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奶牛胎衣不下
2018-01-21岳军
岳 军
(甘肃省张掖市民乐县丰乐畜牧兽医站,734504)
近些年,随着甘肃省民乐县奶牛养殖产业不断向前发展,养殖户在取得较高经济效益的同时,奶牛胎衣不下,成为制约该地区养殖产业健康发展的主要生殖系统疾病,因此做好该种疾病诊断防治工作意义重大。传统治疗奶牛胎衣不下,主要采用西医治疗手段,但由于该种疾病发病复杂,西医治疗方法比较单一,难以应对复杂多变的病因。经过多年实践研究发现,采用中西医联合手段,进行奶牛胎衣不下治疗,能够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对缩短治疗疗程,增强治疗效果有着很大帮助。本文主要结合实际案例,奶牛胎衣不下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和诊断方法进行分析,然后采用中西医治疗手段对患病牛进行治疗,很好的控制了病情,现将具体内容介绍如下:
1 发病经过
2017年4月13日,甘肃省民乐县一养殖户向当地兽医站报告,他养殖的5头奶牛在分娩后长时间出现胎衣悬挂于外阴或悬挂于乳房部位,一开始为粉红色,或后来颜色逐渐加深的患病牛。接到养殖户求助后,立即赶往该养殖场,到达养殖场发现5头患病牛发病已经较为严重,整个养殖场存在饲养管理不当,饲料营养价值差,运动场所不足的问题。养殖户向兽医反映,这五5头母牛在分娩过程中普遍出现了难产现象,由于不能正常生产,进行了人工助产.但在人工助产过程中发现,并未进行严格的消毒,进一步检查产道,发现存在损伤情况。结合整个发病经过,以及养殖场饲养管理条件,怀疑是奶牛胎衣不下。确诊之后,立即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疗,在较短时间内控制了病情,避免损失进一步扩大。
2 发病原因分析
2.1 饲养管理不当
首先,营养失衡。该养殖场在奶牛妊娠期饲养过程中,特别是在妊娠中后期,存在饲料营养不均衡,饲草单一。养殖户过度重视精饲料投喂,导致奶牛过胖。通过进一步对饲料营养价值进行检查发现,饲料中蛋白质含量较高,矿物质、维生素尤其是钙、磷等元素严重失横,这是导致奶牛发病的主要因素;其次,环境差运动不足。整个养殖场在建设和布局过程中,存在规划不合理的问题,并且没有为奶牛建设充足的运动场。在奶牛妊娠中后期,饲养环境管理不到位,牛舍中粪便堆积,粪便发酵产生大量有毒有害气体,对奶牛身体免疫系统造成严重损伤,子宫肌收缩迟缓,形成胎衣不下。
2.2 产后指子宫收缩无力
该养殖场奶牛在分娩过程中普遍存在人工助产不合理,配种不科学的问题。随着奶牛胎子逐渐增加,产道遭受损伤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产后子宫收缩无力,胎衣不下的现象明显上升。母牛在分娩过程中,胎儿过大,羊水过多,导致子宫在怀孕过程中过度扩张,分娩时间延长,母牛体力不足,产后子宫收缩微弱,导致胎衣长时间不能正常排除。
2.3 助产不当
该养殖场在奶牛生产过程中,缺乏专业兽医,不能正常的引导养殖户进行科学助产,过早助产,可引起激素分泌量不足或不及时,相关组织器官内感受器未被激活,能量和氧气供给不足,子宫收缩乏力,胎盘未发生脱落,造成胎衣不下。
3 临床症状和诊断
奶牛胎衣不下,主要分为全部胎衣不下和部分胎衣不下两种,全部胎衣不下是指胎衣滞留在子宫内部,只有部分胎衣悬挂在阴门外或整个谭毅全部停留于子宫和阴道内。本次诊治的5头患病牛,有2头表现为全部胎衣不下,3头表现为部分胎衣不下。部分胎衣不下是指大部分胎衣脱落悬垂于阴门外,有小部分粘连在子宫,母体胎盘上,或大部分它已脱落,只有极少部分停留在子宫内部。奶牛出现胎衣不下症状后,一般不会出现全身症状,偶有患病牛会出现举尾、弓腰等不适姿势。悬挂在阴门外的胎衣,一开始呈现粉红色,随后颜色逐渐加深,呈现紫红色或紫黑色,经过2~3天后,胎衣腐败分解,发出恶臭气味儿,子宫内胎衣也相继腐败,分解,从阴门中排出红褐色恶臭粘液,并混杂有腐败的胎衣碎片。1头患病牛由于胎衣在子宫内腐败,恶露停留在子宫内,不能及时排出,细菌滋生产生毒素,导致身体中毒,出现体温升高,精神沉郁,食欲下降,直至废止,产奶量下降。通过对患病牛进行阴道检查,可以摸到阴道和子宫内残留大量胎衣块,稍微触碰就会破碎。结合发病经过、发病原因、临床症状,最终确诊为胎衣不下。
