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在基层医院用于剖宫产的临床观察
2018-01-20薄丛增
薄丛增
(辽宁省阜新市彰武县第四人民医院 麻醉科,辽宁 阜新 123200)
近些年人们思想形态随着社会发展发生了较多变化,临床上选择剖宫产作为生产方式的产妇越来越多,加之医学领域发展取得突出成果,剖宫产的安全性得到了极大的保障,所以剖宫产的应用率越来越高。剖宫产对解决难产、妊高征、巨大儿等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麻醉是剖宫产术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麻醉的应用应考虑对母婴的影响[1]。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近些年在医学领域被广泛应用,具有诸多优势,因此本次研究针对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我方医院收治确诊的28例孕足产妇进行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对母婴无不良影响,且充分发挥了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的优势。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我方医院收治确诊的56例孕足产妇。排除标准:①患有妊娠合并症、糖尿病、心脏病、子痫。②有椎管内麻醉禁忌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28例孕足产妇应用单纯硬膜外麻醉作为对照组,孕周32~42周,平均孕周(39.2±2.3)周,孕足产妇年龄22~34岁,平均年龄(25.86±4.52)岁。28例产妇应用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为观察组。观察组28例孕周32~42周,平均孕周(39.3±2.4)周,孕足产妇年龄23~35岁,平均年龄(26.13±4.48)岁。两组产妇孕周、年龄区间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28例孕足产妇给予单纯硬膜外阻滞麻醉,在椎间隙穿刺硬膜外腔注入利卡多因时观察产妇有无出现全脊麻征象,根据孕妇具体反应情况以及手术需求调整不同的麻醉剂量。观察组28例孕足产妇给予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在椎间隙行硬膜外腔穿刺,同时利用腰麻针进行蛛网膜下腔穿刺,根据产妇的具体情况选择麻醉药物以及注入剂量。
1.3 观察指标:统计两组孕足产妇麻醉恢复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麻醉起效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本研究采用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量数据以平均数±标准差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28例孕足产妇麻醉起效时间(3.24±0.83)min,对照组麻醉起效时间(8.43±2.35)min,观察组产妇麻醉起效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t=7.6249,P=0.0117)。观察组麻醉恢复时间(62.34±24.38)min,对照组麻醉恢复时间(102.08±25.16)min,观察组恢复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1384,P=0.0000);观察组新生儿Apgar评分(9.11±0.19)分,对照组新生儿Apgar评分(9.12±0.21)分,观察组与对照组新生儿Apgar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005,P=0.9827)。
3 讨 论
随着剖宫产的应用频率越来越高,提升剖宫产的质量与安全性越显得重要,其中麻醉是提升剖宫产质量的关键环节,为提升母婴的安全性,应针对其麻醉进行较为优秀的改良,结合现代医学领域的发展,对孕足产妇应用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相较于传统的硬膜外麻醉,对母婴影响较小,起效更快,产妇恢复时间也较快,是一种优秀的麻醉方法[2-3]。传统的硬膜外麻醉虽然操作简单方便,也具有对产妇循环影响较小的特点,但是不能有效的进行阻滞达到完全的麻醉效果,临床研究表明,单纯应用硬膜外麻醉容易使产妇产生内脏牵拉反应,麻醉的阻滞没有深入到盆腔神经丛中,且药量往往较大,产妇恢复较慢,临床统计显示,单纯应用硬膜外麻醉失败率与阻滞不全所占比例较高,约占1/4,所以对麻醉方式进行优化是非常重要的临床课题[4]。
本次研究表明观察组28例孕足产妇麻醉恢复时间、麻醉起效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Apgar评分和对照组无差异(P>0.05),进一步说明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明显优于单纯应用硬膜外麻醉。
综上所述,在剖宫产中应用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可发挥有效的效果,但无论使用什么麻醉方式都应密切关注产妇的临床体征,保证母婴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