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文秀起义爆发考证
2018-01-20杨耀何永超黎瑞才
杨耀++何永超++黎瑞才
摘 要:清末回汉矛盾激化,冲突不断,“保山惨案”爆发,1856年,回民起义爆发。清咸丰六年,大理兵力匮乏,回民趁机占领大理城,推拜杜文秀为总统兵马大元帅,杜文秀起义爆发。义军打败张正泰、董家兰的进攻,粉碎董克昌的西征,巩固起义成果。
关键词:回汉矛盾;杜文秀起义;清军征讨
中图分类号:K254.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35-0146-01
清末,云南回汉矛盾激化,冲突不断;清咸丰六年,大理爆发了长达18年之久的杜文秀起义。大理是杜文秀政权核心,第三次文物普查中,普查组遇到不少杜文秀起义遗址。为掌握遗址情况,普查组详细查阅杜文秀起义文献资料,多次走访调查。杜文秀起义资料损毁严重,回汉各执一词,部分资料零乱、错漏,缺乏逻辑。为掌握杜文秀起义历史,我们根据事件时间顺序,对资料进行整理。
一、回汉矛盾——“保山惨案”
回汉双方生活习俗、宗教信仰不同,误解、隔阂日趋加深;伊斯兰教和儒教思想存在差异,被视为异说。清代,回民官员在官场深受歧视,徐珂《清稗类钞—宗教类5—回教徒不食猪肉》载:“凡以回籍服官者,荐擢至三品,即须出教,以例得蒙赏吃肉,不能辞也。①”回汉矛盾激化,冲突不断;民团兴起,回汉矛盾升级成民团械斗。嘉庆道光年间,滇西南回汉矛盾加剧。道光元年,白羊厂之乱;十八年,缅宁之乱;二十三年,永昌之乱。二十五年,永平回民丁永年,顺宁回民张富作乱;二十六年,张富再次作乱。二十七年,姚州回民在白塔街作乱。二十八年,弥渡回民作乱。官府无能,偏袒汉民;冲突升级,双方死伤惨重。
道光二十六年(1845年)“保山惨案”爆发,次年五月,杜文秀、木聊科等四人不远万里赴京申案。地方官府无能,回汉间仇杀演变为叛乱。二十八年,云贵总督林则徐前往查办。林则徐到云南后,张榜安民,调兵4000多平叛;击溃弥渡麻老陕,平息楚雄、大理变乱。到保山后,林则徐 “不问回汉,只问良萎”,处理制造惨案官员;秘访回汉滋事首要。清代盛毓华《永昌汉回互斗案节略》载:杀马成龙、大白象、白文龙、朱全福等造反回民300多人,杀沈聚成、沈振达等造反汉民100多名,军流300多人②。蒙化作乱的马钟虎等40多回民匪首被诛。杜文秀“控告呈词有失实”获罪,因家属被害,从宽免责释放;回民被官府迁往他处定居。道光戊申年(1848年)五月,林則徐班师回朝,在大理写韵楼作《道光丙申夏楡郡班师登写韵楼》(道光戊申年)。“保山惨案”中回汉死伤惨重,暴露出地方官员昏庸无能。
二、杜文秀起义爆发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 1851年太平天国运动,1855年贵州张秀眉苗民起义、徐廷杰号军起义,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清政府统治风雨飘摇。“保山惨案”爆发,回汉绅士数人赴观音堂力阻大理回民支援永昌。咸丰二年(1852年)正月,杨长寿、杨腾云等聚数百人在大理四牌坊清真寺;当地人以聚众罪告至提督衙门。都司和鑑,知县吴世涵前去察看。杨腾云等抵抗,和鑑被杀,知事唐惇培调兵火攻清真寺,杨云鹏等二十多人被俘,于市场被杀。
(一)云南回民起义
咸丰五年(1855年)冬,楚雄姚州回民与临安汉民争夺石羊厂,姚州回民起义。提督文祥率军赴楚雄平叛,大理武备空虚。文祥与众团练争功生隙,让麾下三百多回兵回守大理,埋下大理陷落隐患。姚州起义后各地回民纷纷响应,1856年,马复初在新兴(玉溪)起义,并与马如龙联合,成为滇东、滇南两股力量最大的起义军。
(二)杜文秀起义
