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腕踝针配合药罐为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2018-01-20封蕾黄双英

上海针灸杂志 2018年1期
关键词:药罐腕踝针根型

封蕾,黄双英



腕踝针配合药罐为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封蕾,黄双英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杭州310006)

观察腕踝针配合药罐为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将8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C组和D组,每组20例。A组采用口服洛索洛芬钠片治疗,B组、C组和D组在A组基础上分别采用腕踝针、药罐及腕踝针配合药罐治疗。观察4组治疗前后VAS评分的变化情况,并比较各组临床疗效。D组治疗1 d后VAS评分较同组治疗前明显降低(<0.05)。治疗7、14 d后,各组VAS评分较同组治疗前显著降低(均<0.05);D组VAS评分与A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0.05)。治疗21 d后,B组、C组和D组VAS评分较同组治疗前显著降低(均<0.05);B组、C组和D组VAS评分与A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0.05);D组VAS评分与B组和C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0.05)。A组总有效率为50.0%,B组为55.0%,C组为55.0%,D组为90.0%。D组总有效率与A组、B组和C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0.05)。腕踝针配合药罐为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确切,能改善患者颈肩疼痛症状。

针刺疗法;腕踝针;颈椎病,神经根型;药罐;针药并用;VAS评分

颈椎病[1-2]是临床多发病,是颈椎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病理改变损及周围组织(神经根、脊髓、椎动脉、交感神经等)出现相应临床表现的综合征。近年来,本病发病年龄越来越年轻化,其发病率为3.8%~17.6%,其中神经根型颈椎病占颈椎病总数的50%~70%,是临床最常见的类型[3],属中医学“项痹”范畴。神经根型颈椎病常见的临床症状主要为颈肩疼痛、眩晕、肢体麻木、颈肩上肢活动受限、不寐等。临床上多采用药物治疗,但副反应较大,效果不理想,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与工作。笔者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腕踝针配合药罐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并观察其对患者颈肩疼痛症状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8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均为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浙江省中医院门诊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采用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C组和D组,每组20例。4组性别、年龄及病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表1 4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诊断标准

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及第三届全国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3]中相关评定标准。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②年龄20~75岁;③患者自愿参加本研究。

1.4 排除标准

①年龄<20岁或>75岁者;②有出血倾向者;③患有心脏、肝肾疾病和认知功能障碍患者;④过敏体质及治疗部位有皮肤病者;⑤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⑥合并有其他型颈椎病或有明确手术适应证者。

2 治疗方法

2.1 A组

口服洛索洛芬钠片[乐松,第一三共制药(上海)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0769]60 mg,每日3次,共治疗1个月。

2.2 B组

在A组基础上采用腕踝针治疗。取上4区、上5区和上6区。常规消毒后,采用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出品的华佗牌0.25 mm×25 mm无菌针灸针进行针刺,医者一手固定针刺点下部,另一手拇指、食指、中指3指持针柄,针体与皮肤呈30°快速刺入皮下浅层组织,要求医者感觉针下松软,患者主诉无酸、麻、胀、痛感,针体自然垂倒贴近皮肤表面,轻轻推进针体,行针过程中询问患者有无不适,若有酸、麻、胀、痛感,应及时调整针的深度和方向。针刺完毕后,予医用无菌敷贴覆盖进针口,予医用胶布固定针柄,留针30 min,最长不超过24 h。每日1次,14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3~5 d,共治疗2个疗程。

2.3 C组

在A组基础上采用药罐治疗。取大椎、肩井、天宗、肩中俞、肩外俞、曲垣及阿是穴。将红花、丹参、艾叶、当归、赤芍、川芎各30 g装入纱布包里、封口,放入电饭锅中,同时加入5 L自来水,加热煮沸后,放入30个竹罐浸没于水中,共同煮沸15 min后,电饭锅设置保温状态,温度控制在45℃。将药罐对上述穴位进行拔罐治疗,留罐5~10 min。每日1次,14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3~5 d,共治疗2个疗程。

2.4 D组

在A组基础上采用腕踝针配合药罐治疗。其中腕踝针治疗方法及疗程同B组,药罐治疗方法及疗程同C组。

3 治疗效果

3.1 观察指标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4]记录患者疼痛程度,0分表示无痛,10分表示最痛。4组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1、7、14、21 d后记录VAS评分。

3.2 疗效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中相关标准制定。采用尼莫地平法,即疼痛、麻木或眩晕等症状和体征积分改善率=[(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临床痊愈:疼痛、麻木或眩晕等症状和体征积分改善率≥95%。

