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积极心理学对和谐高职学校教育生态系统构建的启示

2018-01-20金晓红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52期
关键词:生态系统学校教育积极心理学

【摘要】结合积极心理学中的“积极想学校教育的要素”理念,探索从对学校整体环境的系统构建、高职课程教育的系统构建、学校心理类活动的系统构建、心理咨询与危机干预系统的补充构建等方面提高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发展和培养高职大学生的性格优势的目标和任务的有效途径,最终实现以学生优势培养为核心的高职教育的和谐生态系统的构建。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 优势培养 学校教育 生态系统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52-0021-02

一、现状与问题

高职教育已经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到育人体系中,随着有关部门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更加重视,高校包括高职院校都积极响应,不断加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力度。即便如此,高职院校对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教育也存在诸多问题:

1.心理类课程设置标准各异

据了解,部分学校在授课师資的要求、课程的性质等要求参差不齐,致使学生接受相关知识的的比例不理想。

2.以积极心理品质培养为导向的课程缺乏

因积极心理学是新颖的心理学模式。诸多因素导致部分高校并未开设相关课程。即便开设相关课程,也仅限选修课。因此,积极心理学中的品质培养覆盖率也较低。

3.对学生的心理体验重形式轻内涵

部分高职院校在开设的心理类课程中,包括一些团体辅导课程,教师过于注重形式,缺乏对学生体验性领悟的引导。例如:团体辅导课将游戏环节的运用不到位,导致学生上课就是在做游戏,实则本末倒置,游戏本只是辅助教学的形式。

二、积极的学校教育理念

美国的积极心理学家C.R. 斯奈德在其《积极心理学——探索人类优势的科学与实践》一书中提到“积极的学校教育”,经由这样的教育途径,达到以关怀、信任和尊重多样性为基础的教育,教师为每一徐盛量身设定目标,以促进他们的学习,然后与学生一起为其制定实现目标的计划并激发起动机。(如下图):

该图示表明,积极学校教育由从下到上的六个部分构成。我们从地基部分开始,这里描述了关怀、信任和多样性的重要性。然后,积极学校教育的第一、二层代表教学目标、计划和学生的动机。第三层表示希望,顶层代表受益于积极学校教育的学生所作的社会贡献与回报。

1.关怀、信任和尊重多样性

营造一个关怀和信任的支持性氛围至关重要,因为学生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中茁壮成长。学生们需要以那些回应热烈和谆谆教导的教师为榜样。

2.目标(内容)

研究表明目标使得学生的学习有的放矢。更重要的是,如果这个目标被学生和老师一致认同,那么它将更有帮助。

3.计划

教学需要教师仔细的计划过程。动机与计划是相伴而生的,提升学生动机的另一个考虑是使材料与学生相关联。

结合该理论模型及其相关操作,笔者试图探索构建以培养学生性格优势的高职教育的生态系统模型,来达到培养学生的核心优势的目的。

三、和谐的高职学校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

通过以积极心理学中的积极的学校教育要素理念为基础,试图从高校培养人才模式中的校园氛围构建、学校课程(心理类课程与非心理类课程)、心理类活动、心理咨询与危机干预等方面,来探索构建有效的培养大学生优势的高职教育生态系统。

1.深入构建积极的学校教育地基。只有从思想到具体、全面的落实,为血神真正营造关怀学生、信任学生、尊重其多样性的育人氛围,才能有效推进积极的教育理念中的动机、计划、内容等的构建。

2.积极的学校教育模型下,探索基于优势培养的高职课程(包括心理类课程、非心理类课程)教育的具体实践模式。

基于此,笔者拟建以下应用于非心理类课程的基于积极的学校教育的初步模型,如下图所示:

该层中的计划和动机,两者都与教学目标(以及内容)相互影响,教学需要教师细致的计划过程,同时需要将如何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对学生优势进行培养的教学理念融入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育过程。

要做到在课程教育中引导和培养学生的性格优势,教师也应该在相应的环节中具备相应的素质和特征。

3.积极的学校教育模型下,基于优势培养的心理类活动的开发的具体实践。

借鉴积极的学校教育的要素理念,以及笔者构建出的和谐课堂模型,将其迁移至相关活动中,高职院校中的心理类活动应有具有相关资质的教师来指导或实际带领。

4.心理咨询与危机干预中对于大学生优势培养的有效性研究。

心理咨询是帮助学生自我成长的重要手段之一。将人本主义心理学、积极心理学等理论与技术运用到个体心理咨询中,有意地以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为导引,在心理咨询和危机干预中的过程中,建立积极的咨访关系,对来访者进行积极的心理干预,使学生在咨询中发挥自身的优势和潜能。在具体实践中,形成以培养优势为导向的心理咨询与干预的生态系统。

参考文献:

[1]张春兴.教育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2]陆宁等.积极心理教育方法的建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29):60-63.

[3](美)C.R. 斯奈德等.积极心理学——探索人类优势的科学与实践[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

作者简介:金晓红(1989年-),女,汉族,籍贯:湖北鄂州,学历:硕士研究生,职称:助教工作单位:武汉职业技术学院 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endprint

猜你喜欢

生态系统学校教育积极心理学
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下医院志愿者角色和功能的研究
积极心理学理论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中的应用研究
浅谈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公民教育
生态系统视角下:农村留守幼儿情绪问题的形成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浅析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活中的运用
基于价值共创共享的信息服务生态系统协同机制研究
职校生积极心理导向的体验式活动班会创设研究
网络空间的生态化治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