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教材处理的几点策略

2018-01-19莫叶红

新课程·下旬 2018年7期
关键词: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拓展延伸

莫叶红

摘 要:按照新课程理念,教师是教材的使用者,也是教材课程资源的开拓者,化学教师应该从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出发,针对学生学习情况,对高中化学教材进行合理的处理,以实现教材教育和教学功能最大化。处理策略主要有精简整合、调整组块、教材活化、设疑制境和拓展延伸等。

关键词:教材处理;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拓展延伸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教学过程中合理地调整、开发化学教材,从化学核心素养出发,达到更有效使用教材的目的。高中化学新课程教材在编制中凝聚了大量的专业智慧和实践经验,总体来讲是很合理的,不宜随意更改,但在教学中也应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等进行合理的处理。所谓教材处理,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课程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情况等的需要,开拓课程新资源,对教材进行合理精简、重组、整合、拓展等艺术处理,使教学内容更适合不同的学生,更能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笔者根据高中化学教学实践,认为对新教材的处理可采取以下几个方法:

一、精简整合,让学生易学,培养学生的变化观、平衡观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在保证基础的前提下,为学生提供多样的学习模块,培养学生的变化观念和平衡思想,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精简整合,将教学内容化繁为简,让学生以较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得较大的学习效益,是我们化学老师必须思考的问题。笔者在“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盐类水解平衡”以及“沉淀溶解平衡”教学时,将基本内容精简整合为:平衡的建立、特征、平衡常数、平衡移动及其影响因素,找出这几种平衡的相同之处,学生先理解平衡建立原理,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书写也遵循相同的原则,影响因素只是温度,相关计算都采用“三步法”,外界条件对平衡移动的影响遵循勒夏特列原理。对于不同之处,再通过对比呈现、实验探究等方法,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并学会用平衡思想去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对教材进行合理有效的挖掘、大胆细致的精简整合,教学内容就变得清晰而简约,学生易学,老师也易教。

二、调整组块,让学生会学,培养学生的宏观辨析与微观探析精神

教师在充分理解与把握教材中各知识点的内涵及其逻辑关系的基础上,合理调整与重组知识,形成知识模块,可让学生更有效地进行知识编码,从而达到易懂会学的目的。如学习“Na的还原性”可以设计钠和O2、Cl2、S的一组实验,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认识钠和非金属单质的反应事实,而且通过对比核外电子排布的差异性,找到思维的突破口,认识结构决定性质的一般规律,培养学生微观探析和宏观辨析的分析方法。同时,学生又可以找到物质化学性质的一般规律,比如由钠和O2、Cl2、S的反应联系常见的金属、非金属单质的性质,金属单质体现还原性,在反应中失去电子,失电子数目与原子结构有关;非金属单质通常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可从元素化合价变化去理解。将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和基本原理渗透在元素化合物性质的学习过程中。又如学习元素金属性强弱比较时,基本方法有: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置换出氢气的难易、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在此基础上根据知识的内在联系,也可归纳其他的方法,如: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金属阳离子的氧化性以及金属单质间的置换反应。并将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多种比较方法与之对比找到异同点。这样将相关知识整合处理,有利于学生全面而系统地学习,在理解知识内在本质的同时,也可以把握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最终达到深刻理解、灵活运用的目的。

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将知识调整组块,培养学生从微观分析到宏观辨析的方法。在提高学生知识记忆与理解效率的同时,也让学生更加会学。

三、教材活化,让学生乐学,培养学生的证据推理和模型认知能力

教师在教学时,应该让静止的、抽象的、死板的教学内容变成活泼的、生动的、有趣的教学素材,让课堂充满感染力和吸引力,让学生更加乐学。同时培养学生证据推理和模型认知能力。

调整教材的表现形式,将模型、图片、表格、曲线、视频等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比如学习甲烷的结构时,学生很难理解甲烷的正四面体结构,为什么不是平面正方形?这时教师可以自制气球模型,通过人为控制平面结构和放手成四面体结构,让学生理解。又如学习原电池工作原理时,原电池的正、负极判断学生很难接受,教师可以用干电池的正、负极作为依据,引导学生理解和接受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这种多渠道信息刺激,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证据推理和模型认知能力。

