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囊腔类肺癌病理学基础与CT表现特点

2018-01-20伍建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18年11期
关键词:实性黏液腺癌

谭 洋,伍建林

(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放射科,辽宁 大连 116001)

肺癌已经跃居全球癌症发病率与死亡率之首[1]。随着低剂量螺旋CT筛查的应用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肺癌的检出率与诊断率不断上升。国际早期肺心病行动计划(international early lung and cardiac action program, I-ELCAP)筛查结果显示,所检出的肺癌中,约3.7%为囊腔类肺癌[2]。最近,荷兰-比利时肺癌筛查组[3]的研究结果显示,漏诊肺癌中约23%为囊腔类肺癌。另外,Fleischner学会[4]提出,随访中应观察囊腔类肺癌囊外实性成分的变化。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对囊腔类肺癌的病理学基础和CT表现特点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1 囊腔类肺癌的定义及分型

1.1 定义 部分学者[5-6]认为囊腔是指与正常肺实质分界清楚的孤立性薄壁含气腔隙,囊壁厚度多≤4 mm。根据2008年Fleischner学会[7]对胸部影像学术语的规定,无论病理学结果如何,也不论是否存在肺气肿,囊腔包括大疱和囊肿。目前对囊性肺癌的定义和命名尚未统一,有诸如肺大疱型肺癌[8]、薄壁空洞型肺癌[9]、囊腔类肺癌[2,6,10]、囊性肺癌[11]及薄壁囊腔型肺癌[12-13]等不同名称。笔者认为,上述不同命名的肺癌的共同特征为含有“囊腔”,故以“囊腔类肺癌”命名更为恰当。

1.2 分型 既往研究[10,14-15]对囊腔类肺癌的形态特征及CT表现分型结果有所不同。Mascalchi等[10]将24例囊腔类肺癌患者分为4型:Ⅰ型为实性成分位于囊腔外,占20.83%;Ⅱ型为实性成分位于囊腔内,占16.67%;Ⅲ型为实性成分沿囊腔壁生长,占33.33%;Ⅳ型为含实性成分的混合多房囊腔,占29.17%;随访期间发现约21%的患者可由Ⅲ型演变为Ⅰ型。但Maki等[16]认为Ⅳ型是Ⅰ型的变种,故应将囊腔类肺癌分为Ⅰ~Ⅲ型,即Daisuke分型。吴光耀等[17]提出以下分型:①肺大疱型肺癌,即在原有肺大疱基础上继发的肺癌;②囊腔型肺癌,即初始以薄壁囊腔为主要CT表现的肺癌;③含囊腔型肺癌,指在实性或半实性肺癌病灶基础上继发囊腔的肺癌。

2 临床表现及病因

囊腔类肺癌在除儿童外的各年龄段皆可发病[6,10-11],以中老年多见,男女分布较均衡,多数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囊腔类肺癌较多见于欧美人群,约占肺癌的3.7%[2]。

有学者[6,10-11]认为,囊腔类肺癌好发于长期吸烟、肺气肿、既往有恶性肿瘤史、有肺大疱的患者。Mascalchi等[10]报道,75%(18/24)囊腔类肺癌患者有吸烟史,其纳入观察的24例患者中,9例存在肺内或肺外恶性肿瘤史。Stoloff等[18]指出,肺气肿是该类肺癌的独立危险因素,且有肺大疱的患者患癌风险是无肺大疱者的32倍或更高。此外,两肺存在先天性囊性病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肺气肿[19-20]以及先天性肺气道畸形(如先天性腺瘤样畸形)[20-21]患者均易发生囊腔类肺癌。

