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小儿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内科护理体会
2018-01-20李燕
李 燕
(丹东市妇女儿童医院儿科,辽宁 丹东 118000)
在临床儿科疾病中,小儿上消化道出血指的是上消化道(十二指肠、胃与食管)和胆道急性大出血,属于儿科临床常见急症,患儿临床表现主要为黑便[1]、呕血等,并伴有血容量减少等情况,可引起周围急性循环衰竭,病情进展严重者甚至会威胁到生命安全。现就我院在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60例小儿急性上呼吸道出血患儿采取内科护理的有效性展开探析,表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常规资料:本研究60例样本均经临床诊断明确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入选研究的时间为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在所选60例患儿中,女性患儿22例,男性患儿38例,最小年龄2岁,最大年龄为12岁,均值(6.49±2.16)岁。患儿临床表现为呕血、黑便或呕血合并黑便,此外,还存在程度不同的腹痛、贫血、上腹部不适以及恶心等表现。
1.2 方法:内科护理措施具体如下:
1.2.1 加强病情观察:待患儿入院后,需尽快采取急救治疗,帮助患儿选取平卧位,并将其双腿抬高,以此维持脑部获得充足的供血;对患儿呼吸状况加强检查,将其头部向右侧转移,防止在呕吐时误吸导致窒息;若患儿低氧血症表现较为明显,需即刻采取吸氧措施,并严密监测患儿生命体态,确保低氧血症得到尽快缓解;此外,还需尽快建立相关的静脉通道以使血容量得到补充;依照患儿具体情况合理调整输液速度;为有效防止消化道出血表现再次出现,需对肺部水肿情况重点预防。护理时若发现患儿存在异常表现需即刻报予责任医师,并协助其采取措施尽快处理。
1.2.2 心理护理:因疾病会导致呕血、黑便以及发热等症状,因此患儿常存在恐惧、紧张和抑郁等心理情绪,进而对治疗的效果带来不利影响,针对此种情况,护理人员需对患儿实施个体化的心理疏导,向其简单讲解疾病有关知识,给予一定的安抚和鼓励,使其提高治疗的信心,提高护理配合度。
1.2.3 用药护理:依照患儿病情实际情况遵医嘱用药,并加强观察,防止出现用药不良反应,快速建立静脉通道,给予血容量补充,尽可能多得应用氯化钠溶液0.9%、低分子右旋糖苷等,匹配好血液做好随时输血的准备;依照患儿出血的严重程度对输血的速度与量予以明确,防止引起循环障碍,可给予垂体加压素与去甲肾上腺素等止血药物输注,并对患儿用药不良反应情况加强观察。
1.2.4 饮食指导:一旦患儿出现黑便或者呕血情况时需嘱其禁食,若1 d内未出现持续性呕血则可指导其禁食易消化的全流质饮食,尽可能选取高维生素、高碳水化合物、高蛋白以及高热量等营养丰富的食物,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则,最大程度减轻消化道的负担。禁食粗糙且生冷的食物,以免对胃黏膜或者食管造成损伤。指导患儿多饮用温开水。若患儿出现大出血且处于昏迷状态,需遵医嘱给予氨基酸、血清蛋白等静脉输注,满足营养需求的前提下改善负氮平衡,提高抵抗力,有效预防感染。
2 结 果
本次所选60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儿在采取针对性的内科护理后,57例治愈,2例好转,另有1例患儿因反复出血进而改行外科手术治疗,其他患儿经全面优质的内科护理后,未出现再出血及并发症,全部康复出院。
3 讨 论
在内科疾病中,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属于常见病,具有患病急且病情进展迅速等特点,严重时可导致死亡,因此尽快诊断并给予积极的治疗与护理,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儿生存质量至关重要。
在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儿开展内科护理服务时,首先需对其病情仔细观察,并对体征变化实施动态监测,掌握患儿呕血量以及便血量,以便于尽快采取改善措施。据资料显示[2],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而言,在脱离危险至疾病痊愈的整个过程中,内科护理为诊断治疗的关键依据。护理期间,需充分考虑儿童群体的特殊性,给予充足的信任感与安全感,尽快消除患儿的陌生感[3]与恐惧感,改善其心理状态,巩固治疗的效果;此外,护理人员还需结合其所学的护理专业知识,实施预见性护理,加强与患儿家属之间的交流,使患儿心理障碍尽快克服,建立信心战胜疾病。本研究结果显示60例患儿均获得良好的护理,其中转为外科手术治疗的1例患儿术后经针对性护理后同样痊愈出院。所有患儿均无严重并发症,提示内科护理措施的实施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对改善疾病预后有显著的效果,还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总而言之,将内科护理应用在小儿上消化道出血患儿临床护理中可行性较高,对促进患儿康复有重要作用,值得深入推广。
[1] 张卫丽.小儿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护理[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6(2):207.
[2] 刘彩霞.小儿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内科护理[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17):263-263.
[3] 张园园.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方法[J].中国保健营养,2015,25(17):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