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临终关怀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2018-01-19姜娟谢洪霞

健康大视野 2018年20期
关键词:问题对策

姜娟 谢洪霞

【摘 要】临终关怀作为新型的一种护理模式,其目的主要为减轻疾病症状,延缓疾病发展,使患者生活质量提高。因此,本文从发展概况、现有模式以及存在问题及对策几个方面对临终关怀模式进行了探讨,以期为临床应用水平的提高提供一定帮助。

【关键词】临终关怀模式;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R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20--02

临终关怀模式主要指的是在临终关怀实践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向生存时间≤6个月患者提供家庭或医院医疗及护理的一种照护模式。通过开展临终关怀模式,能够对疾病进展进行控制,使患者的症状和痛苦减轻,有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1]。但是,当前我国的临终关怀模式还处于摸索阶段,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因此,本文对临终关怀模式的实践和探索进行了综述,如下报道。

1 临终关怀的发展概况

临终关怀运动始于英国的圣克里斯多费医院,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传入美国,并且在80年代后期引入中国。1988年,随着天津医学院临终关怀研究中心的建立,“临终关怀”一词被正式运用在临床上,也被称之为“终末护理”或“安息护理”。30年来,人们越来越重视临终关怀,许多城市纷纷涌现出临终关怀病房、病区以及医院,当前我国的临终关怀队伍随着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为逐渐发展壮大,全国现有的临终关怀机构已达100多家。

2 我国当前的临终关怀模式

2.1 社区医院模式 社区医院作为一种比较常见的模式,通常指的是将临终关怀病房或服务中心设置在社区医院或社区服务站,有研究发现,社区医院给予疾病晚期患者临终关怀服务是双赢的一种举措,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使患者及家属保持良好的心态,还能减少住院费用,减轻经济负担,并且离家近,方便照顾和朋友、同事探视,不仅可以解决患者及家属的心理失衡问题,还能使患者满意度提高,从而使社区医院的经济效益提高。

2.2 社区家庭病床模式 社区家庭临终关怀一般指的是选择社区居民作为服务对象,将建立家庭病床作为基本出发点,对生命即将结束患者进行全方位治疗及护理干预,从而使患者可以平静、安然地走完生命最后历程。通常情况下,由义工、护士以及社区医生组成社区家庭临终关怀小组,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明确划分组内人员的岗位职责,并且对患者及家属落实收费标准、治疗护理规定以及约定的规范等。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医护人员要对临终患者进行定期巡诊,在减轻患者机体痛苦的基础上,给予患者心理疏导和安慰,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改善不良情绪,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2.3 跨专业合作运作模式 跨专业合作运作模式主要指的是通过建立完善的包括宗教人士、社会工作者、护士、内科医师、慈善人士、义工、生活护理人员、营养医师、患者亲友以及其他相关科室人员共同参与的一个临终关怀服务团队,开展跨专业合作的运作模式,并且将患者的实际情况作为基本依据,给予患者针对性护理干预。比如香港的白普理宁养服务团队就是跨专业、跨学科的一支队伍,具有多元化、全面性的特点,包括临床心理学家、物理治疗师、医院社工、宗教人士、护士以及专科医生等,相互配合,给予患者及家属良好的护理干预,从而使临终关怀服务计划得以落实。同时,宁养医疗服务一般指的是根据患者的实际需求,开展全方面、多元化的宁养服务,包括哀伤辅导、专科门诊、日间宁养服务、家居宁养服务以及住院费用等,但是因为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再加上经济条件的限制,当前宁养院的机构尚未构建完善,不能全面推广这一模式,从而限制了临床应用。

3 当前临终关怀模式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3.1 充分调动社会力量 社会工作者是发达国家临终关怀服务團队中的一个重要角色,但是我国参与的义工和志愿者较少,其主要原因为社会尚未认可专业社会工作者,应该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全民意识,从而充分运用社会力量。

3.2 重视对患者家属的关心和爱护 通常情况下,患者处于疾病晚期时,家属往往更难以接受患者即将死亡的事实,临床研究资料表明,因为失去亲人后悲伤过度,容易诱发诸多疾病,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出现自杀倾向,并且失去亲人后,长时间保持悲伤的情绪,容易诱发诸多副作用,包括效益的降低和工作能力的减弱,具有较大的危害性[2]。当前医护人员在开展临终关怀时,缺乏对患者家属的服务,而国外则有专门的丧亲服务小组,即通过上门家访、电话以及信件等方式,有针对性的给予患者家属关怀服务,具有较好的效果。

3.3 重视老年患者的临终关怀服务 在临终关怀服务中,老年人作为比较重要的一类人群,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剧,再加上医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从根本上改变了老年人的疾病谱,导致老年人死亡的疾病种类包括内分泌系统疾病、心脏病、恶性肿瘤、脑血管病以及呼吸系统疾病等,而这些疾病具有起病隐匿、病程长、迁延不愈、并发症多等特点,使大部分老年患者在死亡与疾病之间挣扎,从而降低其生活质量[3]。所以,对于临终关怀机构而言,应该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再结合疾病特点,为老年患者提供良好的临终关怀服务,减轻患者痛苦,有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3.4 解决伦理冲突 从当前的社会现状来看,医护人员在开展临终关怀服务时,还面临着诸多的伦理冲突,包括“病情保密”与患者知情权的冲突、生命质量观与生命神圣观的冲突、医学功利主义和传统医学人道主义的冲突以及临终关怀理念与传统死亡观的冲突等[4]。对于上述冲突,应该重视死亡教育,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基本原则,尊重患者的生命和知情权,树立正确的死亡观,从而发挥医学人道主义精神。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临终关怀作为长远的一项事业,还存在着诸多的难题需要解决,要加强临终关怀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充分动员全社会力量,并且建立完善的规章管理制度,做到有规可循、有据可依,从而有助于临终关怀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陆杰华,伍海诚.老龄化背景下中国特色临终关怀体系建构的若干思考[J].新视野,2017(01):74-80.

田丽霞,宫承涛.传统文化视阈下农村留守老年人临终关怀模式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6(10):157-160.

杜鹏,王永梅.中国老年临终关怀服务的实践与制度探索[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5(05):95-101.

马娉,苏永刚.中国临终关怀困境及立体化人文关怀模式研究进展[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3):44-46.

猜你喜欢

问题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关于职工队伍稳定的认识和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避开“问题”银行股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