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让每个学生内心充满光芒

2018-01-20陈淑玲

高教探索 2017年14期
关键词:校本课程体系人文

陈淑玲

办学思想深刻影响着学校发展的价值取向,直接决定学校的办学行为和育人质量。教育在变与不变中行走,学校的办学思想的生命力在于与时俱进。

一、对学校未来发展的思考与定位

1. 基于历史的思考与定位

广东肇庆中学始于明代万历元年(公元1573年)的两广端溪书院,是南粤重要的学术中心,享有很高的声望。寻找444年人文历史之根脉,传承两广端溪书院之薪火,这既是肇中人对学校历史文化的敬畏,对学校今天的担当,也是对学校未来发展的负责。

2. 基于地域的思考与定位

肇庆市的府城复兴项目是学校发展的一个新机遇。对两广端溪书院的文化价值与历史变迁进行调查研究,推动端溪书院项目纳入府城复兴项目,推动我校初中部纳入府城复兴项目,把肇庆中学打造成国家级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基地,传承肇中四百多年的优秀文化基因,这是肇中人的光荣使命。

3. 基于学校发展的思考与定位

广东肇庆中学是一所有着112年办学历史的老牌省重点中学。学校秉承“格物致知,崇善尚美”的校训,以“养文明之气,办优质之学,育和谐之才,走创新之路”为办学指导思想,通过实施“名师强校”工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积极探索新课程改革,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水平不断走上新台阶。

二、学校办学目标的提出

1. 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充分发挥先进文化对学校发展的引领作用,进一步彰显办学特色;坚持走内涵发展、和谐发展、科学发展的路子,通过“强学术、厚人文、富情怀”为重要抓手,建设全国最美中学,培育内心有光芒的学生。

2. 总体目标

强学术、厚人文、富情怀,打造学术型人文肇中,建设全国最美中学,培育内心有光芒的学生。

3. 基本原则

包括以人为本原则、立德树人原则、质量立校原则、内涵发展原则、民主管理原则。

三、学校未来五年发展规划

1. 创新是肇中未来五年发展的主旋律

(1)用肇中的创新意志,打造创新的肇中。肇中的创新理念、意志,体现在学校的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上,营造创新氛围,确定创新目标,关注教师团队、学生群体的共性、个性、创造性;在师生中挖掘创新活力,从教育教学、教研、备考、管理中寻找创新抓手和突破口,用创新推动发展。

(2)创新是肇中主动应对国家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必然选择。教育创新的范畴已远远不仅限于新的教学工具、修改的目标、原创的教学法,以及对传统师生角色的重新定义,新的课程体系构建、学生评价体系的改革也将是学校创新发展改革的关键环节之一。肇中将通过创新主动应对国家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要求。

(3)创新关注点和着力点。以高考改革为契机,在“分类考试,多元录取,综合评价”的背景下,优化课程设置、构建多样课程,改革教学组织、分班模式、综合评价。

2.“选择”将成为肇中未来五年的主题词

未来肇中发展的兴奋点在于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为学生提供可选择的课程、可选择的学习方式、可选择的发展方向。同时致力于提升教师专业发展,通过加强学科建设、团队建设,构建学习共同体、研究共同体,建构校本教师荣誉体系,引领教师专业发展自主、自觉,鼓励教师卓越发展。

3. 做大做强学科团队是综合提升办学质量的主攻方向

建立以全面提升教学-研究-服务能力为目标,覆盖教师整个生命周期的教师专业发展体系,兼具教育个性和合作意识的品牌教师团队。培训与自主研修相结合,实践与团队研讨相结合,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研究共同体,完善教师团队考核、评价、激励机制,全方位提升教师素质。不断完善现有的学科建设委员会工作机制,发挥其在教学中引领、服务、推动作用,促进教师学科素养的提高和专业水平的发展,从而推动优质学科的持续发展。

四、学校五年发展规划主要工作措施

1. 强学术

(1)构建学术型人文肇中的课程体系。进一步完善学校的课程体系,为不同潜质的学生及学生多元化发展提供多样的、可选择的课程。加大对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的整合力度,形成与学术型高中相匹配的,能够培养学生自主自信、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校本课程体系。构建基于国家课程标准的标准课程体系,培养创新性思维品质的实验课程体系,引入适应国际教育需要的国际课程体系,鼓励自主学习的大学先修课程体系,基于研究性学习的校本活动课程体系以及社会学习实践类课程体系。以课程为载体,开展以提升学生学术性思维及科学素养的思维研究;以活动为载体,开展以提升学生审美的自觉为目的的美育研究。大力开展符合学生智能认知及发展特点的、具有地方特色的研究性课程。立足我校高比例的具有研究生学历的师资队伍,大力利用校外资源,依托高校资源,开发大量的、学术性的校本实验课程。

