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德汽车合作进入第二蜜月期

2018-01-20管宏业

中国汽车界 2017年7期
关键词:中德戴姆勒合资

管宏业

两天时间、三场签约、两国总理见证、影响未来十数年,可以预见,继传统汽车之后,中德两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合作形式与内涵都将打破以往合资层级,变得更加融合、互为依靠。

上世纪80年代的大部分时间里,中国汽车合资合作的主题词基本只有一个:德国。从桑塔纳到奥迪200直至捷达,德系车奠定了中国人对于现代汽车的认知与审美标准。

30多年过去了,德系车早已不是一家独大,但它的优势并没有减弱。特别是在当下复杂的全球政治背景、互补的经济利益驱使以及相似的行业发展方向这三大要素推动下,中德两国汽车业相互吸引、求同存异,比以往靠得更近,可以视之为第二蜜月期。

仅在一天内,就有三个“大单”签了下来。考虑到其中两桩协议签署环节都由中德两国总理出席见证,汽车在中德关系中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6月1日,刚刚抵达德国第二天的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与德国总理默克尔一起,在柏林出席了江淮大众汽车公司签字仪式。按照《合资合同》内容,合资公司投资总额达60亿元,江淮汽车、大众汽车各占50%的注册资本总额为20亿,年产能目标36万辆。合资公司董事长将由大众委派,总经理由江淮汽车提名。

从去年9月6日二者签署合资合作谅解备忘录至今,不到一年时间内新生儿即呱呱落地,效率、速度都创下了新高。由于德国大众在华已经有上汽、一汽两家合作伙伴,很显然,“一个跨国公司在华合作伙伴不能超过两家”的政策“红线”已经事实性修改。

几乎与江淮大众获得准生证同时,同样是在李克强与默克尔的共同见证下,北汽集团与戴姆勒股份公司签署框架协议,戴姆勒拟战略投资北汽集团旗下的北汽新能源公司。

在六一國际儿童节之际,戴姆勒与北汽这份突如其来的“示爱”,多少出人意外。但仔细一想也在情理之中。近两年来,戴姆勒奔驰在中国发展势头良好,今年前4个月在华销量达到19.2万辆,同比增长37%,虽然传统车领先高档车市,但新能源车领域却基本属于空白。相形之下,北汽新能源前4月销量达到1.8万辆,去年共销售5.2万辆纯电动汽车,连续四年蝉联中国纯电动汽车市场冠军。另外,北汽新能源全国充电桩建设超过3万个。所有这些都是戴姆勒所看中的地方。

对北汽新能源而言,新的合作有望提升它在技术和品牌上的短板,二者优势互补,各取所长。此外,戴姆勒投资北汽新能源,对于正在进行B轮融资、全力准备上市的北汽新能源股份公司来说,是一个确定性利好。

就在江淮-大众、北汽-戴姆勒签署协议的前一天,5月31日,德国大陆集团与蔚来汽车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在纯电动汽车、智能交通与无人驾驶等领域成为战略合作伙伴,致力于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并不算巧合的是,与江淮-大众、北汽-戴姆勒合作的主题词类似,蔚来-大陆合作的重点也是电动车。双方发言人表示,电动汽车是汽车行业的未来,2025年,纯电动汽车将占据10%的市场份额,相信通过双方的协同合作,能够进一步推动中国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

两天时间、三场签约、中德两国总理见证、影响未来十数年,无论是协议内容本身,还是中德汽车合作的新界面,都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可以预见,继传统汽车之后,中国两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合作形式与内涵都将打破以往合资的层级,更加融合,互为依靠。

毫不客气地说,由于历史和底蕴政治原因,德系车在中国所具有的政策性支持、发展观认同、消费者信任,远远超出日系、美系、韩系以及法系。在起跑线上,德系车就快了半个身位。

实际上,中德两国在汽车领域的火热往来,反映出的是二者问政治关系的亲密。就在李克强总理到访前夕,德国之声电台网站刊发文章《特朗普催生德中外交“蜜月期”》。文章认为,美国的外交政策越来越同德国以及欧洲的核心利益发生冲突。以至于特朗普前脚刚离开欧洲,默克尔就直言不讳地警示:英美盟友不再可靠,欧洲必须靠自己。

与愈加“孤立”的英美相比,在推动全球自由贸易、同保护主义作斗争,以及在气候保护方面以及制定全球多边活动规则等领域,柏林同北京的立场基本一致。“面对西方的乌云,亚洲升起的太阳似乎具有从未有过的吸引力。”德国《法兰克福评论报》如此形容。以德国为代表,欧洲对中国的期待格外热烈。

在取得愈来愈多政治共识之外,经济领域,中德两国关系更加紧密。2016年,中德两国贸易额达到1750亿欧元,中欧同时期内贸易额不过为5470亿欧元,德中贸易额相当于英国、法国、意大利三国对华贸易额的总和。德国已连续数十年保持中国在欧盟最大贸易伙伴的地位,中国在去年取代美国,首次成为德国全球第一大贸易伙伴。

不久前,在与默克尔会谈时,李克强指出,中德经济互补性强,利益契合点多,合作潜力巨大。中方愿将“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等发展战略更好对接,深化制造业、能源、航空、创新、中小企业等合作。默克尔表示,德方愿同中方本着互利双赢的精神,进一步加强贸易投资、金融、新能源汽车、医疗、人文等诸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落实好德国“工业4.0”战略与“中国制造2025”的对接。

据国际咨询机构麦肯锡分析,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德国相比较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能够快速脱困,得益于来自中国的“大单”。未来德国发展仍然期待从中国市场获得动力。一定程度上,中国市场能否保持活力,对于德国经济来说已是一个重要问题。因此,德国乐于在产业转型方面与中国合作,助力中国经济保持较快增长。

得益于政治与地缘因素,中德两国关系已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过去十数年间,中国民间多次形成了排日、排韩、排法商品浪潮,德系产品总是能够独善其身。很少有中国消费者不接纳“德国制造”,中国良好的市场环境也令越来越多的德国企业将此作为“第二故乡”。中德两国汽车蜜月期,还远没有结束。

猜你喜欢

中德戴姆勒合资
戴姆勒裁八成短期工 将被裁员工介绍给保时捷
鼓乐活动中德艺融合教育的实践探索
戴姆勒将迎首位外籍CEO
蔡澈回应吉利参股戴姆勒
启辰“单飞” 合资自主概念终结
合资企业文化融合的实践与探索
中德两国高校教师发展中心比较研究
国际双硕士培养模式的研究及借鉴
中外合资企业“阴谋亏损—外资并购” 风险识别与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