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显微手术翼状胬肉切除术中使用不同显微缝线的临床疗效

2018-01-20姚春芽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25期
关键词:翼状胬肉缝线

姚春芽

翼状胬肉是临床眼科的常见疾病, 严重影响患者视力功能[1]。随着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 目前, 临床主要采用显微镜技术对患者进行治疗, 研究发现, 术中若能为患者选择合适的缝线缝合结膜瓣, 可加快组织的愈合, 保证术后舒适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2-4]。本实验选取2013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行显微手术翼状胬肉切除术治疗患者共100例,术中分别给予不同显微缝线, 旨在进一步探讨显微手术翼状胬肉切除术中使用10-0非吸收缝线连续缝合的临床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行显微手术翼状胬肉切除术治疗患者100例, 将其按照盲目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50例。观察组患者中女19例(38.00%), 男 31 例 (62.00%);年龄 41~75 岁 , 平均年龄 (63.08±4.36)岁 ;胬 肉 面 积 13.62~27.78 mm2, 平 均 面 积 (20.94±2.31)mm2。对照组患者中女18例(36.00%), 男32例(64.00%);年龄40~76岁, 平均年龄(62.74±4.41)岁;胬肉面积13.84~27.83 mm2, 平均面积 (20.97±2.29)mm2。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患者均符合翼状胬肉的诊断标准;②病程3~30年;③患者均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①合并糖尿病者;②复发性胬肉者;③其他眼部疾病者。

1.3 方法 两组患者均在局部麻醉下分离球结膜与胬肉组织, 切除胬肉体部组织, 逆行撕除角膜表面的头部组织, 同时将手术区角膜残留组织撕去;沿角膜缘剪开相应长度的结膜,切除一块带角膜缘干细胞的游离结膜植片, 其与胬肉病变切除结膜范围大小基本相同[5]。对照组术中给予8-0可吸收线间断缝合, 将结膜植片的4个角各间断缝合1针, 固定于浅层巩膜, 将植片其余3个边与结膜边缘对应间断缝合, 最后缝线穿过浅层巩膜, 打结并将两线头埋于结膜下。观察组术中给予10-0非吸收缝线连续缝合, 采用非吸收尼龙线缝合患者结膜植片, 固定于浅层巩膜, 并打结, 向鼻侧连续缝合,注意连续缝合时, 缝针第2次进入组织时, 缝线应从第1个袢扣内绕过, 至结膜植片位于鼻上方角巩膜的另一角, 缝线继续穿过浅层巩膜, 最后打结并将两线头埋于结膜下[6]。

1.4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结膜切口愈合时间、充血水肿消退时间、复发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结膜切口愈合时间、充血水肿消退时间比较 观察组结膜切口愈合时间(4.15±0.41)d、充血水肿消退时间(5.39±0.31)d, 对照组结膜切口愈合时间(6.27±0.37)d、充血水肿消退时间(8.47±0.29)d,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144、51.305, P<0.05)。

2.2 两组复发率比较 术后随访5~18个月, 观察组复发2 例 , 复发率为 4.00%, 对照组复发 3 例 , 复发率为 6.00%,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211, P>0.05)。

2.3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术后发生结膜息肉1例, 睑球粘连1例, 局部瘢痕1例,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00%;对照组术后发生结膜息肉3例, 睑球粘连3例,局部瘢痕2例, 缝线滑脱2例,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0.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332, P<0.05)。

3 讨论

不同缝线、不同缝合方法对显微手术翼状胬肉切除术的治疗效果有直接的影响[7-9]。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结膜切口愈合时间、充血水肿消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使用10-0非吸收缝线连续缝合,选择单丝尼龙线缝合, 单股加密, 对患者结膜组织造成的创伤小, 能够加快组织的愈合, 从而加快水肿消退时间。而8-0可吸收线比较粗, 对患者球结膜造成的创伤大, 还有潜在细菌感染风险, 因而延迟愈合时间。观察组复发率为4.00%, 对照组为6.00%, 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是由于显微镜操作下, 能够彻底切除胬肉组织, 减轻术后炎症反应, 加快创面的修复, 达到降低复发率的目的。此外,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00%、2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是由于8-0线间断缝合时,患者可能出现皮肤愈合不良、缝线长时间不能脱落等, 为息肉增生, 胬肉复发等奠定基础, 从而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王雅坤等[10]文献研究结果基本相似, 其研究中B组并发症率为 39.5%, A 组 13.9%,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A组术后球结膜切口愈合时间及充血、水肿消退时间均短于B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显微手术翼状胬肉切除术中使用10-0非吸收缝线连续缝合结膜组织的疗效更显著。

综上所述, 临床对显微手术翼状胬肉切除术中使用10-0非吸收缝线连续缝合, 可加快结膜切口的愈合, 缩短水肿消退时间, 且术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 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翼状胬肉缝线
刨根问底之翼状胬肉
绷带型角膜接触镜在翼状胬肉逆行撕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的应用
剖腹产横切口两种缝线缝合的对比探讨
翼状胬肉的治疗及其并发症
外科缝线标准中线径问题的研究
飞入眼睛里的“翅膀”
不同可吸收性外科缝线的介绍和降解研究
眼睛长胬肉要不要治
缝线抗议
翼状胬肉自体干细胞移植术后口服中药治疗60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