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针刺结合腰背肌肉拉伸练习对腰间盘突出的效果分析
2018-01-20吴彬
吴 彬
(沈阳煤业集团总医院中医科,辽宁 沈阳 110122)
据统计我国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率正逐年上升现已达16%,其中90%的患者病变部位在L4~5和L5~S1节段,这可能与人们长期久坐久卧的不良生活和工作习惯有关,腰椎间盘长期处于被压迫的状态,加上时常有屈曲,后伸等日常活动,经年累月对椎间盘关节产生一系列不良影响,包括髓核内水分缺失、关节软骨破碎、纤维环脆弱破裂并引起临床疼痛不适等[1]。中医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具有显著的疗效,经多年临床实践发现,针刺患者配合腰背部肌肉适当拉伸练习更有助于疼痛的缓解,现将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我院近2015年3月至2016年6月门诊及住院部收治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疼痛不适患者共125例,采用抛硬币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62例,其中男30例,女32例,年龄30~56岁,平均(38.68±4.57)岁。治疗组63例,其中男32例,女31例,年龄32~58岁,平均(39.41±5.31)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所有入选患者均为影像学明确诊断,诊断标准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关于腰痛病的诊断标准,同时符合陶天遵主编《新编实用骨科学》关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西医诊断标准。剔除标准:①合并脊柱椎体或椎管内结核、占位病变等;②合并腰椎管严重狭窄,椎体滑出,脊柱两旁有皮肤及组织损伤不适宜针刺的患者 ;③合并心力衰竭,严重肝肾功能不全,不能进行腰背部肌肉训练的患者。
1.2 方法:两组患者均应用3寸毫针对病变部分附近夹脊穴、阿是穴进行直刺,行提插捻转针法针刺治疗,直至患者施针部分产生麻胀等感觉。依据中医经络辨证,足太阳膀胱经证型患者加用秩边、阳陵泉、昆仑、环跳、委中等穴位;足少阳胆经证型加用风市、阳陵泉、悬钟;其中秩边,环跳应用毫针进行直刺以针刺一侧肢体产生触电感为宜;其余穴位采用常规平补平泻行针手法。治疗组在常规针刺治疗基础上加腰背部肌肉拉伸练习,以常规挺胸、金鸡独立,单踢腿,仰卧踢腿,小燕飞等简单动作每日3次坚持分组分段练习,前两周每组每次进行10次,后两周加量至20次,以4周为1个治疗疗程观察两组患者疼痛缓解情况。
1.3 观察指标:参照《实用疼痛学》关于疼痛疗效判定标准,治愈患者疼痛不适完全消失;有效患者疗程结束后疼痛较前显著缓解;无效患者疗程结束后疼痛无明显缓解甚至症状较前有所加重。
2 结 果
4周治疗后125例患者均显著缓解,其中治疗组63例患者中治愈41例,好转16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0.5%;显著优于对照组62例,治愈35例,好转16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82.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腰部疼痛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典型临床表现,其引起疼痛的主要机制为长期腰椎间盘受压迫,外加日常活动中的屈曲后伸动作,经年累月后使髓核出现水分缺失,变形,纤维化脆化破裂,同时产生大量的炎症介入及代谢产物,另一方面可能与椎间盘新生的炎性肉芽组织有一定相关性。大量的炎性介入对椎间盘神经纤维进行反复刺激,迫使神经始终处于超敏状态,机体开始对所感受到的机械压力阈值进行调整,痛阈值的下调直接导致人体对外来刺激所作出的反应程度,日常轻微的活动可能也会引发较为剧烈的神经刺激,引起腰部疼痛不适[2]。常规针刺治疗可以有效的刺激脊柱两侧交感神经末梢,改善局部区域血运微循环,降低局部神经末梢的刺激敏感度,促进局部炎性因子的吸收的代谢,起到缓解临床症状的效果。腰背部肌肉拉伸动作练习的理论支持在于腰椎体的稳定不仅仅依赖于椎体的完整,还需要腰背部肌肉韧带的维护,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疼痛不适时腰背部肌肉为了缓解疼痛引起的不适症状代偿性的劳损形成腰背部肌肉慢性损伤,锻炼腰背部肌肉可以缓解肌肉劳损本身带来的酸痛,同时可以增强其对脊柱椎体的维护能力缓解椎体带来的疼痛[3]。本研究中应用常规针刺治疗联合腰背部肌肉拉伸练习治疗腰椎间盘症的疼痛不适症状,结果4周治疗后125例患者均显著缓解,其中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5%;显著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2.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常规针刺疗法结合规律持久的腰背部肌肉拉伸训练可以有效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的疼痛不适症状,具有疗效确切,安全性高的临床特点
[1] 赵宇辉,黄志石,孙忠人,等.三位一体法治疗腰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2014,30(10):29-30.
[2] 戴启斌.针刺结合推拿治疗腰间盘突出症76例[J].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5,7(3):257-257.
[3] 董华,董清平,徐英杰等.董氏手法结合针刺内夹脊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J].中医药学报,2013,41(1):109-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