3 病理学基础

3.1 病理类型 囊腔类肺癌的病理类型较复杂,涵盖肺癌的大部分组织学类型[2,6,10],如腺癌、鳞癌、腺鳞癌、小细胞癌和大细胞癌等。Farooqi等[2]发现,约88.46%(23/26)囊腔类肺癌为腺癌。Mascalchi等[10]报道的一组囊腔类肺癌中,腺癌占70.83%(17/24),鳞状细胞癌占29.17%(7/24)。刘琳等[21]报道的25例囊腔类肺癌中,84.00%(21/25)为腺癌。于晶等[22]报道的31例囊腔类肺癌患者中,28例(90.32%)为肺腺癌。由此可见,囊腔类肺癌的病理学类型以肺腺癌为主,其中浸润性黏液腺癌(invasive mucinous adenocarcinoma, IMA)多见,但原位腺癌少见[23]。

3.2 病理机制 目前关于囊腔类肺癌囊腔形成机制的学说较多,其中由于支气管被肿瘤细胞浸润所致的“止回阀”机制被大多数国内外学者所接受,国内亦称这种机制为“活瓣效应”。目前囊腔类肺癌的囊腔形成主要机制概括如下:①末端细支气管管腔由于炎性细胞或肿瘤细胞增殖而形成“活瓣效应”[6,12,15],Masuzawa等[12]发现末端细支气管内填充物为非典型柱状上皮形成的黏液物质,邻近支气管开口处可见扩大的含气腔隙;②肿瘤细胞从间质直接浸润或沿肺泡壁生长,从而导致肺泡壁破坏、肺泡融合,Farooqi等[2]报道,46.67%(7/15)患者可观察到肺内沉积物破坏肺泡间隔致囊腔明显扩大,且囊腔壁肺细胞排列与肺大疱壁一致;33.33%(5/15)患者观察到肺泡壁被肿瘤细胞浸润,而支气管未观察到肿瘤细胞;③蛋白质水解或黏液过度滞留导致实性肿瘤缺血性坏死[15],坏死物质经支气管引流排出后形成含气腔隙;但笔者认为该囊腔的形成过程应归属于空洞性改变。

Fintelmann等[6]研究中,21例患者的病理结果显示,38.10%(8/21)囊腔类肺癌患者存在小气道梗阻,并推测与瘢痕组织存在有关,其囊腔的形成考虑为“活瓣效应”所致;42.86%(9/21)患者肿瘤细胞破坏肺泡壁形成囊腔;19.05%(4/21)患者由分化成熟的肿瘤细胞退化所致囊腔。由此可见,“活瓣效应”可能是囊腔类肺癌中囊腔形成的主要和关键机制。另外,Nakamura等[24]报道,在肺腺癌的囊腔形成过程中,黏液潴留起着关键作用,囊腔类肺腺癌中多为黏液性腺癌;但也有研究[11,25-26]发现体积较大的薄壁囊腔型肺癌多为非黏液性肺腺癌。

4 CT表现特点

4.1 好发部位 既往研究[6,10-11]报道,囊腔类肺癌可发生于任意肺叶,以周围型多见。Fintelmann等[6]发现囊腔类肺癌发生于右肺下叶(27%)、左肺上叶(23%)者居多,其中80%的患者发生于外周肺野。Guo等[11]则发现囊腔类肺癌以外周型居多,其中26.67%(4/15)位于右肺上叶,26.67%(4/15)位于左肺下叶。另有报道[12],囊腔类IMA具有下叶好发的特征。囊腔类肺癌以肺腺癌多见,多数肺腺癌起源于肺边缘小的支气管黏膜上皮,可解释囊腔类肺癌发病部位多位于外周肺野的现象。

