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力保障—再论践行“三农”必须强、富、美
2018-01-20李毓堂
文│李毓堂
自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之后,“三农”发展就由过去无总体目标、无量化标准、无时间表的行进式抽象概念,变为总体目标明晰、可用世界标准衡量、与时俱进接地气的科学务实行动。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乡村振兴战略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大历史任务。”“乡村全面振兴”就是“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全面实现”。可见“三农”必须强、富、美,已成为至关全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头等大事。
目标任务确定之后,负责具体组织领导贯彻实施和监督与服务的国家管理机制就是决定性因素。在十九大后的国家机构改革中,中央决定设立农业农村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这是保障乡村战略实施的英明决策,对全面实现“三农”(牧)强、富、美,意义十分重大。
长期以来国家在农业农村管理机制上,一直存在农业生产、技术管理与农村经济、体制管理机构分置,形成管农业生产和技术的,不管不顾研究农村经济和体制;管农村经济和体制的,不管不顾研究农业生产和技术;导致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难以协调发展,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难以密切结合,“三农”发展难以相互促进等弊端。如今中央决定设立农业农村部,就从政体上解决了这一问题,为“三农”创新发展提供了机制保障。
在草原牧区国家管理机制上,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央鉴于草原牧区地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草原畜牧业是少数民族赖以生存发展的主体经济,以及草原游牧生产方式等特殊性,决定对草原牧区改革发展采取不同于农区的特殊方针政策,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统筹管理组织实施。如在民主改革中实行不斗不分不划阶级、牧工牧主两利和扶持贫苦牧民发展生产的政策;在社会主义改造中对牧主经济采取建立公私合营牧场的赎买政策;在牧区生产建设方针政策上,一直实行保护草原严禁开垦和牧区以牧为主的发展方针,并制定了草原“牧业八字宪法”等。这就使草原牧区迅速改变了贫困落后面貌,呈现出水草丰美,人畜两旺,牧民收入增加,牧区繁荣发展和民族团结边疆稳固的新局面。
然而十年动乱瘫痪了国家管理机构,破坏了党在草原牧区的方针政策。造成牧区达10亿亩水土条件好的丰美春秋草场被开垦破坏(据国家两次土地资源普查,1990年全国草地总面积为60亿亩,其中牧区草原45亿亩。到2016年全国草地总面积减少为41亿亩,牧区草原减少约在10亿亩左右)。这是导致牧区牲畜缺草牧业生产下降和超载过牧草原退化的根本原因。
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指示要制定草原法,还令空军担负飞播牧草任务,种草发展畜牧业。随后颁布了一系列指示文件法规。然而由于未能重建强有力的国家草原牧区管理机构,致使中央决策大多流于形式,有的甚至走偏变形。由此导致牧业衰退,牧民收入同城市、农区收入差距越来越大,牧区发展陷于困境。
对此,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钱学森依据工作经历中对草原牧区问题的了解和基于国家管理机构的重要性,一直主张在国务院设立国家草原管理局、草业局或草业部,以加强草原保护建设,发挥草原资源潜力,发展知识密集型草产业以造福国计民生。为此,钱老于1989年1月致函国务院领导正式提出这一建议,并前后十次论及这一问题。2007年中国系统工程学会草业系统工程专业委员会以李毓堂为首的72名专家学者联合署名,向中央提呈“关于国务院尽早设立直属草地管理草业发展机构,强化41%国土保护建设的建议书”,得到温家宝总理的重视批示。随后中央机构编制委派一位司长到草委向李毓堂调研有关情况问题和意见,可惜未能落实。如今在习近平新时代,钱老的这一遗愿实现了,这对于科学保护建设利用占国土30%的草原资源,发展知识密集型草产业,达到草原振兴,实现牧业强、牧民富、牧区美,有极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