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治疗对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的临床疗效分析
2018-01-20张亚东
张亚东
(长春市第六医院,吉林 长春 130052)
精神分裂症是多发于青壮年,表现为情感、思维、感知、行为等多方面精神障碍性,部分患者还存在认知障碍[1]。目前临床上通常采用药物治疗及认知行为治疗,同过认知治疗改善心理状态,进而恢复患者的正常情绪、行为[2]。本文对12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知力进行调查,并对影响自知力的相关因素进行初步研究。本文通过对照组和研究组,对1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均用精神病药物治疗,对研究组附加认知治疗进行临床疗效进行初步研究。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从2015年9月至2016年11月这期间我院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中选择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男女各半。入组条件:①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二版(修订版)》和《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有关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的患者;②(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分不低于35分;③经过患者和家属的同意。④患者交谈合作,无思维逻辑障碍;⑤小学文化程度毕业以上;⑥研究对象不能有同时患有其他精神疾病者。研究组:年龄20~43岁,平均31岁,受教育程度:小学14例,中学及以上46例;对照组:年龄18~50岁,平均年龄35岁,受教育程度:小学文化程度15例,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45例。两组患者在临床资料方面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患者服用一种对症的常规抗精神病药物,同时每日保持与患者正常性沟通交谈接触和正常护理,没有过多其他方式的心理干涉治疗。
1.2.2 研究组:跟对照组有差异之处是,患者配合使用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基础上,增加认知干预治疗,主要由精神科主治医师负责进行。具体治疗方法:①详细了解患者具体情况,例如病史及性格等,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护患关系。②指导患者自我监控,进而使得患者主动接受治疗,巩固疗效,预防复发。通过以下方式:为了使患者对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表现深刻了解,先让患者学习精神分裂症相关的基本知识及不良反应,认识病因,掌握用药注意事项,使患者正确对待自身的精神症状,进而帮助患者在用药过程中科学处理出现的不良反应。③建立患者的自我认知意识。病情进展期,为了提高患者的治疗被动依从性,使患者不断认识自己的临床表现进而主动寻求治疗,应该耐心给患者讲解精神分裂症相关临床表现,比较分析发病前与发病后的想法、感受、行为上存在的差异,通过比较,激发患者与他人交谈兴趣,进而让患者主动与人沟通。病情缓解期,为了进一步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可以鼓励患者比较分析症状缓解前后的思想、心理状态与行为不同之处,进而促使患者内心深处面对错误认知,逐渐主动跨出错误认知的一步,不断正视问题,走出不良误区。④病情缓解后,通过与患者自然沟通,引导患者认识到治疗前后的区别,鼓励患者多尝试与周围人沟通,引导患者发现与人接触带来的快乐,进而提高患者的主动性。
1.3 疗效评定标准:评定方式:采用BPRS、自知力和治疗态度问卷表(ITAQ)对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进行比较。问卷在光线良好、无外人干扰的房间里,独立完成,现场收卷。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共11类,得分越高说明自知力越完整。采用简明精神疾病量表,根据患者的精神症状及现场交谈,7级评分,分值越高说明病情越重。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软件包进数据处理。采用χ2检验和采用t检验进行资料处理归纳。P<0.05说明两组数据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BPRS评分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自知力和治疗态度问卷表(ITAQ)中对照组明显低于研究组。比较两组数据,经χ2检验,P<0.05,说明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
3 讨 论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我国目前有精神分裂症患者700万[3],卫生部提供的资料显示,2002年我国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约1600万人,其中精神分裂症患者约780多万人[4]。患者的生活环境主要分为两类,一部分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在社区,一部分由家庭照顾,其中存在一些问题,如社区和家庭部分人对精神分裂症错误认知会加重患者病症。如果没有合理科学地治疗,该病不仅对患者的生活和劳动能力造成严重的影响[5],甚至带来不可想象的危害。目前研究对精神分裂症病因尚未明确说明,研究表明该病源于生物学因素以及社会心理学因素[6]。单纯地使用药物治疗往往达不到理想的治疗效果。认知缺陷的患者面临社会和家庭周围压力,没有考虑到自身心理等其他需求,逐渐不愿意面对现实,遮掩自己的症状,隐藏自身病情,精神病患者便长期封闭自己,导致心理上的隔离状态,进而发生社会功能退化等不良状况[7]。精神症状、认知缺陷、心理因素、自知力等方面在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而大量研究表明研究精神病学领域中不能忽略自知力的认知不足问题,认知缺陷恶化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诊断,使得疗效预测也有一定偏差,同时伴随着治疗依从性差、康复率低等多方面不好的结果[8]。据报道,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急性期和慢性期,高达97.0%的急性期患者常常表现自知力缺乏,89.3%的慢性期患者也出现缺乏自知力的临床表现[9]。患者依对于治疗的依从性不高,从而直接影响到康复效果。精神分裂症的常见症状表现为认知障碍导致的自知力缺乏,且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有研究表明[10-12],认知行为治疗可明显改善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但对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作用减弱。
本文研究中,研究组的患者药物治疗联合心理疏导后,明显改善患者病情。BPRS量表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ITAQ问卷量表分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可见,认知治疗的护理可以显著促使精神分裂症患者主动了解疾病情况,纠正精神疾病患者不当想法,全面认识疾病的影响因素,减少不良情绪的积累,改善临床症状及活动能力,保障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基础上进行联合认知治疗,研究表明科学合理的认知治疗明显促进恢复患者自知力,进而巩固抗精神分裂症的治疗疗效,实现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美好目标。认知治疗在明显使患者认知水平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