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研究

2018-01-20季雪锋

魅力中国 2017年50期
关键词:预习引导自主学习

季雪锋

摘 要:《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中的自主学习,主要是指通过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学生学习主人的地位,从而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学习方式。

关键词:自主学习;预习;解疑;发展;引导

自主学习是《高中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作为高中教师,要适应新课程发展的需要,积极主动地完善自我,做学生自主学习的引路人、合作人,积极采用各种策略,从转变教学方式做起,引导学生学会自主预习,自主解疑,自主发展,这样,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就一定能实现。

一、教师摒弃陈旧的教学观念,树立新型理念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一种填鸭式教学,就是把教师大脑里的东西展现在黑板上,然后让学生死记硬背,没有任何效率。我们应该摒弃这种陈旧的教学观念,树立新型理念。教师的作用不僅是传道授业那么简单,做一个好教师,教会学生怎么学才是根本。俗话说得好,“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教师在学习中应该充当指南针的作用,指导学生学习的大体方向,让学生自己掌握学习方法,培养自己的学习习惯,从而高速有效地学习。我国所提倡的素质教育也早已提出了这种观点: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不仅是学习其他科目的要求,更是数学学习的不二法门。

二、转变教学方式

高中数学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讲授、学生学习、课堂或课后练习,这种方式最大的特点是突出了教师的“讲”,教师一味地讲解,生怕学生不理解,而忽视了学生的“学”,压抑了学生学习的个性,学生学习方式是被动式、机械式地接受学习。这种重“教”不重“学”的方式与新课程倡導的理念背道而驰。因此,教师要主动改变落后的教学方式,将传统的“讲、学、练”转变为“学、讲、练”,主动适应新课程发展的需要。

“学、讲、练”教学方式,最主要的特点是把学生的“学”放在教学的首位,突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把教师的“讲”放在第二位,教师的“讲”表现在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引导学生合作交流。一言以蔽之,即教师要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合作者,让学生能主动起来,发挥学生各种感官的作用,使学生对数学想学、会学、善学。

三、學会自主预习

自主学习从预习开始,预习的好处在于通过课前的预习,使学生对新课内容有大致的了解,形成一定的认知结构,哪些知识已经掌握,哪些知识还不能理解,因此,教学时,学生的学习就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对于预习时不能理解的疑难问题就会多留个心眼。教师讲解的过程中,学生学习注意力会高度集中,主动听讲和探讨疑难问题。

我经常利用导学案让学生提前做好预习工作。导学案是对新课主要内容的详细介绍,其中有预习任务或问题、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学习方法,等等。学生根据导学案的要求进行预习,使其带着任务学习,带着目的学习,学习的针对性更强。

四、学会自主解疑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古人的这两句话意思是学习来源于思考,思考来源于疑惑,解决小的疑惑会引发小的进步,解决大的疑惑会引发大的进步。而学生的学习则是从问题开始的,从质疑开始的,从疑惑开始的,这就需要教师设置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鼓励学生答疑解难,鼓励学生合作交流,鼓励学生动脑、动手、动口,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方法,从而获得更大的学习空间。

五、学会自主发展

学生通过自主解疑后,往往会有一定的学习经验,如何对学习经验进行归纳、总结和评价,这也是自主学习的一个环节,这个环节需要师生共同来完成。学生要学会自我总结、归纳、评价、更重要的是在这一环节中有可能会发现新问题,提出新的解决办法,获取新的知识,获得新的发展。

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字充斥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数学也一样。大到高楼大厦的建设,小到柴米油盐的买卖,时时刻刻都需要数学知识来解决。要想学好高中数学,笔者认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俗语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无疑是激发学习兴趣的好方法。例如:用排列组合来推算中彩票的概率;用相似三角形的原理让他们推算旗杆的高度等。让学生把所学到的东西加以运用的同时让他们获得一种成就感,用数学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难题,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七、教师作为指导,鼓励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意在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和思考获得自己想要学习的知识,使学生成为自我学习的主人,为自己负责。学生在接触这种教育理念伊始,对于怎样做到自主学习,通过何种途径寻找学习资料,如何获得高效的学习成果等问题都是无从下手的。那么,此时教师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教师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整个教学过程中,都应当做好学生的引导者,指引学生尽量少走弯路。在数学课堂中,教师首先尽量给学生列出课上的学习任务,之后课堂教给学生,学生就依据教师给出的提示去思考和理解课本上的知识。在学生看完课本内容后,据此给教师以反馈,向教师表达读完书后的所得,同时提出书中难以理解的地方。通过这样自主学习的平台,学生不但能深入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而且可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体会从自主学习中获得真知的乐趣。

八、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多提问题的习惯

勤学好问一直是做学问者应该持有的良好品质,提问来源于思考,思考才能进步,因此不管是怎样的思考方式,只要产生了问题,就应该提出来并及时地解决掉。学生能够提出问题,说明学生在理解知识过后与自己的想法产生了偏差,或者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还不是太到位,在向深层面思考的时候遇到了困难,无论哪种情况都表明学生在提问题之前已经做过了分析,这就是提问的益处。真理和光明就是在这样解决掉一个个的问题过后才显现出来的。积极思考、勤学好问也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做到的,也是学生需要学习和掌握的一门技能。教师在数学课堂上留出足够时间进行答疑解惑,学生在此期间可以向教师提问来自多方面的问题,教师或者据此做出解答,或者把题目布置给全班的学生,集聚解题思路,也借此给学生积极思考的机会。另外,教师还可以把课本内容加以改进。比如变换书中某个既定原理的条件,让学生思考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得出什么样的结论。以上积极思考学习习惯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张海冰.高中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科技风,2016(21).

[2] 江华贵.高中数学“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西部素质教育,2015(16).endprint

猜你喜欢

预习引导自主学习
例谈自主识字的有效方式
三步走,“鲜活”口语交际课
论高中生如何通过正确的预习、复习学好语文
网络时代大学生非理性爱国现象的引导
细细品味课堂语言 轻松享受教学过程
浅谈职高生的数学课前预习
互动式教学法在大学散打教学中的应用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精心引导,实现学生语言积累多点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