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曲艺品牌 彰显群文风采
2018-01-20刘安杨娜
刘安++杨娜
摘 要:巴州曲艺,巴中的新名片。要注重对其发展,并将巴州曲艺作为平台,有效促进巴州的经济文化发展。因此,本文针对打造曲艺品牌,彰显群文风采做出了进一步探究,对各项打造曲艺精品的措施以及未来的具体规划给出了具体的分析,对巴州地区以后的曲艺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帮助意义。
关键词:曲艺品牌;群文风采;巴州曲艺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35-0172-02
巴州曲艺,传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业内名家辈出、师承脉络清晰、演艺传人众多。虽然巴州区地处秦巴山区,地理位置偏远、条件艰苦,但因地制宜,始终将曲艺作为发展的突破口,力求打造曲艺品牌,尽情彰显群文风采。本文针对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的曲艺品牌打造工作,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一、积极扶持引导,推进曲艺普及
曲艺从最初的曲艺社,已经逐步发展壮大,其在巴州区的发展非常突出,主要的成效就是在2015年省曲协命名为“四川曲艺之乡”,2016年成功创建了“中国曲艺之乡”。其发展的特征为具有非常广泛的:群众性、普及性①。建国初期,就成立了巴中县曲艺改进会,1955年改名为巴中县曲艺队,1993年更名为巴中市(县级)曲艺团,1995年该团荣获“全国先进文化集体”称号,2000年改为巴州区曲艺团,2013年与区文化馆合并,2014年成立巴州区曲艺家协会。
被誉为“文艺轻骑兵”的曲艺,在初步发展的过程中,对弘扬我国的民族文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构建以及和谐社会层面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所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曲艺的发展,制定并出台了一系列的规范性文件,全力对本土的群文化进行品牌打造。
1.强化组织保障。成立了“中国曲艺之乡”创建工作领导小组,重点围绕组织框架、规章制度、氛围营造、传承普及、精品打造、后勤保障等方面开展专题会议,逐一落实,全面普及。
2.强化平台搭建。为老百姓搭建舞台,把舞台交还给老百姓,搭建曲艺交流的平台。其中,依托1个巴州剧院、33个曲艺点位、78个“巴山新居”聚居点作为曲艺传承的载体,对一系列公共文化品牌进行打造,如:“秦巴曲艺讲座”、“四川曲艺流动讲堂”、“巴州文化”、“周末剧场”、“曲艺+广场舞”等。
二、打造曲艺品牌,彰显地域特色
在普及中提高,在提高中传承,在传承中创新,才能打造曲艺品牌、彰显巴州特色。
1.强化活动开展。举办“牡丹花开”巴州区首届曲艺大赛,有1200名演员参与其中;举办“曲坛寿星”成尧肇先生从艺50年曲艺作品个人专场展演;此外,还开辟了“流动讲堂”、“曲艺专栏”等辅导培训活动,创新曲艺传承模式,扩大活动知曉率、参与面。
2.强化传承保护。更新群众文化传承理念,坚持由“送文化”向“种文化”转变,利用原曲艺团整体合并到文化馆的有利条件,将其作为重要平台,培养群文人才,提供公共服务,尊重每一位曲艺工作者的劳动成果,让曲艺文化走进人民群众当中,鼓励曲艺爱好者走上演绎曲艺的舞台。
3.强化升级创建。在“四川省曲艺之乡”授牌时,举办了盛大的颁奖晚会;在“中国曲艺之乡”验收时,点位展示原汁原味、汇报演出独树一帜、专题座谈大加赞赏,顺到通过中曲艺专家的考核。同时,在“中国曲艺之乡”授牌时,举办了隆重的专题演出。在升级创建的过程中,充分展现巴州曲艺的群众性特征。
4.强化精品打造。围绕“讲好巴州故事、传播巴州声音”的主题,发动曲艺爱好者们积极参与其中,努力打造出一大批有品位、有影响、叫得响、传得开的曲艺精品。
其中,四川清音《开学第一天》、《中华医药》、《竹颂》等先后斩获全国“群星奖”;大型四川曲艺剧《望红台》片断《要得歌》,受中国曲协邀请进京参加了"说唱中国梦.喜迎十九大"全国优秀曲艺节目展演,向党的十九献礼。
三、规划未来发展,巩固曲艺成果
巴州曲艺要走出去,真正成为巴中响当当的发展名片,还需做好细致的规划工作。
1.完善组织保障。利用“中国曲艺之乡”的绝佳机会,深刻领悟“十九大”精神,坚持“以文化人、以文化俗”,把文化扶贫纳入“脱贫攻坚”的重要内容,把曲艺传承作为促进社会和谐的有力抓手,不断强化文化自觉、增进文化共为、提升文化自信。
2.加大多方投入。一是加大对曲艺传承基地建设的资金保障力度,确保把基地做大、品牌做强;二是加大提升对曲艺人才的培养力度,尤其是对中青年人的培养,要让曲艺文化传承下去,使从事曲艺事业的人各获其岗、各尽其才、各显其能。
四、结语
总之,巴州曲艺是地方文化的标志,更是带动经济发展的一张名片。在对巴州曲艺发扬光大的过程中,要积极扶持引导、推进曲艺普及,要打造曲艺品牌、彰显地域特色,要规划未来发展、巩固曲艺成果,全力以赴让“曲艺之乡”创建成果更多更好惠及民生,不断满足大众多元化的文化需求。
注释:
①刘晴.打造曲艺品牌节目 提高媒体竞争力[J].声屏世界,2013(01):57-5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