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循证护理在宫颈糜烂微波治疗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2018-01-20刘晓荣
刘晓荣
(辽宁省盘锦市中心医院,辽宁 盘锦 124010)
宫颈糜烂为妇科多发病,是一种慢性宫颈炎病理变化,可引发盆腔炎、性交出血和反复性阴道炎,甚至有可能癌变[1]。循证护理又名实证护理,指的是遵循证据的护理模式。其通过护理人员询问、沟通、观察以及检查,发现患者存在的健康问题,并据此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此次研究探讨循证护理在宫颈糜烂微波治疗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详情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6年3月至2017年7月间116例宫颈糜烂微波治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8例,排除念珠菌感染和滴虫感染。观察组年龄22~48岁,平均年龄(32.57±4.12)岁,宫颈糜烂程度:Ⅰ度5例,Ⅱ度34例,Ⅲ度19例;对照组年龄22~47岁,平均年龄(32.61±4.18)岁,宫颈糜烂程度:Ⅰ度6例,Ⅱ度33例,Ⅲ度19例。两组基础资料差异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观察组用循证护理,制定相应的健康教育计划:①确立问题。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护理人员结合患者及其家属的需求和自身的临床经验,提出这些循证问题:患者缺乏宫颈炎相关知识、自我护理能力和遵医行为低和寻找相关健康教育的方法[2]。②寻求实证。从循证问题中提炼关键词,应用网络检索,经过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与中国知网,检索出52篇相关文献。对检索出的52篇相关文献仔细阅读,并选出与循证问题联系紧密的文献,同时评价证据的实用性、科学性和真实性。到最后,确定可操作性强且可靠真实的最佳证据,内容为:发放健康教育卡和口头宣教结合,能够明显提升患者的遵医行为;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减少患者结痂期出血,提升治疗效果;开展多种多样的健康教育活动,能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和治愈率;从患者的个性心理特征和文化程度的不同,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让患者全面了解自己的病情,能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
[3]。③根据证据制订相应的健康教育计划。首先,护理人员向患者有针对性地介绍治疗方法、症状以及发病原因,让患者做好心理准备,提高治疗配合度。其次护理人员向患者发放健康教育卡,要针对患者的个性心理特征和文化程度不同,用易懂、生动、形象以及简要的语言告诉患者相关知识。最后是随访,对患者存在的问题主动指导教育。对照组用传统健康教育。
1.3 观察指标:制作问卷调查表,通过对患者的实地调查,比较两组的健康教育认知情况及遵医行为。
1.4 统计学方法:此研究数据用SPSS19.0软件分析,(±s)表示计量,t检验;(%)表示计数,χ2检验,当P<0.05时,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健康教育认知比较:观察组58例宫颈糜烂微波治疗患者,治疗前宫颈糜烂认知16例,认知率27.59%(16/58),治疗后宫颈糜烂认知57例,认知率98.28%(57/58);对照组58例宫颈糜烂微波治疗患者,治疗前宫颈糜烂认知15例,认知率25.86%(15/58),治疗后宫颈糜烂认知35例,认知率60.34%(35/58)。治疗后,观察组的健康教育认知率98.28%明显优于对照组60.34%,有统计学意义(χ2=43.8608,P=0.0000<0.05)。
2.2 两组遵医行为比较:治疗后,观察组58例宫颈糜烂微波治疗患者,按时复诊率96.55%(56/58),坚持服药率94.83%(55/58),每日清洁外阴率91.38%(53/58),30 d内无剧烈运动率94.83%(55/58),60 d内无盆浴率98.28%(57/58),60 d内无性生活率94.83%(55/58),60 d内无阴道灌洗率96.55%(56/58);对照组58例宫颈糜烂微波治疗患者,按时复诊率77.59%(45/58),坚持服药率79.31%(46/58),每日清洁外阴率75.86%(44/58),30 d内无剧烈运动率74.14%(43/58),60 d内无盆浴率77.59%(45/58),60 d内无性生活率79.31%(46/58),60 d内无阴道灌洗率81.03%(47/58)。观察组的遵医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宫颈糜烂是常见妇科疾病,微波治疗是其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但治疗周期较长,容易加大患者心理压力,降低患者遵医行为,影响治疗效果。循证护理是一种新的思维模式和观念,能合理指导护理实践,较大地推动护理研究,全面提高护理质量,为当今护理发展的新动向[4]。对于宫颈糜烂微波治疗患者,采用循证护理能有效缓解患者心理压力,提高患者遵医行为。本研究观察组的健康教育认知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的遵医率明显优于对照组。这表明在宫颈糜烂微波治疗患者健康教育中,循证护理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综上所述,在宫颈糜烂微波治疗患者健康教育中,循证护理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能提高患者对健康的认知度以及遵医行为,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