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免“新政”的问题与对策

2018-01-20宋霏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52期
关键词:新政研究生问题

【摘要】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已经成为研究生招生的重要环节。2014年6月,教育部调整了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的工作办法。本文试图探究推免“新政”背景下,推免工作的存在的问题,并在高校视角下提出了深挖优势、扩大宣传,完善跨专业推免生的考查机制,给统考考生留有机会,推免工作接受监督,信息公开等对策。

【关键词】推荐免试 研究生 推免“新政”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52-0244-02

从1985年开始,我国正式施行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的招生制度,俗称“推免”或“保研”。随着时代的发展,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的学生比例不断扩大,在操作环节也浮现了一些问题。2014年7月,教育部下发《关于进一步完善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工作办法的通知》, 对于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的相关政策做出了调整,推免名额不再区分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不再设置留校限额;建立“全国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信息公开暨管理服务系统”, 作为推免工作统一的信息备案公开平台和网上报考录取系统。笔者将此次政策改革定义为推免“新政”。本文试图梳理推免“新政”背景下,研究生推荐免试制度呈现出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

一、推免“新政”引发的问题

1.院校“马太效应”愈演愈烈

推免“新政”实施前,学生所在的本科学校可以通过限制保内保外的限制保证部分推免学生留校就读。但在现行政策下,优秀生源会高度向一流院校聚集,普通高校和地方院校的研究生生源质量会受到较大影响。强校越强,弱校越弱,院校“马太效应”会愈演愈烈。

2.推免服务系统导致的学生选择受限

推免“新政”规定,所有推荐高校和招生单位均应按规定通过“推免服务系统”完成推荐及接收工作。但一些高校设置“双系统”,在推免服务系统之外设立自己的推免志愿申报系统,提前对学生进行遴选。这部分高校往往要求学生在推免服务系统开放后第一时间接受拟录取。但由于还有一部分高校没有“双系统”,在推免服务系统开放后才组织复试。推免生按照规定可以在系统里填报三个志愿,但是按照系统要求,推免生接受拟录取后,如果想更改录取院校,只有第一个招生单位同意取消录取,后一个招生单位才能操作进行录取。为了保险被录取,大多数推免生宁愿“屈就”,而不敢冒险等待。这个时间差缩小了推免学生的选择面,有可能使他们错失进入理想院校的机会。

3.统考学生的进入一流大学和一流专业的难度更大

推免“新政”背景下,优秀的推免生向名校集中,使统考生竞争异常激烈。2003年,教育部曾出台文件,规定了推免生的人数不得超过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总人数的50%。虽然有这样的硬性限制,但很多学校采取把招收推免生的名额向优势专业和学术型硕士倾斜。例如,北京大学2016年拟接收推免人数2167人,占招生总规模的49.77%,接近五成。其中,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推免生录取人数占比已达到87%;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经济学院推免生拟录取人数分别占比81%和82%以上。而报考北京大学研究生的考生人数已经过万,统考考生考入一流大学和一流专业的难度进一步加大。

4.容易导致学术近亲繁殖和潜规则

2006年,教育部曾出台《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工作管理办法(试行)》规定,设有研究生院的高等学校接收本校推免生的人数,不得超过本校推免生总数的65%。推免“新政”取消了这一限制,优秀的高校可以不受限制的招收本校推免生,学术“近亲繁殖”的现象可能会增多。而且在推免“新政”实施后,各院校的自主权力进一步加大,走后门、打招呼、潜规则等不良之风有了更多的可乘之机。

二、高校视角下做好推荐免试工作的对策

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本文从高校工作的视角出发,提出了以下几个对策:

1.各高校深挖优势,扩大宣传

面对推荐免试优质生源向名校高度集中的现状,其余各高校不能坐以待毙,要深挖国家政策、地理位置、文化传统、资助体系等各方面的招生优势,加大对学校优势的宣传,吸引优质生源。

在实际宣传过程中,可以采用大数据分析的方法制定宣传方案,实现不同地区、不同学科的精准宣传。采取多平台、多渠道、多团队的宣传模式,利用宣讲会、咨询会、新媒体平台、网站广告、已录取的在校学生、夏令营等平台和主体进行广泛的宣传,让推免学生充分了解院校的政策和优势。

2.完善跨专业推免生的考查機制

因为推免工作集中在每年9月~10月,考生要经历获取资格、填报志愿、参加复试等多个环节,时间比较紧迫,可能会对于所报专业存在误区。本着对学生的终生发展考虑的原则,招生单位在复试环节应该重点考查此类学生对于专业的认识和理解以及研究的兴趣点,避免认知偏差。招生单位也应参考推免学生本科所修课程,了解其知识结构是否能与志愿专业的研究生学习接轨,对于差异太大的学生要慎重考虑。即便最终决定录取,也要督促学生利用推免后的时间补充专业知识,为研究生阶段的学业打好基础。

3.给统考考生留有机会

推免占据了知名高校和王牌专业的大量指标,但这些高校和专业也是众多统考考生的理想的学习殿堂。如果他们全部招收推免生,这对对某一专业怀揣热情,辛苦备战统考的学生来说并不公平。因此我建议除特殊专业外,每个专业都给统考学生设置有招生名额,给他们一个通过考试进入本专业的机会。

4.推免工作接受监督,信息公开

各学校应在校、院系研究生招生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进行,主动接受纪检、监察部门的监督,从推免方案、审核标准、审核结果到推免名单和推免结果做到全流程的信息公开透明,并存留纸质材料和面试视频材料,做到有据可查,从各个环节杜绝走后门和潜规则,维护推免工作的公平公正。

参考文献:

[1]周红燕. 现行推免制度对地方高校研究生招生的影响及对策思考[J]. 才智,2016,02:6-7+9.

[2]逄红梅,刘宝哲,黄宏军. 现行推免制度下“双非”院校招生困境与应对策略[J]. 研究生教育研究,2016,02:29-35.

[3] 陈立章,蒋清华. 公平与质量:推荐免试研究生制度的矛盾与平衡[J]. 研究生教育研究,2015,04:5-10.

[4]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完善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工作办法的通知[G].教学厅[2014]5号.

[5] 赵文鹤,何艺玲,王亚栋. 我国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制度改革的影响及其应对措施——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J]. 中国林业教育,2016,03:44-47.

作者简介:宋霏(1993-),女,汉族,河北唐山人,硕士研究生,单位:浙江大学教育学院,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

猜你喜欢

新政研究生问题
伍小东研究生作品选登
蔡智及其研究生作品选登
沈铭存研究生作品选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房贷新政能否锻造楼市拐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