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兽药组方治疗牛腮黄的体会
2018-01-21王怀军
王怀军
(甘肃省临夏州畜牧技术推广站,731100)
牛腮黄是一类在夏天中肉牛容易感染的疾病,现代医学把它称为腮腺炎。这类疾病多是由病原体感染引起的,会出现两腮或一侧腮腺红肿、胀痛的症状。除牛之外,也多发生于马。此病由于天气燥热、劳役过多、热毒堆积在肝胃当中,内热外逼,停滞于少阳、阳明之路,导致经脉紊乱、气血淤积造成红肿。由于西药对于此病的治疗效果极其不佳,所以在一些养殖场中出现此病后,采用中药对其治疗,例如“消黄散”,其治疗效果可佳,但操作过程过于复杂,需进行灌服治疗,服用过程中可能使牛受到刺激,从而伤害到人。此外,关于“消黄散”,出自《元亨疗马集》,由于年代久远,随着时间的推移,其配方中的一些药物因为环境、地区、时间的原因,其药性已经改变了,治疗效果有所降低。因此,本文将探究研制一类可解毒消炎、调理肝胃、效果可佳、服用简易的药物混合物,来防治肉牛的牛腮黄。
1 牛腮黄简介
牛腮黄现今又称腮腺炎,常见的类型为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腮腺炎是一种传染性的疾病,传染源可以为患病的牛和潜在感染的牛,其主要的传播途径为经空气传播,其次为间接传播。感染后发病快,牛常出现高温、头痛、食欲不良等症状,而后体温持续上升到39℃以上,并出现唾液腺、腮腺红肿。牛在进食时,食物压迫肿块可产生剧烈疼痛。其次,牛身皮肤部分伴有红肿、发热,往往一侧腮腺肿大可并发引起另一侧肿大,除此以外,颌下腺、舌下腺也就被受累,出现肿大的症状,导致吞食困难。早期可以通过观察腮腺管口的红肿进行诊断,某些不典型的病例不伴有腮腺的红肿,但可有其它腺体的红肿出现。
2 发病情况
2017年9月6日,成都市新都区天回镇李某家的一头母肉牛,怀孕5个月,前日食草正常,当日出现不食草的情况;经过临床上的检查:左侧腮腺肿大如梨,而后红肿蔓延到耳下,左侧肿块已高出两寸,病母肉牛体温升高。隔日,病牛出现头痛、发烧,肿块也累及到右侧。体温39℃,精神不佳、食欲不良,右侧颈后、颌下出现红肿肿块,且右侧脸部局部红肿、发热。
3 治疔措施
给病牛饲喂改良的中兽药组方配成的药物:芦根 20g、牛膝 20g、白蔹 20g、橘皮 20g、马勃 15g、桂花 15g、白花蛇舌草 15g、地骨皮 15g、络石藤15g、青木香 15g、昆布 15g、黄芪 15g、虎杖 15g、甘草 15g、桂皮 15g、蜜糖 20g,发酵料 200g。另外,金银花 12g、银翘 9g、桔梗 9g、牛蒡子 9g、薄荷草 6g、板蓝根 15g、夏枯草 9g、丹参15g,黄芩9g。
3.1 制备方法
首先,将上述全部组分提纯,得到其主要成分,而后制成药液。其次,制作发酵料:使用处理过后的秸秆,制成4cm左右的干草,往每120千克的秸秆种加入质量分数为5%的NaOH溶液1千克,充分混匀,而后用保鲜膜进行封盖,放入20摄氏度的恒温箱中发酵20h后可得到含有香味的发酵料。此时的发酵料具有味佳、质软、料熟的特点,口感较好易于病牛食用。最后,把蜜糖和水按1:2的比例进行稀释后,加入到提纯后的药液当中,得到药物与蜜糖的混合物,再将其混合物与发酵料按1:10的比例混合配用,从而得到药物混合物。
3.2 使用方法
每次喂食4kg的药物混合物,每次喂食5次,直到病牛症状消失,红肿减退,再持续喂食两天后,直到病牛完全恢复健康,可停止喂食药物混合物。
4 体会
4.1 上述提到的各类药草中。使药包括了:甘草,橘皮、蜜糖三类,三种药草极大的改善了药物的口感效果,降低药物对牛的刺激作用,使牛可自行服用。消除了药物对牛的刺激作用,避免了牛因受到刺激伤害到人。
4.2 用传统的西药对其进行治疗,治疗效果极其不佳,还伴有药物的残留,且用药的副作用比较大。但使用改良的中兽药组方配置的药物混合物,具有解毒消炎、调理肝胃、效果可佳、服用简易的优点,在一定程度上,可完全代替西药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