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环境下的区域物流需求分析研究

2018-01-20张衡金燕生郭航

商业经济研究 2018年1期
关键词:实证分析影响因素互联网

张衡 金燕生 郭航

内容摘要:本文基于互联网环境下的物流企业的基本特征,分析了影响区域物流需求水平的因素,构建相应的指标体系,采用协整分析方法,以上海市为研究对象,分析该区域物流需求情况。结果表明:该区域的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和信息化水平三项因素与物流产业发展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这些因素能够明显地推动物流产业的发展。

關键词:互联网 物流需求 影响因素 实证分析

互联网环境下的物流企业特征

(一)网络化的物流中心

互联网的普及进一步扩大了企业客户的范围,使得实施电商的企业需面对更多位置分散的客户,无形中增加了物流各环节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以及物流成本。针对此类情况,物流企业需按照不同客户的产品需求,构建能够涵盖整个服务区域的多个物流中心,这些中心需要相互联系形成多层级物流网络。物流中心网络化的建立需要同时考虑物流成本和客户需求。

(二)电子化的物流手段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间不再通过比拼所占有的物质资源来进行市场份额的争夺,而是通过比较提供物流服务的效率。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物流企业需要进行物流手段的全面升级,即使用现代化电子设备,如自动货架系统制造技术、RFID仓储系统、集装系统机械制造技术、货物自动跟踪系统等。

(三)信息化的物流系统

准时高效是企业提供电商服务的基本要求,为此利用网络信息平台构建一套高效的物流信息整合、处理和传输系统,实现物流信息化是每个物流企业的发展目标。

(四)多样化的物流功能

在目前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大多数提供电商服务的生产企业为减少运营成本及提升组织效率,逐步转变传统“小而全”企业组织经验,把全部资源用于发展企业核心产品,并通过外包的方式将产品的物流业务转包给专业的物流企业。这些公司针对生产企业的产品提供从运输、仓储到分配的全周期物流服务。此外,生产企业还要求物流公司进一步成为其客户的服务商,为其分担如产品订单跟踪、市场情况调查、产品销售统计等售后服务。

(五)专业化的物流人员

互联网环境下的物流服务需要更加专业的从业人员来完成。从事物流工作的人员需要具备基本专业知识,其包括库存管理、管理科学、供应链管理、市场营销以及计算机、网络技术等多个学科。同时,物流公司需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相关岗位的后期培训,使其适应岗位要求。

区域物流需求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影响区域物流需求的经济因素

当前,随着电子商务的流行,物流服务已经贯穿至全体社会经济活动过程中,其直接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与物流需求存在着紧密的关联性,是影响区域物流需要的核心要素。

区域经济水平和规模。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该区域的物流需求,地区的物流需求的数量和质量受到该区域社会发展程度和经济规模的直接影响。在互联网时代,社会信息化程度较高,制造业形成全面的转移,因而整个社会对物流需求量十分巨大。因此,物流产业会跟随着制造业的转移而转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本地区的物流数量,但该区域的物流质量的需要则会提高。

区域经济产业结构。区域物流需求的结构受到该地区产业结构的影响,即地区产业结构的不同影响着其物流需要的数量、功能以及层次。在互联网环境下,我国产业结构开始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以及知识密集型产业演化。随着我国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第三产业占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例不断增加,针对知识和技术集成高层次物流服务的需求持续上升,信息流相对于物流、资金流的重要性不断上升。因此,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对该区域物流需求变化起着深远的作用。

区域经济空间布局。从客观上而言,不均衡的区域经济空间布局和发展水平直接造成了区域物流需求。在互联网环境进一步增加市场竞争,产业布局逐步按照全国范围的分工而进行,各区域经济会朝着一体、专业、协作的方向发展。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势必能够提高各地区的生产活动联系,很大程度地提高各地区之间的信息、产品以及资金的流动,进而增加区域物流需求。

(二)影响区域物流需求的行业因素

物流设施、设备的数量及布局和物流服务的质量。区域物流需求的适应水平以及受到该区域物流企业所拥有设施和设备的数量以及物流服务质量的直接影响。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普及,物流企业不但向专业化、网络化以及综合化发展,其往往通过增加物流设施和设备,优化物流网络等方式来提升物流量以及物流服务水平,该过程使得物流公司能够充分利用企业规模效应以及服务专业化,实现降低库存、提高产品周转率,从而节约企业成本。以上过程能够增加区域物流需求,促进地区经济增长。另外,地区经济的增长又能带动区域物流需求的增加,从而形成区域经济发展和需求增长的良性循环。

