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长效化机制的法理思考

2018-01-19王振靖

青年时代 2018年28期
关键词:法理全民健身志愿服务

王振靖

摘 要: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深入开展,其中的志愿服务成为了人们日益关注的焦点,特别是2008年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2010年成功举办广州亚运会以来,志愿服务在大型体育赛事中的表现直接关系体育事业发展的质量。然而与志愿服务快速发展不相适应的是长效化机制的缺乏使得志愿服务的发展受到限制。本文以我国全民健身为背景印发志愿服务长效化机制的法理思考,以期为我国全民健身运动中的志愿服务提供相关理论借鉴。

关键词: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长效化机制;法理;对策

一、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体育运动的关注和重视也随之增强,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广州亚运会的成功举办进一步掀起了人们参与体育运动的高潮,而北京奥运会志愿者和广州亚运会志愿者也以其良好的精神面貌、专业的志愿服务获得了世界赞誉。后奥运时代随着我国全民健身运动不断深入开展,志愿服务从大型体育赛事进入全民健身运动中。在这一背景下,党和国家非常重视全民健身运动中志愿服务长效化机制建设,国家体育总局不断制定完善长效化的志愿服务工作方案以推进志愿服务在全民健身中更好地发挥作用。加强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长效机制构建逐渐实现这一工作的规范化、法制化,对于提高我国全民健身开展水平和国民体质有积极作用。

二、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立法取向

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的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建设需要立足于我国全民健身开展现状,理性认识当前存在于全民健身志愿服务中的问题,其中全面健身开展水平城乡差异、地区差异和项目差异是最主要的三个问题。

(一)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现状

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的城乡差距是与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体育水平发展不平衡密切相关的。一般来说,人们在大城市中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往往具备了一定的体育健身技巧和专业水平,而在中小城市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人们参与全民健身的时间有限、体育运动技能缺乏,志愿服务在其中的差异性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地区差异同样与经济发展水平直接相关,在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人们用于体育运动的消费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特别是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的地区差异同样明显。从体育项目来看,诸如棋牌、慢跑、武术等群众基础较好、对场地、器材要求不高的运动项目在全民健身运动中开展程度更高,而游泳、球类、攀岩、高尔夫等运动则在全民健身运动中占据极小比重,在全民健身志愿服务过程中对于那些开展程度较高的运动则志愿服务水平较高。

(二)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立法注意事项

在对全民健身过程中的志愿服务进行长效性立法时需要特别注意“三个结合”,亦即将大型赛会志愿服务与非赛会志愿服务相结合、专业志愿服务与非专业志愿服务相结合、组织性志愿服务与自发性志愿服务相结合。

1.大型赛会志愿服务与非赛会志愿服务相结合

我国大型赛会志愿服务经过了20多年的发展特别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洗礼已经取得了较大的成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一方面,志愿服务的主体素质越来越高,北京奥运会的赛会志愿者大多是北京市内高校体育专业大学生,具備较高的体育知识储备和服务水平,另一方面,大型赛会志愿者大都年轻充满活力,受体育精神影响深刻,此外,大型体育赛会的志愿服务相关法律保障也较为齐全。发展全民健身的志愿服务必须要从大型体育赛会志愿服务中汲取营养。将大型赛会志愿服务与非赛会志愿服务相结合需要在全民健身的各个过程推进与时俱进的志愿服务,根据当时当地的具体情况开展志愿服务。

2.专业志愿服务与非专业志愿服务相结合

专业志愿服务与非专业志愿服务的区别在于提供志愿服务主体的差异,来自高校体育专业大学生、高校体育教师、运动员等服务主体的服务明显具备较强的专业性。专业性志愿服务不仅具备较高的技术水平作为保障,同时有着较强的风险意识,对于体育运动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运动损伤有较为清晰的认识和较为充分的准备,同时专业性志愿服务在社会范围内造成的影响也比较大,群众在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时对于志愿服务的印象和需求主要来自于专业志愿服务。在地方性的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队伍建设中往往通过本地区的世界冠军作为代表以开展专业性的志愿服务。但是非专业的志愿服务同样需要在全民健身运动中发挥作用,非专业志愿服务应该而且能够作为专业志愿服务的补充和完善出现在全民健身运动中。专业志愿服务对服务主体的要求较高,但是人数有限,在全民健身中形成群众自发的互帮互助的志愿服务能够为全面健身志愿服务中发挥重要作用。

3.组织性志愿服务与自发性志愿服务相结合

组织性志愿服务与自发性志愿服务相结合同样是我国发展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工作的重要途径。国家体育主管部门通过统一的领导和组织对全民健身志愿服务进行组织推进能够为全民健身提供主要的志愿服务内容,但是从微观上来看结合自发性的志愿服务同样有着深刻的意义。群众非组织性自发地开展志愿服务能够缓解政府部门在提供组织性志愿服务时的财政压力。此外,一些社会组织在全民健身开展过程中仍然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应该更加积极主动承担起群众体育运动志愿服务的职能。推动组织性志愿服务与自发性志愿服务相结合能够将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的主体落实到每一名具体公民身上,群众在参与全民健身运动接受志愿服务的同时也向其他人提供所需的志愿服务从而推动志愿服务的长效化。