显效:疼痛、麻木或眩晕等症状和体征积分改善率为70%~94%。

有效:疼痛、麻木或眩晕等症状和体征积分改善率为30%~69%。

无效:疼痛、麻木或眩晕等症状和体征积分改善率<30%。

3.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双因素方差分析(-)检验;计数资料采用-检验。以<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4 治疗结果

3.4.1 各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由表2可见,各组治疗前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0.05)。D组治疗1 d后VAS评分较同组治疗前明显降低(<0.05)。治疗7、14 d后,各组VAS评分较同组治疗前显著降低(均<0.05);D组VAS评分与A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0.05)。治疗21 d后,B组、C组和D组VAS评分较同组治疗前显著降低(均<0.05);B组、C组和D组VAS评分与A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0.05);D组VAS评分与B组和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5)。

表2 各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s,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0.05;与A组比较2)<0.05;与D组比较3)<0.05

3.4.2 各组临床疗效比较

由表3可见,A组总有效率为50.0%,B组为55.0%, C组为55.0%,D组为90.0%。D组总有效率与A组、B组和C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0.05)。其余各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0.05)。

表3 各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注:与D组比较1)<0.05

3.5 不良反应

A组有2例患者出现腹胀、胃痛等胃肠道不良反应,疑似与洛索洛芬钠片的副反应有关。B组有1例患者治疗后出现头晕、恶心等反应,平卧休息后缓解,疑似晕针表现;D组有1例患者治疗后肩外俞穴处出现1个米粒大小的水泡,予常规消毒,2 d后水泡结痂,治疗时需避开水泡。

4 讨论

神经根型颈椎病以颈项部僵硬板滞、肩臂手指麻木疼痛为特点,是临床最常见的颈椎病类型。临床上多采用药物镇痛,但药物具有较多的副反应。腕踝针、药罐是中医学治疗疾病的常用方法,应用范围广泛,且镇痛效果良好,但腕踝针配合药罐的多模式镇痛比较少见。药罐疗法是中医外治法中的一种,将竹罐在一定温度的药液里浸泡,待竹罐吸收药物后,在特定的穴位上拔罐。竹罐法具有机械刺激作用。竹罐在电饭锅内煮沸后,罐体的温度可以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罐内形成较强的负压,可使局部的毛细血管充血,甚至破裂,出现溶血现象,产生的类组织胺物质可以提高人体的抵抗力。同时药物通过张开的毛孔渗透到局部的组织中,起到双重功效,加强了治疗作用,因此,使用浸泡过活血化瘀中药液的竹罐进行拔罐,可以起到疏通经络、活血止痛等作用[6]。颈部是手阳明、手少阳、手太阳、足阳明、足太阳、足少阳、督脉的经络聚集之处,取其附近的大椎、肩井、天宗、肩中俞、肩外俞、曲垣、阿是穴进行药物罐治疗,可以达到调整气血、舒筋止痛、活血通络、祛除病邪的目的。

有研究[7-8]表明,针灸是一种相对安全有效的镇痛方法。腕踝针疗法是在腕部、踝部针刺以治疗疾病的一种针灸方法,它是由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精神神经科专家张心曙教授于20世纪70年代发明的,具有操作方便、安全性强等优点[9-12]。腕踝针理论以中医经络学说为基础,以十二经脉为主导,其原理是按照皮部理论[13-16]。《素问·皮部论》:“凡十二经络脉者,皮之部也。”十二皮部是体表皮肤按十二经脉走行分布划分的区域,是络脉之气散布的所在[17-20]。腕踝针疗法是把人体分为6个区,基本与十二皮部相一致。按标本和根结理论,腕踝针的十二个刺激点均位于腕踝关节附近,相当于本部和根部[21],因此,针刺腕关节附近的皮肤可以调整脏腑和经络的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本研究选取上4区、上5区、上6区进行浅刺,主要刺激的部位是皮下浅表层。解剖发现,皮下浅表层为疏松结缔组织富集带区,含有较多的组织体的气化物质,是外周神经和中枢神经的感受器,传导兴奋高效、快捷,因此用腕踝针治疗可取得较好的镇痛及缓解麻木的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腕踝针配合药罐多模式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引起颈肩痛的总有效率较高,且起效快,镇痛持续时间长,同时,降低了药物引起的毒副反应,具有经济、简单易学、安全无痛、疗效可靠、护士经过专业培训能较快较好掌握和应用的特点,值得进一步研究。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86,259.

