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为本,立足教材
2018-01-19许丽珊
许丽珊
摘 要:社会发展脚步的加快,信息知识更新速度的提升都给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事业带来了新的机遇,但与此同时也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出了更严苛的要求,顺应趋势,改革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满足社会对学生的要求,是时代赋予一线教师的使命,是适应激烈社会竞争的必要内容。以初一语文为研究对象,旨在提高初一语文教学实践的有效性,结合经验,给出了几个教学方法。
关键词:初一语文;以生为本;立足教材;教学方法
不得不承认,受制于应试教育等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初一语文教学工作过多地看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忽略了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热情低迷,学习效果欠佳,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一些教师意识到了教学方向和主旨的改变,意识到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但在实际教学中又忽视了理论知识的讲授,一味地进行精神素质的培养和提升,而一个连基础知识都没有的学生,谈何学科素养、综合素质。所以,避免极端现象的产生,以生为本,立足教学,与时俱进,研究出更多适合现代学生的教学方法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一、以生为本,给予学生更多自主探究的机会
新课改背景下要求将课堂的主体地位真正地还给学生,教师则需要从“教书匠”的角色中走出来,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成为课程内容的创新者。因此,为了提高初一语文教学实践的有效性,需要教师坚持以生为本的基本原则,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已经拥有的知识观、生活观出发,想学生所想,引导学生更深入、更准确地剖析和解决问题,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感受到语文的魅力和价值,并爱上语文知识的学习,取得更理想的语文学习效果。
例如,我在教学《陋室铭》这一文章时,我没有过多地讲解课文内容,而是先将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之后给学生提出了这样几个问题:陋室为什么不陋?作者的“德馨”是怎么体现出来的?文章中的陋室长什么样子?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对文章的大致内容有了基本的了解,之后,我以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为引子开始进行文章内容的讲解,这样不仅打破了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学生为了弄明白自己得到的答案是否准确也更愿意听讲,当整个文章都讲完之后,我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绘画出“陋室”,并找同学在黑板上画,最后,我以黑板上同学的“陋室”为例,引导学生根据图画背诵课文,教学效果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二、立足教材,给学生营造多样化的学习氛围
众所周知,教材是教师教学的根本参考,是学生学习的基本内容,更是考试的根本范畴,所以,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需要教师立足教材,吃透教材,找到教材与各种教学方法的结合点,找到教材与生活实践的结合点,找到教材内容与学生兴趣爱好的结合点,在实践教学中能够立足教材,给学生营造多样化的学习氛围,并配合多媒体信息技术,充分地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感觉等多重感官,给学生打造更丰富、多样的课堂学习氛围,取得更理想的语文学习效果。
例如,我在教学《济南的冬天》这一文章时,就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了济南冬天的画面,让学生还没有读课文就对济南冬天的景象有所了解,让学生谈完自己的感想,说出了济南冬天和我们冬天不一样的地方之后,开始细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更精彩的描述,并让学生选择好词佳句模仿造句,描绘自己见过的春夏秋冬的景色,可以说是得到了很好的拓展,也使整个学习氛围变得更加轻松、欢快。
三、综合培养,有针对性地进行指点和引导
新课改背景下要求一线教师能够培养综合发展的人,初一语文作为一门涵盖内容比较丰富的学科内容,在实践教学中当然也需要我们队学生进行综合培养,但在此过程中需要我们认识到一点,不同的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是不同的,兴趣爱好、知识储备更是不同,因此,我们需要有针对性的指点和引导,让每一位同学都处在跳一跳就能更进一步的学习状态,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初一语文教学实践的有效性。
例如,我在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一内容时,就将学生进行了分层,对于综合能力比较薄弱的学生,主要是让其掌握本章的基本生字词,摘抄好词佳句;对于综合能力中等的学生来说,主要是在低层次同学的基础上对文章的中心思想和内涵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对于高等层次的学生来说,主要是让其在解决中低等层次学生问题的基础上,能够自由拓展,自主学习更多鲁迅先生的文章,并掌握鲁迅先生的写作手法和个人风格。这样的课堂,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的动力,都有自己成长进步的空间,学习起来也就更积极了。
总的来说,当今时代是教育教学的新时代,初一阶段又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基础和关键阶段,我们作为一线语文教师,需要意识到自身独特而神圣的使命,善于实践、反思和总结,共同探讨出更多更适合当代学生需求、满足当代学生兴趣爱好的初一语文教学方法,开一个好头,打一个好的基础,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成长。本文提出的给予学生更多自主探究的机会、营造多样化的學习氛围,有针对性地指点和引导。三个方法是个人认为比较实用和高效的教学方法,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志奎.初中语文教学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8(8):104.
[2]田亚芳.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误区及改善对策[J].文理导航(上旬),2018(3):18.
编辑 杜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