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化养驴场两种常见病的防治
2018-01-21陈宏
陈 宏
(甘肃省家畜繁育改良管理站,甘肃武威733000)
驴肉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尤其是生物价值特别高的亚油酸、亚麻酸的含量都远远高于猪肉、牛肉,氨基酸在驴肉中的含量也非常丰富,而且为人们所熟知的阿胶就是驴皮熬制的,阿胶可以补血滋阴,润燥,止血,可以说驴浑身是宝。很多人已经注意到了养驴业的广阔前景,从以前的散养逐步转型为规模化养殖。规模化养殖可以节约成本,但是相对密集的饲养环境对驴的疫病防控又面临很多技术难题。本文兹将两种常见驴病介绍如下。
1 疥癣病
1.1 致病原因 驴疥癣病是由螨引发的一种慢性寄生性皮肤病,具有传染性,最常见的病原有疥螨和痒螨两种,疥螨寄生于皮肤深层,痒螨寄生于体表有毛发的部位。疥癣病主要发生于冬季和秋末春初,特别是潮湿环境,很容易引发本病。
1.2 发病症状 驴患感染本病时,先是从头颈部和体侧开始,然后会迅速蔓延到肩背部乃至全身。患病驴皮肤瘙痒,喜欢蹭物摩擦,或用嘴啃咬,患处脱毛,皮肤出现结节、水疱,破溃后形成痂皮,皮肤肥厚,常常烦躁不安,不能正常采食和休息,身体日渐消瘦。
1.3 治疗 先除去结痂,用双氧水充分冲洗患部,然后用0.5%-1%敌百虫溶液,涂抹患部,每天一次,也可以用1份敌百虫和4份液体石蜡加温混合后涂抹,或者将1份硫黄粉和3份凡士林配成软膏涂抹患部,同时皮下注射伊维菌素,按每千克体重0.2mg,7-10天后再次注射。
1.4 预防措施 保持圈舍干燥、卫生、通风,做好日常消毒防疫工作,每年的4月份和10月份两个月份,用敌百虫可溶性粉剂按没头驴10-15克配成5%的水溶液内服,癣病高发季节每10-15天用1:1000的敌百虫溶液喷洒地面和墙壁进行环境杀虫。发现患本病的驴时要及时隔离治疗。
2 驴腺疫
2.1 致病原因 驴腺疫是由马腺疫链球菌引发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断奶至3岁的驴容易感染患本病,尤其是1岁左右的幼驹。一般是通过采食患病驴的鼻液和脓肿破溃后的脓汁污染的饲草料、饮水或接触用具等发生感染,皮肤创伤或经呼吸道也可能感染。带菌驴在温差较大或营养不良等因素影响下,也很容易发生内源性传染。本病多发于春秋季节。
2.2 发病症状 因驴的个体抵抗力不同,细菌的毒力和数量的差异性,在临床上可能会出现三种病型:
2.2.1 一过型:鼻黏膜发炎,流出浆液性或粘液性鼻液。颌下淋巴结轻度肿胀,体温稍有升高病情较轻,加强饲养,则驴大多可自愈。
2.2.2 典型腺疫:病初体温升高达39℃-41℃,精神沉郁,食欲减退,呼吸和心跳加快,结膜潮红黄染。随即鼻粘膜发炎,并有大量脓性分泌物流出,若炎症波及咽喉时,咽喉敏感,按压有痛感,病畜咳嗽,呼吸、吞咽困难。在出现上述症状的同时,下颌淋巴结肿胀,有鸡蛋大到拳头大。肿胀初期硬固、热痛,几天后淋巴结化脓成熟变软,继而肿胀破溃,流出黄白色浓稠脓汁。随着脓肿的成熟破溃,体温开始下降,到恢复正常,则全身症状好转,局部炎性水肿也消失,创内则有肉芽组织增生,并逐渐愈合。
2.2.3 恶性腺疫:如果病驴抵抗力很弱,治疗不当,则病原菌可沿淋巴管或血液转移到其他淋巴结或器官,进一步引起全身症状。沿淋巴管转移时,常引起咽淋巴结、颈前淋巴结、肩前淋巴结及肠系膜淋巴结等发生化脓性炎症。如咽淋巴结化脓破溃,脓汁流人喉囊,继发喉囊炎和蓄脓,病驴低头时,由鼻孔流出大量脓汁。
2.3 治疗 及时隔离病畜。病初淋巴结轻度肿胀未化脓时,可于肿胀部涂10%碘酊,20%鱼石脂软膏,或者涂擦10%一20%松节油软膏刺激,加快化脓破溃;如果肿胀部位已经开始化脓变软,则应立即切开排脓,并用1%新洁尔灭液或双氧水充分冲洗。病畜如果体温升高,应肌肉注射青霉素400万~500万单位,链霉素300万~400万单位,每日2次。
2.4 预防措施 要加强饲养管理,尤其是对断奶前后的驴驹至12月龄左右的驴,要尽可能的保证其饲料的营养,并且要适当增加运动,同时要做好药物保健。在驴腺疫高发时,对未发病的健畜,可用磺胺类药物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