4 治疗
本次诊治主要采用中西医手段对患病牛进行治疗。现代医学认为,奶牛出现胎衣不下主要是因为胎盘绒毛组织和母体子宫不容易分离,子宫收缩无力所致。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应该选择促进子宫收缩,活血散瘀,止痛消肿利水,抗菌消炎等药物,进行子宫对症治疗,在子宫内部形成高渗压环境,组织机体对炎性渗出物的吸收,使子宫保持较多水分,促使恶露稀释排出,达到治疗的目的。西药选择促子宫收缩药物,使用催产素100国际单位肌肉注射,两小时后重复注射一次,配合使用雌激素20mg,增强子宫对催产素的敏感性。并向子宫内灌一次性灌注10%的盐水1500ml,并使用硫酸庆大霉素,按照体重每公斤使用0.04mg,每天两次,连续使用三天,预防细菌感染。中医治疗主要以活血化瘀,温经散寒为治疗原则,在采用上述细到治疗基础上,可以选择如下配方进行对症治疗。使用当归60g,川芎60g,桃仁 40g,益母草 40g,红花 30g,党参 40g,黄芪 40g,海金沙 30g,炮姜 40g,甘草 15g,加 4000ml水,煮沸20分钟后,去除药渣,温度适宜加入白酒250ml,一次灌服,每天一剂,连续使用三剂为一个疗程。本次所选择的中药组方具有活血化瘀,温经散寒,加速子宫胎衣排除的作用。其中,益母草、红花主治月经不调,胎漏难产,胞衣不下,产后血晕,瘀血腹痛,崩中漏下,尿血,泻血,痈肿疮疡。当归党参补气补血,川芎具有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的功效。桃仁性甘味苦,有破血行瘀,润燥滑肠之功效;桃仁能够舒张血管,增加股动脉血流量,降低血管阻力,直接帮助扩张血管壁。除此之外桃仁还有抑制血液凝固和溶血作用,能够帮助改善循环系统,促进子宫收缩,帮助子宫止血效果明显。黄芪有益气固表、利水消肿、脱毒、生肌的功效,增加患病牛身体抵抗力。甘草调和诸药,发挥各味中药药性。通过采用上述中西药治疗手段治疗7天后,患病牛胎衣逐渐排出,病情得到有效控制,治疗十天后,阴道中不再流出红色分泌物,气味正常,能够正常发情配种。
5 体会
奶牛胎衣不下,虽然不会对奶牛造成严重的死亡率,但因为该种疾病发生后常常会继发感染其他细菌性疾病,严重影响到奶牛繁殖机能,尤其是继发子宫内膜炎后,导致奶牛配种期延长,增加空怀时间,缩短奶牛利用年限,还会导致奶牛终身不孕,使得牛群淘汰率增加,给奶牛养殖产业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因此,一旦诊断后,应该及时采取对症措施进行治疗。常规西药治疗需要花费较长时间,治标不治本。而采用中西药联合治疗手段,具有标本兼治的功效。从本次治疗效果可看出,采用中西药联合治疗,能够有效缩短治疗周期,提高治疗效率,降低治疗成本。同时在日常养殖过程中,还要做好该种疾病预防工作。日常要加强妊娠母牛,特别是妊娠中后期母牛的饲养管理,确保饲料营养价值平衡,饲喂含钙量高和维生素丰富的饲料。母牛在分娩前一周,应该逐渐减少精饲料投喂量,确保妊娠母牛适当运动,保证犊牛及时吃上初乳。对于产后身体虚弱的母牛,可以使用当归或益母草,兑水150ml,去渣后服用。或者使用红糖500g、麸皮1500g,温开水3000ml,混合好让分娩母牛饮用,和可有效预防该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