物流费用的变动。物流价格能够一定程度的影响区域物流需求,根据微观经济学理论,物流服务价格以及产品价格的变动能够引发物流需求的变动。即价格和需求间成反比关系:当物流服务价格增加时,物流需求量降低;当物流服务价格降低时,物流需求量增加。两地区间同种产品价格相差加大时,能够促进产品在两地间的流动,从而增加区域物流需求。另一方面,运输费用和仓储费用的变动也会影响物流需求的变动。在互联网环境下,物流服务市场竞争加剧,物流服务价格往往较低,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区域物流的需求。

(三)影响区域物流需求的环境因素

技术进步。技术因素作为影响区域物流需求的一个长期性因素。科学技术进步能够迅速地改变生产力和生产方式,改变社会经济结构,进而影响物流需求。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不断普及,让全球形成了宏大的国际分工合作体系,国家与国家间、地区与地区间的分工合作进一步影响了物流需要的变化。在信息处理技术和物流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的大背景下,出现了第三、四方物流,并且它们的规模和影响力不断壮大。因此,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电子商务的广泛应用,极大的影响了区域物流需求的数量、服务水平以及服务范围。endprint

经济政策和体制的改变。区域物流需求受到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区域物流需求同样也受到国家经济体制的影响,不同的经济体制对各地区的物流需求产生刺激或抑制作用。改革开放以前,我国执行计划经济体制,中央统一计划各区域经济活动,使得区域经济活动的自由性较低,区域间产品的流动也十分有限,因此,该时期各地区的物流需求较少。改革开放以来,各地区经济市场化程度逐步提升,商品能够在区域间自由交换和流通,从而引发商品运输需求的增加,同时带动了区域物流需求的增加。

(四)影响区域物流需求的其它因素

区域地理位置。地理因素视为一种外生变量,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影响区域物流需求。地理因素作为一种自然条件,往往不受人类的控制,有些地理条件有利于商品运输,如平原、河流等,其相应的物流需求也受到地理条件的影响。处于不同地理位置的地区物流需要存在明显的差异。

突发因素。某些突发因素,如重大自然灾害、突发公共事件、金融风暴、军事冲突等,也能够在短期影响区域物流需求。

区域物流需求影响因素的指标体系

从影响因素分析能够得出:经济、行业、环境以及其他因素都能影响区域物流需求,为进一步分析互联网环境下的区域物流需求,依据可比性、完整性、非重复性、易获取性、量纲统一等原则,结合上文四项影响因素,选择能够反映互联网环境下的区域物流发展水平的一些指标,建立区域物流需求的影响因素指标体系。

(一)物流产业总产值

物流产业总产值表示一段时间内特定区域范围社会物流活动总体成果的货币表现,即一定时期内某区域物流业在物流活动方面总体收入。2014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已达到213.5万亿元。这个评价指标能一定程度反映特定区域在特定期间内全部社会物流活动的最终结果,可以用其衡量区域的物流总体水平。

(二)地区产业产值

使用国内生产总值(GDP)作为指标来度量区域经济规模,从而来衡量该地区经济发展的基本水平。由上文可知,地区经济水平和规模直接影响该区域物流需求水平,其物流发展水平与GDP的发展水平呈正比例关系,特别针对第二、三产业。一个地区其GDP经济总量较高,意味着该区域整体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相应对物流服务(包括商品运输、仓储、配送等)的需求数量和质量较高。本文选择第一、第二以及第三产业产值作为衡量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

(三)区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区域社会消费品零售總额表示一段时间内特定区域范围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以及其他行业直接售给城乡居民和社会集团的消费品零售额。2016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33.2万亿元,同比增长10.4%。该指标反映一段时间内特定区域全社会消费状况,并跟随区域经济总量的增加而增加,相应产品流动的规模也持续增加。

(四)居民消费水平

居民消费水平表示一段时间内特定区域范围居民在劳务和产品的消费过程中,对满足自身生存和发展需要方面所达到的程度。个人的消费理念和消费水平能够直接影响区域物流的需求。当区域经济水平提高时,居民自身可支配收入随之增加,进而消费水平也持续增加,另一方面,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居民的消费理念和习惯也会发生转变,特别在互联网环境下,区域物流需求也会增加。

(五)区域外贸进出口商品总额

区域外贸进出口商品总额表示一段时间内特定区域范围实际进出国境的货物总金额。该指标用于反映一段时间内特定区域在对外贸易的总体规模。2016年,我国进出口总值24.33万亿元,同比下降0.9%。地区对外贸易的增速能够一定程度上反映该区域配送、仓储以及搬运相关的物流需求量。