(2)重构课堂,构建学术人文肇中的教与学。关注学科知识与核心素养的深度融合,研究高效课堂策略。从个体到群体再到整体,大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推行“团队+创新”模式下的教,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团队探究、小组合作式学习。构建学术型高中的学生发展模式,重构团队教研新常态,开展“三级教研”,启动研究性教和学的落实,精心策划、组织面向全省乃至全国的教学开放日和论坛研讨活动,推进学术型高中的教与学的研讨。

(3)打造学术型的教师团队。培育创新的优秀教师团队,在研究中推动教师专业发展,鼓励教师追求卓越。加强学科建设,通过集体教研,构建现场学习、研究的共同体。构建校本教师荣誉体系,引领教師专业自主、自觉发展。基本框架为:校本教师评价、激励机制——教师专业发展路径(自我规划、结对帮扶、团队引领)——教师岗级聘任制度——教师人文素养提升——学校人文生态构建。重构校本培训、考核、评价激励制度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进一步整合社会资源,构建和完善强大的社会支持系统。endprint

2. 厚人文

(1)大力开展思维与美育的研究。在学校“伯乐工程”和“尖优特”学生培养专题研究基础上,加大研究力度,对学生的思维品质及思维能力提升的规律和方法做专门的、系统的研究,同时借助校本选修及活动课程平台,对学生的志趣、审美能力等方面做专题的美育研究。通过“人文国学节”“文化艺术节”“科技创新节”“文化创意集市”“道德讲堂”、成人礼等不同形式的文化系列活动,大力提高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鉴赏与认知能力,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和人文素养,引领学生创新思维品质的养成。

(2)启动端溪书院历史文化发掘工程。进一步加强对端溪书院历史文化的研究,启动端溪书院校本课程开发工作,开展名人专题研究。

3. 富情怀

(1)培育师生共同价值追求。创新育人模式,深化“三自五修,特色育人”校本模式实践,培育学生核心素养。充分发挥各学科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中的作用,通过落实和提升学科核心素养,培育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师生的各种活动、表现百花齐放,学校的各种评优、激励百奖齐开。自主设置个性化奖项、学生自行申报、学校统一表彰,奖项有“艺术之星”“绘画达人”“环保天使”“乐于助人奖”“最具质疑精神奖”“最具创新精神奖”。引导学生以能力为重、注重创新,多元化发展、特长发展。

(2)全力以赴办好新疆班。我校于2007年9月开始承办内地新疆班。致力于民族教育,并以此培育全校师生的家国情怀,提炼出“志存高远、崇善感恩、理性大气、勤奋进取、多才多艺、博学创新、身心健康、乐于服务”的“肇中新疆班精神”。每年寒假,学校领导带头开展“温暖家庭”活动。全体新疆班学生导师分别带着自己的学生回家过年,游走端城,欢乐相聚,和自己的家人过家庭日,共度佳节。目前已有近3043人次的新疆班学生春节期间被邀请到领导、老师的家里做客。新疆学生与本地生混合编班,混合住宿,朋辈结对,全方位的民族融合,这些活动不仅让新疆班孩子在千里之外依然感受到家的温暖、感受幸福广东,而且提升了肇中师生的人文高度和情怀厚度。

教育是美的,肇中是美的。肇中的发展前路正长,要有理想的坚守,亦要有风骨的延续,承前启后,做好继承和发扬的文章,对接肇中的过去与未来,在传承肇中的办学优良传统基础上,创新发展,整体推进学术型人文肇中建设,构建全国最美中学,培育内心有光芒的学生。在坚守教育过程中有寂寞、有艰辛、有挫折,也会有彷徨。庆幸的是肇中人在探寻的路上从没退缩,永不懈怠。我們既有美好的当下,也有诗意和远方。教育是美好的,肇中的学生是幸福的,因为教育,让他们心中充满了光芒。endprint

猜你喜欢

校本课程体系人文
人文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人文绍兴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人文社科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