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装饰手法浅析
2018-01-20潘慧敏
潘慧敏
摘 要:常言道:“马要鞍装,人要衣装”,宜兴紫砂壶当然也离不开装饰。砂壶发展至今其装饰可谓“五彩缤纷、丰富多彩”。
关键词:装饰;紫砂陶;工艺
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35-027-01
紫砂陶具有质朴、古雅、耐看、不俗不腻的欣赏效果,是艺术和技术高度统一的结晶品。 任何形式的艺术品,包括紫砂陶工艺品,技术和艺术都是相互统一、相互依存的,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技术是艺术表现的手段,技术是受艺术意识制约的,艺术通过技术来表达体现设计意图和效果。
凡是工艺品,都必须通过某种技术,对原料进行加工处理才能形成。紫砂陶工艺品,它有特定的工艺技术,它是通过坭料加工,造型制作,干燥烧成才能形成一件完整的作品。可以说,技术是基础、是保证,但是单纯的技术形不成工艺品,它只有实用价值,工艺品主要在于它有艺术欣赏价值,缺乏艺术的技术美和制作美。
众所周知,宜兴紫砂具有它的独特性,如泥原料的蕴藏占尽地利;成型技法以泥片镶接及拍打身筒为主要的成型方法,区别于其它陶瓷行业的各种成型法则,并联系到装饰上的文化层次等等,这些都应该是宜兴紫砂工艺所已具备的审美因素。这些都可以作为无穷的推敲,使对象(器皿或壶)蕴含着丰富的美感。在我国陶瓷文化中,陶器厚实而质朴,瓷器丰富而多彩,唯紫砂器清高儒雅、文质彬彬。在世界上,宜兴紫砂是独具特色、独具风格、独树一帜的。紫砂陶器器皿或平中见奇、或华而不奢、古朴典雅、干奇百态,堪称为陶瓷艺术品类之佼佼者。紫砂壶装饰形式尽管多种多样,繁缛复杂,但归纳起来,不外乎两种:即胎体装饰和陶上装饰。
陶刻装饰方法,一般可分为清刻、沙地刻、阳刻、阴刻、着色刻五种。根据紫砂壶的不同器形,施以不同方法加以装饰。陶刻刀法大体可分为两大类,即“双刀正入法”和“单刀侧入法”。此外还有涩刀、迟刀、留刀、轻刀、切刀、舞刀等各种金石用刀方法。
线条装饰:紫砂壶线条装饰的种类很多,各种各样的线条都必须用牛角或铁、木、竹制成的专用线尺进行加工,使线条挺括而又清晰。这些线条不仅加强了紫砂壶的装饰效果,且可增强成型时黏接处及边缘部分的应力,减少产品在烧成时的缺陷,提高正品率。
刻画装饰:刻画装饰是紫砂壶的主要装饰形式。紫砂壶以其本色和特性著称,但在紫砂壶半成品泥坯上用锋利的钢刀雕刻出真、草、隶、篆、魏碑、汉简、钟鼎、石鼓等各体书法的诗词歌赋,或花卉、虫鸟、山水、人物等国画白描,集文书、书法、绘画、篆刻诸艺术于一体,形成了紫砂壶的装饰工艺,更增加了紫砂壶的艺术感染力。
刻画装饰一般都是现在陶坯上书画,然后依着字书雕刻。雕刻工具可用竹尖刀和钢制刻刀。镌刻技法有科底字和空刻两种。精细的作品,用斜刀刻法,能刻出挺秀的精神;普通品种则用平刀刻法,在陶坯上直接下刀,先不作画,这就是“单入侧刀发”,俗称“空刀法”,以刀代笔。
装饰是紫砂壶工艺中经常运用的手法。它将自然形态的素材进行概括加工,选择自然形象中最真实、简洁精美、生动的部分,使整体造型比自然形象更美、更典型、更理想,使紫砂壶有一种特别的美。宜兴紫砂壶的装饰,由于其原料和制作方法的独特性,必须在泥坯的制作中同时完成,同时也由于文人雅士的介入,自明清两代起,其装饰手法出现借鉴中国传统工艺品中的瓷雕、竹雕、根雕、木雕、石雕等多种形式,并巧妙移值,溶于紫砂壶艺的装饰之中。
除此之外,还有如泥绘装饰、彩釉、捏塑装饰、印纹、帖花装饰、透雕装饰、泥色、调砂、铺砂装饰等其它工艺装饰。尽管形式和要求有着明显的差别,但主要是为了满足使用者的要求,同时又以美观的形式给人以欣赏。紫砂壶的装饰则主要是为了审美的需要,用来点缀和美化人们的生活。
万物都以精、气、神为共同属性,概念则明析各具体事物的特殊个性。艺术品创作者都是社会人,各以正气或邪气、重公或为私、真诚或虚伪等两种要素的不同主从统一性,对客观存在的美丑、善恶、本末、主次等二重性进行认识、发掘和再现。只有正确认识和把握相关基本概念,才有可能进行有效创作。
紫砂陶艺是以一般法则和特定的理念、规则、技艺相结合,借五色土的特性,由人气圆满的多领域人才所力和谐运行,发掘和再现客观本质主流,孕化艺术形态的一种方式。属于艺术领域的特殊范畴。紫砂壶是气的质与量运行到一定程度的结晶。形态是气力的能量堆积,神韵是气性的质量反映。
紫砂茶壶不仅具有独特的功能效用,更具有欣赏收藏的價值。紫砂壶是“世间茶具称为首”的泡茶器皿,它的内容与形式达到了相对的统一,视觉美观大方。
历代宜兴陶瓷工匠用烈火使陶土放出异彩,也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千古之谜,现代科学技术的手段提供了打开这个宝库的钥匙,让我们不断深入地进行紫砂陶的科学研究,探索奥妙,总结经验,古为今用。
参考文献:
[1]何继.紫泥—王度宜陶珍藏册[M].台北:台湾奇园艺术中心,1993.
[2]周容.宜兴瓷壶记.
[3]张大复.梅花草堂笔谈[M].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