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做官就要无怨无悔

2018-01-20代连华

百家讲坛(红版) 2017年11期
关键词:金朝蒙古百姓

◎代连华

金朝末年,天下大乱,在这样纷乱的世道里,1202年,河北汉族青年、后来的元朝大将史天泽出生了。

史家在河北家喻户晓,也是金元之际汉地最大的一支地方势力,其父亲和兄长都很有领导能力,以“侠令”著称。但是树大也招风。所以,史天泽出生时,家里不是高朋满座、觥筹交错地庆生,而是刀光剑影、摩拳擦掌地在备战,防抢防偷防战乱。

出生在如此环境里,小小年纪的史天泽耳濡目染,从小就开始舞枪弄棒,不仅善于骑射,而且做事谨慎,众人纷纷夸赞他是个带兵打仗的好苗子。

史天泽11岁时,其父归顺了蒙古,被封为尚书六部事,哥哥也被授予官职。看着父亲和哥哥身披盔甲上阵杀敌,史天泽也在渴盼着这样的机会。

时光匆匆,他渐渐长大,机会也来了,只是这个机会是和家人的离去同时到来的。

1225年,史天泽的哥哥被金朝叛军杀害。消息传来,史天泽悲愤不已,准备给哥哥报仇。但他没有官职,调不来一兵一将,怎么办呢?

史天泽焦急万分,一边招募散兵游勇,一边向蒙古可汗请求援助。蒙古可汗之前就听说史天泽是个勇猛的少年郎,正想考验他是否人如其名,于是不仅给他派兵,还让他接替他哥哥的职务前去打仗。

于是,史天泽率领3000名士兵和金朝叛军开战了。面对敌众我寡的局势,史天泽毫无惧色,像一个有丰富带兵经验的将军一样拍马挥刀率先冲入敌军,不仅一举击溃对方,还收复了失地。

史天泽一战成名,得到了蒙古可汗的夸奖,名气大增。有些蒙古将军们不爽了,吐槽说史天泽之所以能以少胜多是因为他报仇心切。可随后,那些不服之人就被打脸了,因为史天泽很快又一次取得了辉煌胜利:被打败的金朝叛军不甘失败,很快卷土重来,结果被史天泽带人打得落花流水。

不看好史天泽的那些人此时不得不心服口服。史天泽也凭借自己过硬的本领奠定了在蒙古军中的地位,不仅指哪儿打哪儿,还打哪儿赢哪儿,简直就是常胜将军。

更可贵的是,已经实现上阵杀敌梦想的史天泽没有骄傲自大,而是非常善于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付诸行动去弥补。

有一次,他和金国交战时俘虏了许多金朝官员及名士,他随口问了一句,你们中间谁是才华出众之人,我可以考虑饶他一命。结果被俘的人纷纷说,近侍局副使(官名)李正臣是个能人。史天泽就把李正臣放了,并给他申请了一个管理政事的职位,结果李正臣做得很出色,很多蒙古人都很佩服他。史天泽也从李正臣身上学到一个道理:要想真正服人,光会带兵打仗不行,还要品学出众、有文韬武略,而要做到这些唯有多读书。

史天泽从小习武,没读过多少书,彼时他已经四十多岁,却开始读书了,立志要做文韬武略之人。他最喜欢读的书是《资治通鉴》,书中先辈的故事深深触动了他,他悟出若想长期治理一方、做出更高的成就,离不开以仁服人,而蒙古兵嗜杀成性,每每攻城略地后不仅砍杀俘虏,就连当地百姓也不能幸免……所以,史天泽决定从自己做起,此后每有战事,他出征之前都严厉告诫手下不得掠杀无辜。他的军队也因此口碑极好。

1234年,蒙古灭了金朝,继续南伐西征,这就需要向百姓征收更多的赋税作为军用开支。但因为连年战乱,百姓早已吃不饱穿不暖,哪里还有钱纳税?官府为了完成缴税任务,强行逼迫百姓向西域商人借高利贷来交纳税款。

百姓们哭天抹泪,别说利息,就连本钱这辈子都还不完。史天泽得知情况,向朝廷奏请以官物代百姓偿还,又马上召开家族会议,决定出巨资帮助百姓,这才减轻了百姓负担。因为出此巨资,史天泽连累得家人差点儿吃土。

史天泽不仅拿钱给百姓,还懂得治理一方需要授之以渔的道理。

他被派到河南为官时,当时的河南由于战乱几乎成了废墟,土地荒芜,盗匪横生,百姓们饿死无数。面对眼前惨象,他迅速制定整改方案,亲自走访民间,并实施一系列惠民政策,减轻赋税、鼓励耕种等。几年后,河南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不仅如此,史天泽还做事公私分明,尤其在用人方面坚持唯才是举,即使是自己的亲人也不例外。

1261年,史天泽已经是宰相了,因为史家忠心耿耿,从父辈起就一直为蒙古效力,所以,新即位的忽必烈特意空出一个都元帅的位子,准备让史天泽的儿子接任,可史天泽不同意,反而举荐了自己的侄子。

忽必烈有些惊讶:人人都想争官做,你不争反让,像你这样的人实在不多啊。然后,忽必烈又给史天泽的儿子任命了一个职务,结果又让史天泽给否决了,把位子让给了另一个侄子。史天泽认为与自己的儿子相比,那两个侄子的才华更优秀,更能担当重任。

史天泽此举虽然让儿子对他颇有怨言,但史天泽仍告诫儿子:史家发展到现在不容易,如果有一天为国家马革裹尸,我也没有怨言,那是我的荣耀,而你不能做对不起国家的事,否则就等于掘我的坟墓。

史天泽就是靠着自己的这份忠心和谨慎,从将军到宰相,工作几乎从来不出错,以至于他想请辞回家养老时,忽必烈不同意,认为像他这样的好官应该继续留在朝廷发挥余热。

然后,史天泽就真的发挥余热了。没过多久,山东爆发叛乱,忽必烈派史天泽前去平叛。史天泽不顾自己年迈的身体毅然赴任,很快就胜利而归。当朝廷追究叛乱原因时,大家纷纷说是由于诸侯拥兵自重,家族势力不断扩大导致的。史天泽再次挺身而出,同样被封侯的他以身作则,率先把自己子侄们的兵权解除了。其他汉地诸侯见状也纷纷效仿,本来很难处理的事情被史天泽轻松搞定。

即使到生命的最后时刻,史天泽依然不忘自己的使命。1274年,史天泽率兵继续攻打南宋,仗还没开打,他就病了,结果久治不愈,于次年去世,终年74岁。去世前,他上书忽必烈时,不要封赏、也没为子孙谋福利,而是请求忽必烈:“愿天兵渡江,慎勿杀掠。”

生命的最后一刻,史天泽没想着给子孙谋利益,而是心系天下苍生。如此栋梁之柱,失之可惜。史天泽病逝后,忽必烈先是追赠他为太尉,又追赠他为太师,后来想想还觉得不够,直接封他为镇阳王。

一个汉族人在蒙古国及元初能得到如此礼遇,史天泽是第一人。无论是领兵打仗还是在朝为相,史天泽真正做到了“上不疑而下无怨”,无怨无悔。

猜你喜欢

金朝蒙古百姓
蒙古语族语言概述
国民革命时期的冯玉祥与外蒙古
《蒙古秘史》中的奶食文化研究
不让百姓撇嘴骂
百姓记着你
金朝酋邦社会形态下勃极烈官制始末
蒙古靴
百姓看家“风”
试论金朝开国皇帝太祖完颜阿骨打
金朝铜钱货币流通贮藏形态管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