1856年四月,弥渡爆发李文学领导的彝族起义。咸丰六年(1856年)八月,北路回民杜万荣等以鹤丽镇千总张正泰杀回民为由,求官府保护,蓝金喜占据清真寺。朱长生带武器劫上关税房,武进士马名魁占据下关,截阻来往公文,大理城内一片恐慌。初八,北乡民团赴大理点名,汉团武备松弛、纪律溃散,抢劫无辜百姓。回民截杀汉团,进行报复,趁夜劫烧汉村。九日,蓝金喜等向参府拿军库钥匙。初十,回汉团练在西门相遇,发生战斗,回民火烧西门。李捷魁、李茂林、黄金印等率众劫军库,攻入参署,杀参将怀唐阿先仰药;重围提署和道署。十二日,穆洪领回民进入道署,西道林廷禧及家属被害;署中执事与避难人员被杀。回民占据西南二门,东北两门戮战七昼夜后失陷,邓浪清军救援失败。海东团练三百余人救援大理,蒙化回民马金保、马朝珍等也纠合赵州回民支援大理。十七日,知县毛玉成分兵南北两路救援大理,自率海东团练战于桂香书院,兵溃身亡。十八日,知府唐惇培退走宾川,大理城陷落;回民烧杀抢掠,百姓死伤数万。
九月十三日,鹤丽镇千总张正泰从上关进军,十四日进攻大理;张正泰军纪律溃散,被回民击退。九月二十五日,回民于校军场推拜杜文秀为总统兵马大元帅,帅府设在云南提督府。蔡发春颇具战略眼光,被推为扬威大都督,总督各路兵马;杜文秀封各路领袖,起义领导层确认,宣布遥奉天平天国号召起义。张正泰两次进攻大理,均被回民击败,撤回鹤庆。杜文秀起义后,各地回民纷纷支持,弥渡、大理、赵州、浪穹、蒙化陷落,起义军由从一两千人发展到数万人,成为滇西最大的回民武装力量。
三、清军征讨
1857年五月十三日,马复初、马如龙第一次围昆明,云贵总督恒春自缢而亡。马复初提议“东西交质,连为一体”,马复初、马如龙和杜文秀成东、西两回的格局。清军加强对杜文秀义军的征讨,本地乡绅也组织民团参与讨伐。
(一)张正泰、董家兰攻大理
太和县人赵云寿、张福吉、李根香等在海东(今挖色一带)避乱,创立义兴营。咸丰八年(1858年)七月初一,董家兰率太、赵义勇和张正泰劲旅合兵一处,与耀曾、杨天佑乘船西进大理城;在新溪邑、石岭、沙村建营牵制义军。清军趁大理古城内防空虚,大举进攻,炸垮东门及部分东墙。张正泰沉溺于声色,两次大败,退守鹤庆。张正泰安于享乐,放纵下属,失去军心;义军北攻清军,鹤庆告危。大理孤军奋战的董家兰和赵云寿军被镇西将军陈义围攻年余后失陷,董家兰在宾川白马登阵亡。1859年三月,鹤庆知州干君元杀张正泰,其弟张裕泰率康春林等投杜文秀。
(二)褚克昌西征失败
1860年,云南提督褚克昌率军西征杜文秀,连战连捷,克姚州、沙桥。中军参将李发明守镇南,褚克昌率部将陈开榜、张福保、王有才、杨有才尾随溃退义军合围云县;部将张玉柱、杨有才攻克弥渡、红岩。义军惶恐,马如龙、杨振鹏等东南回十三大营从新兴、易门、禄丰、广通等骚扰楚雄,断褚克昌后路。蔡发春率三万多义军弥渡出发,杨德明、马金宝率八千多义军攻克红岩,两军在云南县会师。云弥战线告急,褚克昌星夜驰赴前线与十倍之敌连日大战,部将张福保、杨有才、陈开榜、王有才先后阵亡。马如龙攻克楚镇,副将张玉柱、守备孙占魁开营降敌;千总周士倬、周棠、杨钟裕誓死守营,营陷战死。褚克昌率军数百退保宾川;宾川十五大营被宝文明、马春林和云弥得胜的各路义军攻陷大半;褚克昌在大新村坚守一个多月后突围至永北(今丽江永胜一带)。1861年八月,褚克昌在永北战败身亡。清军征讨失败后,实力大减,杜文秀义军在大理站稳了脚跟,势力范围逐渐扩大。
清政府内忧外患,统治摇摇欲坠;回汉矛盾激化,云南回民起义。大理兵力匮乏之际,杜文秀起义成功。杜文秀起义起因是回汉矛盾,是一场生存和尊严的抗争。回民义军团结一致抗击清军和本地义勇,维护起义成果。义军主力为悍勇回民,纪律溃散,回汉冲突不断。义军领导层尽力缓和,但回汉矛盾依然尖锐,制约着义军的发展。
注释:
①徐珂.清稗类钞—宗教类5 回教徒不食猪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17.
②(清)盛毓华.史藏-志存记录-478-永昌汉回互斗案节略.
参考文献:
[1](民)张培爵,周宗麟(撰).大理县志稿[M].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印行,1916.
[2]马长寿.同治年间陕西回民起义历史调查记录[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
[3]张世庆,赵大宏,欧阳常贵.杜文秀帅府秘录上卷[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4.
[4]吴荣臻.乾嘉苗民起义史稿[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