(3.15±1.24)次, 抗生素使用时间为(8.41±2.75)d, 改善贫血持续输血时间为(2.25±1.23)d;未感染组患者Hb为(73.41±11.83)g/L, 输血量为(335.35±168.58)ml, 输血次数为(2.04±1.21)次, 抗生素使用时间为(4.42±3.75)d, 改善贫血持续输血时间为(1.98±1.18)d。两组患者Hb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56,p<0.05)。感染组患者输血量、输血次数、抗生素使用时间均高于未感染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70、5.315、6.955,p<0.05)。两组患者改善贫血持续输血时间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16, P>0.05)。感染组患者中Hb≤60 g/L有28例(46.67%), 未感染组患者中Hb≤60 g/L有16例(20.00%),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313,p<0.05)。

3 讨论

消化道出血与院内感染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 当消化道出血患者合并有糖尿病、消化道肿瘤、肺炎、肝硬化等基础疾病时会加重患者出现院内感染的风险。同时, 随着贫血程度的增加, 或是输血量和输血次数的增加, 消化道出血患者的院内感染风险也会增大。

本次试验中, 感染组患者输血量和输血次数显著高于未感染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说明不科学的输血可能会加大感染风险。原因可能在于过多的输血次数和输血量会使静脉穿刺针长时间留置在静脉血管中, 因此容易导致穿刺的部位被感染[4]。同时在治疗消化道出血时需要进行内镜检查, 同时会将鼻胃管、三腔而囊管等长期置于患者的体内,这些因素都会导致患者感染的风险增大[5-8]。同时感染组的贫血程度显著高于未感染组(p<0.05), 说明贫血程度也是影响院内感染的因素之一。其致病机制可能是随着贫血程度的加重, 患者的机体功能和免疫力也会随之下降, 因此提高患者的院内感染风险。

综上所述, 临床上若发现消化道出血患者同时患有慢性疾病, 要及时关注患者的感染情况, 进行相应治疗。同时,对于贫血程度较严重的患者, 要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在治疗过程中注意预防感染发生。

猜你喜欢

心脑血管消化道贫血
心脑血管内科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探究
蹲久了站起来眼前发黑就是贫血?
不是所有药物都能掰开吃——心脑血管篇
大面积烧伤并发消化道溃疡大出血及胸腹腔感染1例
冬季谨防心脑血管疾病侵袭
观察消化内镜新技术在消化道早癌诊断治疗中的应用
探讨消化道早期癌前病变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治疗后的护理干预
人不能“只靠吃米活着”——没有精神就是“贫血”
贫血了?先别急着补铁
心脑血管疾病用药与药物不良反应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