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原因发热的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特点分析
2018-01-20胡长青
胡长青
亚急性甲状腺炎又可称为亚急性肉芽肿性甲状腺炎、非感染性甲状腺炎、病毒性甲状腺炎、巨细胞甲状腺炎等, 该病近年来发病率不断提高, 由于其临床变化较复杂, 常有误诊或漏诊的情况, 并且该病复发率较高。不明原因发热是指患者发热时间>3周, 体温多次高于38.4℃, 且通过多次诊断未查明发热原因[1]。本研究对不明原因发热的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特点分析, 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8例不明原因发热的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 其中男11例,女7例;年龄29~56岁, 平均年龄(40.57±10.54)岁;病程20~93 d, 平均病程 (68.17±22.55)d ;体温 38.4~40.6℃ , 平均体温(39.2±0.5)℃;15例弛张热, 3例稽留热。排除合并心、肾、肝等重要器官患有疾病的患者, 以及患有精神障碍或语言障碍等不能进行本次研究的患者。
1. 2 方法 严格统计所有患者的各项实验数据, 并对统计的数据进行分析, 针对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不明原因发热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
2 结果
2. 1 病情主诉 18例患者中有4例在发病早期发生咽痛、颈前区疼痛, 14例没有相类似情况发生;15例出现头痛、关节疼痛以及疲乏等非特异性症状, 并存在多汗以及心悸等异常情况。
2. 2 体格检查结果 13例患者甲状腺为Ⅰ~Ⅱ度肿大还伴有触痛, 其余患者没有阳性体征出现。
2. 3 血常规检查结果 18例患者血常规检查均表现为正常状态或轻度异常状态, 平均白细胞计数为(4.02~10.00)×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为0.42~0.76;C反应蛋白(CPR)为15~84 mmol;红细胞沉降率为43~102 mm/h;降钙素原(PCT)为0.06~0.13 ng/ml。同时有11例患者血清谷氨酰转移酶、血清丙氨酸转氨醇、碱性磷酸酶等高于正常值1~3倍。
2. 4 甲状腺功能检查结果 15例患者血清T3、T4有所升高,TSH有所下降, 2例患者TSH水平和甲状腺激素处于正常范围, 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以及抗微粒体抗体显示出为阴性。
2. 5 超声检查结果 18例患者甲状腺均出现片状不均匀低回声, 同时还有网格样改变或虫蚀样改变状态, 4例患者缺乏特异性改变。
3 讨论
亚急性甲状腺炎又可称为亚急性肉芽肿性甲状腺炎、非感染性甲状腺炎、病毒性甲状腺炎、巨细胞甲状腺炎等, 现今对该病的病因还不是很明确, 通常认为可能与病毒感染有关, 是由于该病患者经常伴有呼吸道感染史, 发病经常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 并且具有流行性[2]。该病的临床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疲乏无力、食欲不振、疼痛、压痛以及甲状腺机能亢进等。该病需要与慢性淋巴细胞甲状腺炎的急性发病寂静型、无痛性甲状腺炎、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以及甲状腺结节的急性出血相鉴别[3]。现今对该病的措施治疗有硫脲类药、促甲状腺激素、抑制剂量的甲状腺激素等[4]。
亚急性甲状腺炎诊断一般较为简单, 但如果患者临床症状不典型时, 则会提高不明原因发热病因的诊断鉴别难度。经过研究发现, 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长期性的发热, 但是又没有甲状腺区疼痛或压痛等比较典型的症状出现, 这种情况在亚急性甲状腺炎中出现的几率较小, 不良原因发热病因通常占2%~4%[5-7]。亚急性甲状腺炎在中年女性中常见, 一般男女发病比例为1∶5, 当然这不仅仅是对特指不明原因发热诊断亚急性甲状腺炎[8-10]。其与典型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存在明显的差异, 此次实验中患者有乏力、肌痛等情况, 还有轻微的疼痛或吞咽痛, 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后发现, 多数患者存在甲状腺触痛或肿大, 这是亚急性甲状腺炎的重要体征。本研究对不明原因发热的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特点分析,结果显示, 4例在发病早期发生咽痛、颈前区疼痛;13例患者甲状腺为Ⅰ~Ⅱ度肿大还伴有触痛;15例患者血清T3、T4有所升高, TSH有所下降;所有患者甲状腺均出现片状不均匀低回声, 同时还有网格样改变或虫蚀样改变状态, 4例患者缺乏特异性改变。
综上所述, 不明原因发热的主要病因之一是亚急性甲状腺炎, 在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时, 需要针对其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 同时结合其他检查结果进行诊断。
[1] 刘冰冰, 刘铁钦, 陈佰义. 不明原因发热中的亚急性甲状腺炎20例临床分析.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4(6):514-516.
[2] 刘四方, 高广周, 张彦, 等. 以发热为主要表现的亚急性甲状腺炎病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临床误诊误治, 2015(1):68-70.
[3] 董晓明, 历风元. 以高热为主诉无明显甲状腺肿大的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分析. 医学信息, 2015(5):248.
[4] 刘宏运, 刘书明, 周圣明. 不明原因发热23例诊断与治疗分析.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1, 13(21):113.
[5] 马玉琴, 刘树芳 , 王敬涛 , 等 . 亚急性甲状腺炎 1865例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分析. 中国基层医药, 2017, 24(18):2746-2750.
[6] 赵葵, 董孟杰, 阮凌翔, 等. FDG PET/CT对经典型不明原因发热的诊断价值.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0, 39(2):174-180.
[7] 刘岩, 张伟, 朱朝晖, 等. PET-CT对以长期不明原因发热为首发症状的巨细胞动脉炎的辅助诊断价值. 中华内科杂志, 2014,53(9):701-705.
[8] 李源杰, 朱卫国, 王玉, 等 . 北京协和医院普通内科不明原因发热出院患者长期随诊分析. 中华内科杂志, 2015, 54(10):851-854.
[9] 彭宙. 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特点研究与分析. 东方食疗与保健, 2016(9):320.
[10] 吴静, 徐志刚, 姜惠, 等 . 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诊治及预后分析. 中国保健营养, 2016, 26(2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