另外,根据教材内容,教师可以自主开发和制作动画、视频、曲线和表格等多种形式。把抽象深奥的内容通过动画演示、视频播放等方式呈现出来,达到生动直观、化难为易的目的。如通过动画来演示“原电池工作原理”“电解原理”以及“金属的腐蚀与防护”等电子移動的过程,使学生在书本静态图示的基础上,体会化学反应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培养学生证据推理和模型认知的能力,更深刻理解相关知识的本质。学会使用曲线与表格来表达结果是高中化学能力目标之一,这一能力也与老师的有意识培养和训练相关。如在学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时,教师可以向学生呈现“反应速率时间图”“反应物和生成物能量与活化能的关系图”“催化剂对反应活化能的影响图”等,并进行分析,甚至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自主绘制相关曲线,以培养其利用曲线进行结果表达的能力。新课程要求我们要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传统的授课模式有其局限性。教师可通过合理设计教学过程,引导学生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进行小组学习。如学习“酸雨的危害与防治”时,可在班级组织若干小组进行正反辩论;学习“氮氧化物对环境的影响”时,可以分出若干小组确立研究课题,利用节假日,查阅资料或走访环保部门进行调查,再将材料带回课堂进行讨论等等。通过改变学习方式,学生不仅乐于学习化学,其综合能力也能得到很大的提高。

四、设疑制境,让学生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和创新意识

平淡无奇的教学内容,假如有了设疑、制境,我们的课堂必然会变得生动有趣,更加引人入胜。教师在处理教材时,不仅要对有疑、有趣的材料进行加工与提炼,对无疑、无趣的内容也要力求设疑、制境,使其问题化、情境化,让“问题”引着学生进入美妙的“情境”,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的目的。

例如“过氧化钠的性质”学习过程中的设疑制境:Na2O2与H2O的反应,情境一:老师抛出问题“水除了能灭火,有时候也能点火?”(学生露出惊诧的表情,老师将水滴到包有过氧化钠的脱脂棉上,脱脂棉燃烧。)追问:燃烧需要什么条件?脱脂棉为什么会燃烧?想想Na2O2与H2O反应生成了什么?如何验证产物?请尝试写出反应方程式。情境二:学生根据实验现象,结合反应规律,写出了反应方程式。老师提出问题:(1)根据以上反应,思考Na2O2与CO2的反应情况?想想Na2O2有何用途?(2)以上反应中哪些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你能找出氧化剂和还原剂吗?请用双线桥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上述情境和问题的设计,抓住了学生的认知矛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旧知识的巩固、新知识的学习层层推进,同时也鼓励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显然比教师直白地设问“过氧化钠有哪些性质”更加有趣、更能“打动”学生。因此,教学过程中的设疑制境,能引导学生进入一个多疑、多思的境界,以“问题驱动”形成教学主线的设计,一环紧扣一环,由浅入深,更能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

五、拓展延伸,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

教师在处理教材内容时,应立足于课堂,又高于课堂,使课堂教学向课前和课后延伸,向生产和生活实践延伸,并关注前沿科技的发展,不断丰富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例如,对“硫酸厂尾气处理”的教学,应该拓展延伸到生产实践中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解决环境问题、“变废为宝”等绿色化学理念。如燃煤烟气的几种脱硫方法,即石灰石—石膏法、氨水法等,并可以呈现高考题中的相关考法。

在教学过程中,有些与我们生活相关的内容,也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如学习Fe2+与Fe3+转化时,展示市售治疗缺铁性贫血的药品说明书和药物,结合Fe2+和Fe3+化学性质解释包装和注意事项等,让学生体验生活和化学的密切联系,感受化学服务于生活的本质。和化学有关的时事政治、热点新闻往往也是有效的教学素材,如在学习氯气的性质时,可播放相关“氯气泄漏”视频引入新课,视频中消防员采取的各种措施往往就可以用氯气的性质去解释,这样激发学生好奇心的同时,也教会了他们学以致用的重要性和应有的社会责任感。

通过拓展延伸书本知识,合理利用多种教学素材,创设情境开展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并将新旧知识和日常生活相联系,学以致用。通过拓展延伸基于生活的问题,可以有效地打开学生学习时的信息通道与思维通道,有利于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

当然,教材的处理要在尊重科学的前提下,也要教师发挥主观能动性,及时地发现、分析、调整和反思课堂教学中的问题,适时地采取措施,對症下药,纠正和弥补。更需要教师恰当地把握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传道授业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变化观、平衡观、发展观,创新意识、探究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提高他们的化学素养。让我们的学生插上快乐的翅膀,放飞思维,提升能力,在化学的天空中翱翔!

参考文献:

[1]王小莉.拓展与延伸教科书的几种策略[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1(11):29

[2]任雪明.普通高中化学新课程案例研究[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0.

[3]孙立祥.高中生物学新课程教学中教材处理的策略[J].生物学教学,2011.

编辑 郭小琴

猜你喜欢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拓展延伸
学科核心素养引领下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的融合创新
起点合理 规则明确 层次不乱 突出特点
从化学素养说起
基于发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挖掘化工素材育人资源 培养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科学探究
浅析新时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
试论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设计
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拓展延伸”环节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