(六)区域信息化水平

技术进步是影响区域物流需求的环境因素之一,区域信息化水平表示一段时间内特定区域范围综合的信息化发展水平,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该区域物流行业信息技术水平。该指标可以视为评价区域综合竞争力的关键指标,其也是衡量地方经济现代化程度的指标。选择该指标能够进一步分析互联网环境下区域物流需求的影响情况。该指标能够通过相应因子分析获得。

实证分析

根据区域物流需求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本文以上海市为研究对象,使用协整分析方法,通过Granger检验区域物流需求与各主要影响因子间的因果关系。此次实证分析中,被解释变量考虑为区域物流总产值(Y),解释变量考虑为区域第一、第二以及第三产业产值(x1,x2,x3)、区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x4)、区域居民消费水平(x5)、区域外贸进出口商品总额(x6)以及区域信息化水平(x7)。

(一)模型建立与数据选取

被解释变量。在互联网环境下,区域经济的发展与区域物流行业的发展存在复杂的耦合关系。为了进一步分析互联网环境下区域物流需求与区域经济发展间的联系,结合本文的分析结果,考虑区域物流总产值(Y)作为回归模型的被解释变量,表示区域物流发展水平。

解释变量。由区域物流需求的影响因素可知,经济因素、行业因素、环境因素以及其他因素都可以影响区域物流需求。在经济因素中,区域经济水平和规模和产业结构都能较大程度的影响区域物流需求的数量和质量。使用区域三种产业的GDP作为指标来度量区域经济规模,既能够衡量该地区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还可以一定程度体现区域的经济结构情况。考虑区域第一、第二以及第三产业产值(x1,x2,x3)作为回归模型的被解释变量,表示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在环境因素中,技术进步也能够影响区域物流需求。故使用区域信息化水平为指标来衡量区域的技术进步水平。考虑区域信息化水平(x7)同样作为回归模型的被解释变量,表示区域信息化发展情况。另外,选择区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x4)、区域居民消费水平(x5)、区域外贸进出口商品总额(x6)作为回归模型的解释变量。

综上所述,以上海市为研究对象,反映其物流需求与各项影响因素间的关系的模型为:endprint

lnY=f(lnx1,lnx2,lnx3, lnx4, lnx5, lnx6, lnx7)

其中,Y表示区域物流总产值(亿元);x1表示区域第一产业产值(亿元);x2表示区域第二产业产值(亿元);x3表示区域第三产业产值(亿元);x4表示区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x5表示区域居民消费水平(元);x6表示区域外贸进出口商品总额(亿元);x7表示区域信息化水平。模型所有数据均来自(1980-2016年)《上海统计年鉴》,模型计算结果均由软件Eviews5.0计算而得。

(二)单位根检验

对于时间序列数据的第一步处理为对其执行平稳性的验证,判断其是否为平稳的时间序列数据,否则可能会出现伪回归的情况。在时间序列分析中一般使用单位根检验来进行时序数据的平稳性检验。判断方法如下:如果被验时间序列数据存在单位根,则说明该数据是非平稳数列,反之则属于平稳数列。如果被检验时序数列判断为非平稳,需使用差分的方式消除单位根,使数列变平稳,接着用被处理后的数列进行相应回归分析。此次实证分析中,由于上海市各项时间序列数据随时间持续增加,因此数据都不再平稳。

采用Augmented Dickey Fuller(ADF)检验方法对此次实证分析中所有时序数列值、一阶、二阶差分值进行检验,所有数据的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解释变量x4和x6属于非平稳,其他解释变量(x1,x2,x3,x5和x7)的二阶差分都属于平稳序列,被解释变量Y也属于平稳数列。故剩下的变量都符合构建协整回归方程的条件。

(三)拟合方程

将通过单位根检验的各项时序数列进行逐步回归,并使用最小二乘估计回归方程的各项参数,得到最终的拟合方程为:

ln(Y)=-0.46+1.03ln(x2)+1.57ln(x3)+0.63ln(x7)