三、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长效立法途径

通过完善全民健身过程中志愿服务的立法工作实现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的长效化对于推进全民健身深入持续开展以及志愿服务更好开展有重要意义。从具体途径来看,更新立法思路、明确服务角色、增强政府干预是主要方法。

(一)更新立法思路

不断加强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的立法探索推进志愿服务的长效机制建立完善首先需要更新立法思路。针对不同的志愿者主体和不同的志愿服务类型,在对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长效立法的时需要始终坚持以专业性、组织性志愿服务为引导,加强专业性、组织性志愿服务在全民健身志愿服务中的引导作用。

专业性、组织性志愿服务具备更加专业的体育知识储备和体育运动技能,在提供志愿服务时能够更有针对性,更能体现科学性,同时这些志愿者具备较高的风险意识能够有效防范全民健身运动损伤。在大型赛事特别是在国际大赛中获得优异成绩的运动员一般在群众心中有着较高的威望,这些优秀现役或退役运动员在全民健身运动中提供志愿服务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针对全民健身运动的广泛性特点在其志愿服务的提供方面要始终坚持非组织的自发性志愿服务为主体,通过调动群众参与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志愿服务的深度和广度。只有坚持将全民健身志愿服务主体落实到每一名参与群众性体育运动的体育爱好者身上才能真正形成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的长效化。当前我国全民健身的开展水平在地区间、城乡间有着较为明显的差异,而全民健身的主体是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全民健身运动最终获益的也是群众,因此必须要将全民健身的志愿服务深入到那些组织性、专业性志愿服务无法惠及的地方,通过群众非组织、自发性的志愿服务提高志愿服务水平。

从这个角度来看,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志愿服务长效化立法必须要更新立法思路,将立法重点和立法依据照顾到专业性、组织性志愿服务无法惠及的地区,将全民健身的志愿服务真正作为全民健身的重要助力不断深入。全民健身志愿服务与大型体育赛会的志愿服务有着较为明显的区别,全民健身志愿服务要求更强的日常化和常态化,因此在推进其法制进程中必须更加关注社会资源的发挥,不断将社会资源、群众自身纳入到全民健身志愿服务中来。

(二)明确服务角色

探索并加强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的立法工作必须要明确志愿服务在全民健身过程中的法律角色特别是其法律责任。实现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的长效化必须要按照“权利——义务——责任”的顺序开展立法工作,无法履行其法定职责的行为主体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明确志愿者在为全民健身运动过程中提供服务的角色有着先决性的意义,特别是涉及到志愿服务损伤赔偿责任问题时。作为群众自发的非组织性志愿服务,志愿者与他人之间的损伤赔偿责任可以完全按照民事侵權责任进行处理,责任方承担相应责任。针对组织性的志愿服务,志愿者隶属于特定的社会组织,二者之间形成具备法律依据的契约关系,志愿者的服务需要在组织规定章程内开展,志愿者的活动也要依据组织的规定,在志愿者依照组织规定开展志愿服务的过程中与被服务人发生纠纷时则后果由社会组织承担,如果志愿者并未依照组织的相关规定造成错误则可以追究志愿者个人的责任。包括成都、深圳、上海等城市在内在开展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的工作中已经颁行了相关的《服务条例》,对规范志愿服务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加大政府投入

全民健身运动志愿服务的主体虽然是自发性、非组织的群众自身,但是与其他社会公益活动一样,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同样需要政府的大量资金作为支持。志愿服务的日常工作开展必须有充足的经费作为支撑,通过完善立法来解决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的物质保障问题是推进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长效化开展的前提。

在我国,志愿者的服务大都是无偿的个人公益行为,因此在服务内容和服务水平上无法得到充分保障,且经费问题始终处于较为模糊的状态。社会志愿服务的资金大都来源于社会舆论的募集,但是在管理、使用方面由于缺乏完善的制度常常陷于“捉襟见肘”的境地。

政府在加大对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的资金投入的同时需要对于资金的管理、使用进行监督,通过立法途径不断增强志愿服务的法制化和常态化,推进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的长效化。从立法的角度开展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的机制保障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可以而且应该在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长效化机制构建过程中加强探索研究。

参考文献:

[1]夏树花,郭宇刚.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长效化法理的新思考[J].体育人文社会学,2013, 05, (05):85-86.

[2]朱琳.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长效化法理思考[J].体育与科学,2011,09, (05):35-39.

猜你喜欢

法理全民健身志愿服务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民健身体系的开展研究
检察机关强化刑事诉讼监督权的法理阐释
讲情理更要讲“法理”
环境损害鉴定法理依据探讨
农村土地承包权退出的法理依据分析