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A、CT与MRI融合影像对颅内多发假性动脉瘤的诊治价值
2018-01-20吴忠魁
吴忠魁
(瓦房店第三医院神经外科,辽宁 大连 116300)
颅内多发假性动脉瘤破裂出血之后,精确的判断出血责任出血动脉瘤属于治疗成功的重点,颅内深部动脉瘤无法开展血管内治疗期间,怎样精准的寻找动脉瘤开展直视手术是手术成功的基础条件[1]。本文选取我院在以往1年内所接诊的颅内多发假性动脉瘤患者资料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患者的DSA、CT以及MRI融合影像检查检查,分析其对于颅内多发假性动脉瘤疾病的诊治价值和临床应用,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所接诊的颅内多发假性动脉瘤患者资料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女性,年龄25岁,由于车祸致伤,头部、颈部以及胸部受伤昏迷4 h,入院时给予患者体格检查,神志昏迷,GCS评分为5分,右侧瞳孔直径为3 mm,间接光反射以及直接光反射迟钝,左侧瞳孔直径4 mm,间接光反射以及直接光反射消失,表现为熊猫眼征,鼻腔和外耳道伴随血性液体流出,双肺闻及干湿性啰音,颈项存在强直,全身多处软组织擦伤。
1.2 方法:患者接受头部、颈部、胸部以及全腹部的CT检查结果表明,左顶叶挫裂伤,同时伴随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积气,颌面部多发骨折,双肺挫伤,接受保守治疗2 d后复查CT结果显示左顶叶血肿和之前比较出现扩大,破入脑室,继续给予患者保守治疗,受伤之后2个月复查头部CT表明血肿吸收,但是产生脑室扩大现象,开展分流术,手术之前给予患者头部CT检查表明左侧大脑前动脉和胼周动脉多发动脉瘤,进一步开展DSA检查得到明确的诊断。手术之前将CT和3D-DSA融合,根据融合影像显示左侧胼周动脉瘤和CT显示血肿吻合,明确为出血责任动脉瘤,怀疑外伤性假性动脉瘤的可能性比较大,血管内栓塞怀疑为闭塞载瘤动脉产生缺血性并发症,因此实施开颅直视显微手术夹闭,最大化保留载瘤动脉,但是因为动脉瘤所处颅内位置比较深,所以精确定位属于保证手术成功的重点。
通过3D-DSA与MRI融合之后数据输入神经导航,选取右侧额部纵裂入路开展手术,找出责任动脉瘤和大脑前动脉瘤实施切除[2-3]。
2 结 果
手术之后通过病理证实为假性动脉瘤,患者受伤后4个月,开展脑室-腹腔分流术,手术之后患者的意识恢复到朦胧,能够发音,自主睁眼。
3 讨 论
本文所选患者属于左侧大脑前动脉段和胼周动脉创伤性多发假性动脉瘤,诊断和治疗存在一定的难度,但是对于患者开展早期诊断和治疗,能够避免再次出血的风险,提高治愈率,减少病死率和致残率,准确判断责任动脉瘤是治疗成功的重点,另外选取恰当的治疗方法,利用血管内栓塞或是开颅直视手术,针对无法选择血管内治疗时需要进行开颅手术,以往判断出血责任动脉瘤的方式为动脉瘤主要是出血比较多或是血肿、血管移位以及血管痉挛的部位,出血动脉瘤形态不规则,但是此种判断方式不具有直观性,仅为分析判断。CT和3D-DSA影像融合技术,在融合影像上,不但可以显示动脉瘤解剖位置,还可以显示血肿部位,属于一项判断颅内多发动脉瘤出血责任的新方式[4-5]。
本文将3D-DSA影像和MRI影像在三维处理工作站实施数据融合,不但可以看清DSA影像所示的动脉瘤形态与大小,还可以显示动脉瘤在MRI影像上的解剖位置,实施开颅纵裂入路手术,找出两个动脉瘤,并且实施夹闭和切除。
综上所述,颅内多发假性动脉瘤接受DSA、CT以及MRI融合影像技术,能够减少手术创伤,为脑深部无法开展血管内栓塞治疗的颅内动脉瘤建立新型手术治疗方法,具有临床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