各项参数的统计指标如表2所示。拟合方程存在三项显著的解释变量,整个方程的拟合优度(R-squared)达到了0.94,说明回归模型在统计上具有显著性。

(四)协整检验

为进一步判断以上拟合方程能否具有长期性的稳定关系,需进行协整检验。把上述回归拟合方程中的各项变量带入方程,计算方程的残差,并将其进行单位根检验(ADF检验),其相应的计算结果为ADF值等于-3.54,5%临界值则为-0.54。根据ADF检验的结果可以得出以上回归拟合方程为协整的,从而推断出方程中的变量关系处于长期稳定状况。即被解释变量lnY与解释变量lnx2、lnx3和lnx7间具有一种长期性质的协整关系。在上海市的第二产业增长率提高1单位,则可让该地区物流总产值增长率提升1.03个单位;相应的,对于上海市的第三产业增长比例提升1单位,则可让该区域物流总产值增长率提高1.57个单位。而对于上海市的信息化水平增长率上升1单位,可让该地区物流产值增长率提升0.63个单位。综上所述,上述回归拟合模型说明上海市的第二、第三产业和信息化水平的发展可一定程度促进区域物流总产值的提升。

(五)各变量因果關系检验

本文采用Granger因果分析方法对上述回归拟合方程中各变量(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验证。由赤池信息准则(Akaike Information Criterion,AIC)可得各项变量的因果关系验证结果(见表3)。

如表3所示,在5%置信度下,上海市的第三产业值以及信息化水平值与其物流总产值之间具有单方面的因果关系,则可将第三产业值为物流总产值的Granger原因;信息化水平值也是物流总产值的Granger原因。另一方面,上海市的物流总产值则与第二产业值间存在单向的因果关系,则称上海市的物流总产值是其第二产业的Granger原因。剩下变量之间不存在显著的Granger原因。

根据以上实证分析,可以发现上海市地区物流产业的发展与其经济规模和结构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关系,与此同时,上海市的物流产业发展水平也与该区域信息化水平强相关。根据协整检验结果表明,这些因素间能够形成统计意义上的长期稳定关系。基于各变量因果关系检验的结果,可以看出在上海地区第三产业的飞速发展是提升该区域物流需求水平的主要原因,则说明该区域的服务业的飞速发展促进了物流产业水平的提升。另一方面,该区域物流发展的总体水平是第二产业的Granger原因,这说明上海地区的物流产业的发展进一步激励了当地第二产业的发展,即发展物流业能够一定程度的调节区域的产业结构。可以看出上海区域的产业结构是由第三产业的发展作为驱动力,即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一方面,能够促进属于第三产业的物流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又能够促进当地交通、金融、商贸、高新技术以及旅游业的发展,使得该地区产业结构实现转型升级,让劳动密集型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演化。

此外,信息化水平的持续提升同样是拉动上海市物流产业发展的重要原因,进一步说明,互联网环境下物流企业需要不断提升信息化水平,全面升级物流手段,进而提升物流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才能使企业在激烈的电子商务市场竞争中保持活力。

本文研究互联网环境下区域物流需求问题,根据互联网普及对物流企业的发展的影响入手,首先分析了影响区域物流需求的各项因素—经济因素、行业因素、环境因素以及其他因素;其次建立区域物流业需求影响因素的指标体系;最后以上海市为研究对象,基于协整理论,定量分析影响上海地区物流需求的各项因素。实证结果表明,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和信息化水平三项影响因素与区域物流业发展间具有较为长期的均衡关系,这些因素对区域物流总产值的弹性分别为1.03、1.57和0.63,即上海市第二、第三产业以及信息化水平的增长率每提升1个单位,相应物流总产值的增率分别上升1.03、1.57和0.63个单位。这些因素能够正向的促进物流产业的发展。因果检验结果表明:第三产业产值和信息化水平值是区域物流总产值的Granger原因,而物流业总产值是第二产业的Granger原因。

参考文献:

1.张周平.2016年(上)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数据监测报告[N].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2016-9-13

2.李钢.创造第三利润源泉:企业的物流管理[M].四川大学出版社,2016

3.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物流发展报告[M].中国财富出版社,2016

4.伍星华.基于GSO-GNNM模型的区域物流需求预测[J].科技管理研究,2015(11)

5.李国俊,张娜.基于灰色聚类分析的新疆区域物流发展水平评价研究[J].铁道运输与经济,2015,37(2)

6.蓝朝凤,邱荣祖,林荣玉等.海峡西岸经济区区域物流需求量趋势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5(5)

7.杨祺煊,王敏.基于广义回归神经网络的区域物流需求预测研究[J].物流技术,2015,34(12)

8.史金虎.基于互联网思维的区域物流企业发展方向研究—以常州为例[J].商业经济研究,2016(3)

9.保罗·萨缪尔森,威廉·诺德豪斯等.微观经济学[M].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

10.陈昆玉.社会信息化水平测度模型及其应用[J].情报科学,2001,19(1)

11.高铁梅.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与建模[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endprint

猜你喜欢

实证分析影响因素互联网
本土会计师事务所与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比较分析
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国有经济为主导的实证分析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