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治疗羊链球菌病
2018-01-20田玉斌
田玉斌
(甘肃省陇西县文峰镇畜牧兽医站,748000)
羊链球菌病是由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俗称“嗓喉病”。主要特征是全身性出血性败血症和浆液性、纤维素性胸膜肺炎。笔者现结合工作实际,对该病的防治做一论述,仅供大家参考。
1 诊断要点
1.1 流行特点 本病主要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染,其临床特征主要是下颌淋巴结与咽喉肿胀。链球菌最易侵害是绵羊,山羊也很容易感染,多在羊只体况比较弱的冬春季节呈现地方性流行,老疫区一般为散发。
该病的流行有明显的季节性,常见于冬、春两季,天气寒冷、气候干燥、草质低劣、棚圈拥挤等因素促成羊体抗病能力下降,增加了接触感染的概率。传染途径为,病羊由呼吸道排出的鼻涕、痰液向外排菌而污染环境,健康羊只吸入病原体,经呼吸道或皮肤伤口感染,羊虱蝇也可传播。
1.2 临床症状 病初体温升高到40—41℃,中后期体温开始下降,病畜头低眼闭,食欲、反刍全无,眼结膜充血,后呈粘脓性,咽喉肿胀,呼吸急促,口鼻流液,并混有气泡。
深度观察,下颌淋巴结肿大,有时眼睑、咀唇、乳房等部肿胀,粪便较硬,带有粘液和血丝,孕羊则常有流产发生。一般1—2天死亡,也有拖至5天者。
2 预防
2.1 此病以预防为主,指导养殖户,引进种羊时,从未发病地区引入种羊、购进羊肉或皮毛产品时应加强防疫检疫工作。平时要加强饲养管理,做好抓膘、保膘及御寒保暖工作。
2.2 每年发病季节前进行疫苗接种,羊链球菌氢氧化铝甲醛菌苗,绵、山羊均皮下注射3ml,三月龄以下羔羊第一次后间隔14—21天注射第二次,用量仍为3ml,14—21天后产生免疫力,免疫持续期可达半年。羊链球菌弱毒冻干苗,用前菌苗稀释,于羊尾部皮下注射1.0ml,约含菌50万个,半岁—2岁羊只,可减半注射。
2.3 大批羊可进行起雾免疫,疫苗需用蒸馏水稀释,露天每只羊3亿活菌,室内每只羊300万活菌,接种疫苗14—21天产生免疫力,免疫期可达一年。
2.4 本病发生后,尽快隔离病羊,病羊污染的圈舍可用10%生石灰水或3%来苏尔消毒,羊毛可用15%盐水浸泡两天。对羊群中未发病的羊注射油剂青霉素0.25ml或10%磺胺噻唑钠溶液10—20ml,无论是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均有预防作用。一旦羊只出现死亡,要做好无害化处理,做好尸体深埋。同时,该病是人畜共患病,在处理时要做好涉及人员的防护,将损失降到最低。
3 治疗
对本病的治疗,一定要考虑对症辅助治疗,在应用抗链球菌药的同时,还要采取退热、强心、补液等辅助疗法,这样可以明显提高治疗效果。
3.1 油剂青霉素0.5ml,肌肉注射,每天一次;水剂青霉素40万单位,肌肉注射每天两次。
3.2 10%磺胺噻唑钠溶液30ml,肌肉注射,每天两次。
3.3 高热者每只用30%安乃近3ml肌肉注射,病情严重食欲废绝的给予强心补液,5%葡萄糖盐水500ml,安钠咖 5ml,维生素 C5ml,地塞米松 10ml静脉滴注,每天2次,连用3天。
3.4 使用芩连败毒散加入精料中混饲,连用5天,每只羊剂量为:独活30g、柴胡50g、前胡40g、川芎50g、枳壳35g、桔梗40g、黄芩60g、连翘60g、甘草 25g。
3.5 中药方:黄连 20g、黄芩 20g、玄参 20g、陈皮20g、甘草 10g、连翘 30g、板蓝根 50g、牛蒡子 20g、薄荷20g、僵蚕10g、升麻20g、柴胡20g、桔梗30g、栀子 20g、石膏 30g、知母 30g、紫草 30g,此为40kg羊只1天用量,水煎取液灌服,连用3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