4.2 形态特点与动态演变 囊腔类肺癌中,囊腔的形态多较规则,呈圆形或类圆形,可单房或多房,以单房多见。Fintelmann等[6]报道,30例囊腔类肺癌中,80%(24/30)为单房病变,随访期间6例由单房演变为多房病变。该类型肺癌中,囊腔最大轴向直径一般<30 mm,目前报道的最大直径约为60 mm[11]。有研究[6]估算囊腔的倍增时间平均为454天(IQR,160~844天)。在随访中,囊腔类肺癌的囊腔体积多逐渐增大,但也有部分病灶的囊腔大小随实性成分增加而逐步减小甚至消失[2,10-11],如Farooqi等[2]报道,初始诊断时囊腔直径中位数为13 mm,肺癌确诊时为16 mm,其中囊腔体积增大、减小及保持不变的患者分别占23.0%、19.2%及7.7%;而Mascalchi等[10]报道的囊腔体积增大、减小、保持不变的患者分别占25.0%、37.5%及37.5%。由此可见,囊腔类肺癌囊腔大小呈动态变化,随访中囊腔体积多增大,少数囊腔体积减小或保持不变。

4.3 囊壁与壁结节 囊腔类肺癌的重要CT征象之一为囊腔的囊壁与壁结节改变。研究[27]显示,囊腔壁厚度≤1 mm者几乎均为良性,而95%囊腔壁厚度≥15 mm者为恶性病变。Farooqi等[2]采用圆周增厚的度数计算囊腔增厚程度:将囊腔视为钟面,每小时代表30°,由此估计壁厚程度,0°代表囊壁无增厚,360°代表整个囊壁增厚,结果显示囊腔壁厚度中位数由 1 mm增至8 mm,增厚程度范围为60°~360°(中位数为240°)。Fintelmann等[6]在平均4.4年的随访中发现,囊腔类肺癌囊壁增厚程度的中位数由180°(IQR,0°~360°)增至360°(IQR,270°~360°)。总之,囊腔类肺癌的囊腔多数在初次观察时壁很薄,随着时间推移,囊壁可逐渐增厚,随访中囊壁增厚可提示囊腔类肺癌可能。

囊腔类肺癌中有时可见囊壁结节,其密度可呈实性、磨玻璃或混合性;在部分患者可由局限性囊壁增厚发展为壁结节,部分含气腔隙也会逐渐被实性成分填充[2,10],提示囊腔实质为肺癌的一部分。Fintelmann等[6]随访发现约63.33%(19/30)囊腔类肺癌的囊腔出现壁结节(多为实性),其最大直径中位数由6 mm增至11 mm,单房或多房均可见,出现壁结节的平均时间为25个月,略长于Farooqi等[2]报道的12~18个月。总之,多数囊腔类肺癌囊壁局部可逐渐增厚,继而演变为一个或多个壁结节,囊腔大小随之改变,有助于对该类肺癌做出诊断。

综上所述,囊腔类肺癌好发于中老年吸烟患者,病理类型以腺癌多见,多数呈周围型肺癌表现,患者一般无明显临床症状;其主要CT特征为囊腔影初始较小、囊壁菲薄、多为单囊,随时间推移,囊腔体积逐渐增大或减小,囊壁多逐渐增厚,可出现壁结节或壁结节逐渐增大,多呈实性;表现典型者临床诊断不难。但是,早期囊腔类肺癌特征多不典型,加之临床较少见,易误诊或漏诊。目前国内外对囊腔类肺癌的大样本量研究较少,有待通过较大样本的大体组织、镜下病理、CT图像对照观察,分析此类肺癌的CT特点,从而进一步认识和鉴别各型囊腔类肺癌。

猜你喜欢

实性黏液腺癌
胰腺实性浆液性囊腺瘤1例
云南地区多结节肺腺癌EGFR突变及其临床意义
十二指肠腺癌88例临床特征及相关预后因素
超声在诊断甲状腺囊实性结节中的应用
CT引导下实性和部分实性肺结节空心针活检的诊断准确性和并发症
乳腺包裹性乳头状癌的超声诊断
鞍区软骨黏液纤维瘤1例
胃腺癌组织eIF3a 和MMP-12 表达的研究
会阴部侵袭性血管黏液瘤1例
芎归六君子汤减少COPD大鼠气道黏液的高分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