[2] 陈仲强,刘忠军,党耕町.脊柱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32.

[3] 李增春,陈德玉,吴德升.第三届全国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J].中华外科杂志,2008,46(23):1796-1799.

[4] 郝双林,赵俊.临床疼痛的测定方法及其评价[J].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1993,14(4):228-230.

[5]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346.

[6] 周静,吴蔚.药物罐配合腹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91例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4,23(1):133-134.

[7] 王泽涛,彭炼,欧阳峰松,等.针灸治疗痛证选穴配方及针刺镇痛的作用机理[J].长沙医学院学报,2007,5(2): 24-27.

[8] 朱初良,曾均.针灸镇痛机理研究概况[J].河北中医药学报,2005,20(2):38-40.

[9] 沈乐,齐昌菊,葛谈.腕踝针结合体针治疗急性腰扭伤临床观察[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5,49(6):58-59.

[10] 李阳阳,李文龙,张海龙,等.腕踝针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镇痛效果的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6, 22(19):55-57.

[11] 田伟,杨楠,贺庆瑞,等.腕踝针配合耳穴贴压治疗考前紧张综合征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5,34(4): 326-328.

[12] 林娟英.腕踝针治疗肝癌介入治疗后疼痛36例[J].上海针灸杂志,2014,33(1):60.

[13] 黄翠,鄢燕,许佳一.腕踝针疗法对变异性咳嗽疗效观察[J].光明中医,2015,30(7):1473-1474.

[14] 李建锋,张刚建.腕踝针结合体针在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河南医学研究,2015,24(3):121.

[15] 唐小波,周奉皋,邱斌.在腕踝针理论指导下经皮点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 2013,20(1):111-112.

[16] 陆军,王嘉锋,熊源长.腕踝针在围术期的应用研究进展[J].上海医学,2016,39(6):374-376.

[17] 成守仁.十二皮部理论在临床的应用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7(2):13-15.

[18] 蔡一歌,金力.十二皮部理论在皮肤病中的应用现状[J].实用皮肤病学杂志,2012,5(5):282-284.

[19] 刘春亮,陈辉,熊源长.腕踝针用于术后镇痛的研究进展[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6,50(2):94-96.

[20] 徐美君,周庆辉.腕踝针创立以来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J].上海针灸杂志,2015,34(3):277-280.

[21] 戴琳俊,李丹丹.腕踝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0例[J].湖南中医杂志,2013,29(5):78-80.

Observations on the Efficacy of Wrist-ankle Acupuncture plus Medicated Cupping as Main Treatment for 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

,-.

,310006,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wrist-ankle acupuncture plus medicated cupping as main treatment for 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Eighty patients with 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 were randomized to groups A, B, C and D. Group A took loxoprofen sodium tablets. Groups B, C and D additionally received wrist-ankle acupuncture, medicated cupping and wrist-ankle acupuncture plus medicated cupping, respectively. The VSA score was recorded in the four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The clinical therapeutic effect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groups.The VSA score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group D after one day of treatment compared with before (<0.05). The VSA score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every group after 7 and 14 days of treatment compared with before (<0.05); there was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VSA score between groups D and A (<0.05). The VSA score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groups B, C and D after 21 days of treatment compared with before (<0.05); there was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VSA score between group A and group B, C or D (<0.05) and between group D and group B or C (<0.05). The total efficacy rate was 50.0% in group A, 55.0% in group B, 55.0% in group C and 90.0% in group D. There was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total efficacy rate between group D and group A. B or C (<0.05).Wrist-ankle acupuncture plus medicated cupping as main treatment has a definite effect on 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 It can relieve neck and shoulder pain in the patients.

Acupuncture therapy; Wrist-ankle acupuncture; Cervical spondylosis, radiculopathy; Combined use of acupuncture and medicine; The VSA score

1005-0957(2018)01-0070-04

R246.2

A

10.13460/j.issn.1005-0957.2018.01.0070

浙江中医药大学科研基金项目(2015ZY15)

封蕾(1982—),女,主管护师

2017-09-12

猜你喜欢

药罐腕踝针根型
药罐
药罐
腕踝针治疗疼痛的临床应用进展
腕踝针疗法在骨伤科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关注王氏药罐治病更防病 金牌口碑健康养生好项目
腕踝针通过提高血清β—内啡肽水平治疗腰肌劳损的研究
打造普惠天下的王氏药罐国医文化 专业医生深深赞叹王氏药罐的神奇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
针药结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2例
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